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府函〔2019〕180號
省生態環境廳:
張麗萍等委員提出的《關于建立省內東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提案》(第20190806號)收悉。經研究,我市會辦意見如下:
一、我市在落實東江水環境保護責任方面的基本情況
東江不僅是下游深圳、東莞、惠州和廣州部分地區的生產、生活主要水源,更是香港700萬同胞的生命水,其水質狀況關系到珠三角地區的社會和諧與香港特區的繁榮穩定,是名副其實的“政治水”“生命水”和“經濟水”。為切實保護好東江水源,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水質保護放在優先位置,不惜以犧牲經濟發展速度為代價,統籌資源投入生態保護,多年來我市飲用水源達標率為100%,東江流域8個國控、省控考核斷面全面達標,新豐江水庫水質保持在地表水I類標準,東江干流河源段水質保持在國家地表水II類標準。
二、東江水環境保護面臨的突出困難
(一)東江水環境保護壓力大。從整個東江流域來看,干流長度河源段占比45.5%,流域面積河源占比39%,水資源總量河源占比約55%,河源是東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由于水環境保護涉及面廣,受上游畜禽養殖、農業面源、桉樹種植、礦山開采以及農村和城鎮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影響,我市局部水環境不容樂觀,水環境保護工作壓力依然較大。
(二)資金支持嚴重不足。我市財力薄弱,2018年河源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76.9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4.94億元,財政自給率僅為22.97%。近期,我市擬對東江流域實行綜合防治,計劃通過強化村鎮生活污染和畜禽污染整治、推進速生豐產林改造、開展入庫支流水環境綜合整治等措施,力促東江流域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據測算,我市急需東江流域水質保護和污染防治資金80多億元。但目前,我市面臨資金缺口巨大、籌集資金壓力大等困難,東江流域生態保護力不從心,資金支持后續乏力。
三、幾點建議
為進一步加大東江上游水質保護力度,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及李希書記在河源調研時的講話精神,結合我市東江流域生態保護、污染防治資金需求以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務繁重等實際情況,建議:
(一)加大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省內東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生態公益林補償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機制是一項長期穩定的保護措施。在補償機制尚未建立之前,懇請貴廳提請省政府協調省相關部門加大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專項支持河源開展東江流域綜合防治。
(二)由貴廳提請省政府盡快制定省內東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在“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基礎上,根據流域面積、水量、水質等確定補償額度,建立長期穩定的東江流域水資源保護資金渠道,保證東江水環境的長治久安,為助力河源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提供有力保障。
特具此函。
河源市人民政府
2019年5月13日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