河文函〔2022〕144號
陳羨梅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支持源城區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建議收悉。經綜合源城區政府、市自然資源局意見,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源城區加快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統籌發展的推進機制,加速“旅游+”業態融合,優化產品結構、公共服務、市場營銷,著力破除發展瓶頸,全力推動全域旅游發展。2020 年6月,源城區在全市率先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域旅游工作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目前正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積極做好各項補短板強弱項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創新機制,強化政策引導和組織保障。一是編制《河源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等文件,從頂層設計層面明確創建步伐、創建標準和創建目標,指導縣區創建工作。二是堅持黨政統籌協同推進,健全全域旅游部門管理體制。三是成立旅游行業協會,提升行業自律能力和推進創建合力。同時,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全域旅游發展。四是建立健全全域旅游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工作。
(二)夯實基礎,增加優質旅游產品供給。一是優化旅游發展布局。推動旅游景觀大道及沿線景點的規劃開發建設,繼續支持巴伐利亞莊園、客天下和春沐源小鎮等重點旅游項目建設,推動野趣溝、七寨湖公園等現有景區提檔升級,打造城市西部健康休閑旅游功能帶。二是加強旅游資源整合。堅持精益求精,著力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旅游線路、旅游產品,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產品、旅游線路,開發體驗性、互動性強的旅游項目。三是完善旅游公共設施。推進游客服務和集散中心建設,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景區建設,建成智慧旅游平臺,提升旅游服務管理水平。完善了主干道及旅游景點周邊公路兩側設置旅游指示標識105個,并在主要景區顯著處設置了景區景點分布圖。四是打造一批文旅商業消費聚集區。大力發展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提升沿江路酒吧街、堅基休閑綜合體、大同路美食街區;依托兩江交匯岸水景觀和太平古街,推動城市燈光秀、夜游東江、新豐江等項目加快規劃建設步伐,不斷豐富夜間業態產品,著力打造一批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促進文旅消費提質升級。五是強化旅游推廣營銷。舉辦河源市“兩晚三天”經典旅游線路及精品民宿七市精準推介活動,聯合源城區及其他縣區組建推介小分隊的方式精準對接廣州、佛山、江門、中山、珠海、深圳、揭陽等七市的文旅部門、重點旅行社,宣傳展示河源豐富的文旅資源和旅游新產品新業態;推動源城南片區景區景點“串珠成鏈”、結盟營銷,打造“灣區零距離”南片區統一文旅品牌。
(三)做強品牌,發展旅游產業新業態。一是大力發展旅游新業態,推動旅游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協同發展。發展鄉村旅游、紅色旅游、體育旅游、研學旅游,從農村實際和旅游市場需求出發,因地制宜培育了春沐源、陂角村蔬香園等為鄉村代表的生態觀光體驗型景區等等;培育推動研學旅游和紅色教育新業態發展,出臺了《河源市研學旅行服務規范》,是廣東省第一個研學方面的地方標準;培訓了一批研學導師,評選了一批研學特色精品課程,編印了河源研學精品線條,評選出一批綜合實踐教育基地,打造了一批特色民宿、鄉村旅游景點,完善鄉村基礎設施,促進鄉村旅游向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二是加強恐龍地質遺跡品牌打造,提出“中國萬綠湖 世界中華龍”的文旅新口號,加強恐龍文創產品開發力度,設計制作了以黃氏河源龍為主要元素的河源文旅IP標識、吉祥物等。三是加大鄉村民宿產業集群化發展力度。源城區已有了民宿集群發展的雛形,以自然生態、特色民居、美麗鄉村等為主題的特色民宿頗受游客好評,逐漸走出“重大景區集聚發展、民宿村特色發展、圍繞鄉村振興示范帶狀發展”三種集群式發展形式,為民宿旅游產業發展創造了多元路徑。如,源城區埔前鎮和高埔崗街道依托春沐源、巴伐利亞、客天下等景區,各類民宿紛紛涌現,呈現出爭先恐后的良好局面。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我市將持續推動源城區圍繞打造“雙區”旅游最佳目的地目標,推動出臺《源城區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源城區全域旅游發展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加快編制《源城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創新旅游發展理念,探索“新旅游、新文化、新生活”發展路徑,整合全域資源,調動全域要素,強化統籌規劃,形成旅游發展合力,鞏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成果,積極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總之,我們將著力重點促進源城區加快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助力打造“六色”旅游品牌。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市旅游發展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2年7月22日
(聯系人及電話:劉學鋒,3388795)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