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環函〔2025〕20號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現就賴彌平代表提出的《關于持續推動我市城鄉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議》(第20250027號)提出如下協辦意見:
一、在資金及技術方面。我局將配合財政部門,積極爭取更多上級資金,用于支持城鄉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與運維。通過專題培訓、咨詢服務等方式,加強對鎮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幫扶指導,提高相關人員業務水平。
二、在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維管理方面。在規劃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時,充分考慮城鄉發展實際和污水排放情況,與住建等部門加強協同合作,確保設施布局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加強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技術指導,結合農村生活、生產實際,綜合考慮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污水產排情況、生態環境敏感程度、受納水體環境容量等因素,用好用足“三基本”原則等國家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便民政策,因地制宜運用
建設快捷、運行穩定、管護簡易的治理模式,科學制定生活污水治理方法,優先采用資源化利用模式,確保治理工作取得實效。同時,堅持“少建管網、分片開建”“優先無動力、微動力設施”“明渠改暗渠”“因應地勢加入資源化利用模式”等方式替換或減少動力設備、管網設施。積極探索引進市場化管理機制,由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或組建專業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管護團隊進行統一管理。
三、在監管和執法力度強化方面。以目標管理為手段,堅持日常監督與年終考核“雙管齊下”,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鄉村振興考核、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河湖長制考核等。通過專項督導、暗訪檢查、執法檢查、日常監測、不定期巡查等手段加強日常監督,倒逼工程進度。加大對違法排污行為的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偷排、漏排、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
四、在資源化利用和生態化治理推動方面。結合農村地區特點,積極探索和推廣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支持建設生態池塘、濕地等,將污水轉化為可利用資源,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加強對資源化利用項目的技術指導和監督管理,確保項目運行效果。鼓勵對灌排系統進行生態化改造,通過種植水生植物、修建生態護岸等方式,改善水體生態環境。加強對生態化治理項目的規劃和設計,提高項目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五、在公眾參與度提高方面。發揮村民參與作用,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升主人翁意識。發揮村兩委的組織協調作用,組織村民通過籌資酬勞等方式參與污水治理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打通“最后一公里”。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村民自我約束,減少污水亂排,推動污水治理取得實效。
河源市生態環境局
2025年4月14日
(聯系人及電話:何秀娟,3883197)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