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類)
河發改營信函〔2023〕220號
關于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第20230030號
代表建議答復的函
李文東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優化提升我市營商環境的建議收悉,經綜合市法院、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金融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人民銀行河源市中心支行、河源銀保監分局等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進立法工作
(一)加強《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學習宣傳。市普法辦將《條例》的學習宣傳納入年度普法工作計劃,協調指導職能部門廣泛開展《條例》的普法宣傳工作,各有關單位充分運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加大《條例》宣傳力度,引導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知法用法,營造人人參與營商環境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探索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立法工作。“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作為深圳市與河源市營商環境對口幫扶工作具體措施之一,寫入《深圳市與河源市營商環境對口幫扶工作方案》,深圳市將通過現場調研、座談等方式,介紹優化營商環境立法有關經驗,為營商環境建設提供法治保障。今年,河源市司法局將組織到深圳市司法局學習優化營商環境立法先進經驗,也會配合市人大常委會加強調研和探索有關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立法,根據我市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立法的成熟程度,及時推動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二、加大金融服務力度,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一)高效開展政銀企融資對接。市金融局扎實開展河源市政銀企融資對接專項行動,推動金融機構靠前服務、主動服務、精準服務,進一步提升企業融資滿意度。其中2022年舉辦專場活動12場;2023上半年舉辦專場活動9場,已推動金融機構與72家企業簽訂授信協議,達成意向授信額度45.96億元。
(二)提升市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專項資金管理效能。2022年7月修訂《河源市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設立3000萬元的河源市融資專項資金,為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轉貸資金服務,由原先單筆最高1000萬元提升至1500萬元,由單戶每年最多2筆累計金額不超過2000萬元提升至單戶每年最多3筆累計金額不超過4500萬元,以更大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截至2023年6月末,已為172家企業辦理237筆轉貸資金服務,累計劃款金額17.35億元,為企業直接減負約3389.33萬元。
(三)積極打造“首貸服務中心”。2022年設立“首貸服務中心”,通過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一門、一窗”首貸全流程服務,幫助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解決融資難題,截至2023年6月末,帶動銀行機構對接首貸戶268戶、促成企業獲得“首貸”4.73億元。
(四)嚴格執行小微企業貸款監管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充分發揮監管評價“指揮棒”作用,開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工作,把業績考核與支持民營經濟掛鉤及時通報評價結果,督促提升服務, 實施差異化激勵。對于完成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考核目標的法人銀行,施行小微企業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政策,2022年共免征稅收2044.32萬元;涉及利息收入6.43億元,涉及貸款本金95.24億元。
三、抓實抓好司法公正與效率,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一)提升審判質量和效率。市法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嚴格審限管理的通知》《關于開展全市法院規范案件歸檔結案專項行動的方案》《關于開展規范上訴案件移送的專項行動方案》《關于開展長期未結訴訟案件清理行動的實施方案》等措施方案,壓實院庭長對程序轉換、審限的監督管理職責,要求小額訴訟、簡易程序轉換以及審限的延長和扣除均需主管領導審批,杜絕隨意轉換程序、違規延長和扣除審限的問題,切實解決好材料流轉時間長、案件久拖不決、案件結案歸檔不規范等問題,著力讓當事人一件事一次性實質解決,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眾滿意度。
(二)推進非訴訟方式解決商事糾紛和繁簡分流。市中院與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商事主體承諾確認法律文書送達地址有關問題的意見(試行)》,積極推行簡易程序快捷審、普通程序簡化審制度,在立案階段不斷提高案件繁簡分流效率。全市法院(除和平縣人民法院外)均與當地工商聯合會建立訴調對接機制或溝通聯系機制,強化工作聯動協作,進一步加強對商事合同糾紛的多元化解。
(三)規范涉企案件的執行。在強化強制執行的同時,全市法院注意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妥善把握執行時機、講究執行策略、注意執行方法,嚴禁超標的、超范圍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嚴禁違規采取拘留罰款措施,堅決防止因違法執行、過度執行影響企業正常運營。
(四)大力弘揚營商法治精神。緊扣市委“五大產業”“七大行動”部署,樹牢支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壯大新興產業的司法導向,通過送法進企業、法律培訓、以案釋法、法院開放日等形式,舉辦普法宣傳、培訓及各類交流活動68場次,累計2380多人次參加活動,發放各類宣傳資料約5000萬余份,精準對接企業法律需求,護航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召開企業家代表座談會、回訪破產重整企業、送達進企業、組織參加庭審活動等方式,著力提升企業家合法合規經營能力,促進企業規范內部治理。選取與企業息息相關的典型案例11起,編寫企業家學法讀本,涵蓋了職務代理、工資支付、工傷認定以及企業家群體刑事風險防控等內容,切實提高了企業家學法的針對性實用性。
四、建立健全政企常態化溝通機制,助力企業發展
(一)暢通企業與政府部門溝通渠道。印發《河源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開設企業專席方案》,設立12345熱線平臺企業專席,全天候7*24小時在線受理企業訴求,推動本地12345熱線平臺升級改造,通過AI賦能熱線服務全鏈條,捕捉治理“弱信號”。同時,積極推進與粵省心“市場主體響應訴求平臺”對接工作,進一步完善政企溝通機制。
(二)政府領導主動靠前服務企業。組織實施“面對面”機制,書記、市長分別聚焦“看病難”“飲水難”“政務服務”等群眾反映強烈的10個民生主題召開座談會,推動解決4612宗“急難愁盼”問題。市工商聯建立政商交往“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領導干部聯系服務民營企業和商會協會制度、兼職副主席、副會長輪值制度,推動政府機關更好服務企業,助力企業發展。
(三)建立營商環境監督員制度。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 ,是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印發《河源市政務服務社會監督員活動方案》,建立政務服務監督員制度,進一步加強對政務服務和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訴求辦理的社會監督,推動各部門切實履行工作職責,提升服務效能和服務質量。同時,市工商聯積極推動建立營商環境監督員制度,相關文件已形成初稿;市財政局將視財力狀況和工作推進情況,爭取將營商環境監督員制度保障資金列入2024年本級部門預算。
(四)積極借鑒學習先進地區經驗。我市與深圳市營商辦聯合印發《深圳市與河源市營商環境對口幫扶工作方案》,建立縣(市、區)級幫扶協作機制以及兩市對口部門聯系機制,借鑒深圳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提出我市相關指標領域未來三年具體目標,充分發揮優化營商環境考核作用,推動各項任務有序開展實施。
接下來,我局將會同市有關部門按照市人大常委會有關建議辦理工作要求,繼續推動第20230030號建議的辦理,持續優化我市營商環境。一是持續開展對《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政策的學習宣傳,探索研究制定我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切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和依法履職能力。二是繼續舉辦政銀企融資對接專項行動等活動,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監管考核、激勵約束機制,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和保險保障力度,解決不敢貸、不愿貸問題。三是積極推行簡易程序快捷審、普通程序簡化審制度,規范商事案件的審理程序和實體處理環節,大力鼓勵企業通過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等便捷的非訴訟方式解決商事糾紛,提高商事合同司法和執行效率。四是推動建立營商環境監督員制度,完善中小企業訴求響應平臺和12345政府服務熱線工作機制,實行政企掛鉤制度,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及時解決企業實際困難。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市發展改革局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河源市發展和改革局
2023年7月20日
來源:營商環境與信用建設科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