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衛健案函〔2022〕13號
葉金海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成立縣域醫療集團的建議收悉,經綜合各縣(區)政府及有關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衛生健康和深化醫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強調以基層為重點,引導醫療衛生工作的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努力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明確了“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實現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推動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圍繞這一戰略部署,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將縣域綜合醫改確定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之一,要求按照“縣強、鄉活、村穩、上下聯、信息通、模式新”的思路,大力推進縣域綜合醫改,并從2018年開始在全國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工作。今年,國家和省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納入了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2019年省政府召開了全省現場會,印發了實施方案,要求在全省全面推開,到2022底前全面完成。因此,實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是當前國家和省要求各地必須加快推進的一項重要改革任務。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和衛生健康等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的決策部署,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原則,積極探索推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努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位推動,全面啟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2019年12月底,我市在和平縣召開全市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動員大會,全面啟動全市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日常工作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在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工作會議上進行研究部署,解決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分管領導多次聽取工作情況匯報,到縣(區)實地調研,從高位推動落實,并將各縣(區)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納入鄉村振興考核重要內容。各縣(區)黨委、政府也將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納入當地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結合當地實際,穩步推進。全市五縣一區均成立由縣(區)委書記或縣(區)長任組長的醫共體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縣直有關部門,謀劃推動醫共體建設。各縣(區)由縣(區)人民醫院牽頭組醫共體,于2020年6月底前完成醫共體總院和各分院的掛牌,啟動運作。
二、突出重點,著力推進和平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和平縣作為省級和國家級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緊緊圍繞建立“四個共同體”和“六統一”目標,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以整合優化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為重點,以實現醫療質量統一管理為切入點,通過加強政府責任、建立有效機制、整合縣域資源、強化學科建設、做實慢病工作、落實醫保改革和強化考核工作等多項制度措施,穩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以點帶面,推動其他縣(區)加快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組織其他縣(區)學習借鑒和平縣的做法,引導各縣(區)圍繞“縣強、鎮活、村穩”的目標,加大力度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努力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各縣區也結合自身實際,加大力度建設緊密型醫共體。紫金縣醫共體整合總院、鎮衛生院、村衛生站三級醫療機構的優質資源,正朝著建立一體化、網絡化、上下聯通的協調救治體系的方向努力。連平縣開拓思路,以醫共體總院(人民醫院新院)改擴建項目單獨立項,成功申請國家專項債券資金1.6億元,同步推進總院“七大中心”和醫共體信息系統建設。東源縣醫共體根據總院現有基礎,通過搶抓“強基”戰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健康產業園建設等系列措施加快統籌全縣醫療衛生資源。源城區醫共體對內部人員編制實施分級管理,強化績效考核,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同時加快推進總院遠程影像診斷信息系統建設。
四、結合實際,積極推行慢病醫防融合管理。我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充分認識到做好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工作對于實施健康河源戰略的重要意義,堅持把加強慢性病醫防融合管理作為醫共體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2019年,市衛健局、財政局、醫保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慢病醫防融合管理的實施意見》,明確各級衛生健康部門、疾控機構、醫療機構在推行慢病醫防融合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并從市的層面做好表率,將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和內分泌科兩位科主任納入到市基本公衛項目辦,與公衛專家聯合,對各縣(區)開展高血壓、糖尿病防治工作進行培訓、帶教、考核等全方位的指導,并將慢病醫防融合管理納入我市基本公衛年度考核重要內容,引導各縣(區)參照市的做法,將縣級醫院臨床醫生下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參與慢性病防治工作,提升基層慢性病管理能力。2021年,市衛健局制定《河源市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醫防融合試點工作方案》,選定和平縣作為試點縣,并鼓勵其他縣(區)按照方案要求開展醫防融合管理。近年來,各縣(區)都在積極推行慢病醫防融合管理,通過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化績效考核方案,充分調動臨床醫生參與慢病管理的積極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病防治能力得到較大提升,群眾對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的知曉度明顯提升,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任務完成率和規范管理率穩步提升。全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任務完成率由2019年的67.82%、68.25%提升到2021年的96.99%、89.86%;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由2019年的74.74%、72.34%提升到2021年的78.28%、76.87%。
五、加強監測,及時掌握各縣(區)醫共體建設運行情況。根據省的統一部署安排,我市每半年組織各縣(區)填報《廣東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運行監測表》,加強對各縣(區)縣域醫共體建設運行情況的監測。通過數據比對,與2017年實施改革前相比,試點縣和平縣醫療衛生服務明顯改善:一是有序就醫格局初步形成。縣域就診率由78%升至91%,群眾滿意度由75%升至96.2%,基層就診率由52%升至67.5%,牽頭醫院出院人次中下轉患者數量占比由5.07%升至23.74%。二是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得到提升。牽頭醫院于2019年成為首批達到國家縣級綜合服務能力推薦標準的縣級醫院,并于2021年順利通過中國基層胸痛中心認證,其高難度(III、IV級)手術占比由21.51%升至61.62%,收治病種數量由916種升至1373種,開展關鍵診療技術由65種升至207種;基層分院I、II級手術實現“零”突破,完成各類創傷手術300余臺;牽頭醫院幫扶基層分院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數量達到29項。三是醫療衛生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由28.15%升至32.98%,基層醫療機構床位使用率由49.16%升至67.42%。
除和平縣外,龍川縣醫共體建設也初現成效,縣域內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縣域內住院率近年來保持在90%以上,2021年第三季度為90.5%(在全省57個縣中排名第6),比2019年第三季度的89.6%(在全省57個縣中排名第9)增長0.9個百分點;牽頭醫院龍川縣人民醫院高難度(Ⅲ級、Ⅳ級)手術占比由28.19%升至2021年的58.00%。
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是項勢在必行的重要改革,我市雖然在醫共體建設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離國家和省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針對您提出的意見,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礎上,下來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統一思想認識。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是涉及到人、財、物的體制機制的變革,是項系統性工程,必須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從高位推動。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對國家和省關于醫共體建設有關政策的宣傳,統一各級各有關部門的思想,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將我市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好、發展好。
第二,全力打造醫共體建設示范縣。我市和平縣是全省實施“總額預付、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3個縣之一,我們將充分利用好這一改革政策,進一步完善和平縣醫共體內部運行機制,實行人、財、物統一管理,確保醫共體各成員單位高質、高效、低耗運轉,引導醫共體各成員單位為老百姓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實現基層首診、急慢分診、雙向轉診的有序就醫格局,努力讓群眾少生病、不生病、不生大病。將和平縣打造成我市乃至全省醫共體建設的樣板縣。
第三、全面推動我市各縣區醫共體建設。在總結和平縣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各縣區結合當地實際,認真研究分析實施縣域醫共體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找準切入點,扎實推進,通過實行“人、財、物”的統一,實現縣域內一盤棋運作,進一步整合優化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引導優質資源下沉基層,形成醫共體內人才上下流動、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利益共享的新格局,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群眾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市衛生健康工作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衛生健康局
2022年7月10日
(聯系人及電話:余紅端、3238382)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