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交函〔2018〕833號
市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等:
您們提出的《關于打造綠色便捷公交體系的提案》(第20180049號)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盡快出臺公交提升優化方案及綜合運營補貼
為調動公交企業的積極性,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要,讓市民公交出行更便捷。目前市交通局已向市政府提交了提升優化城市公共交通實施方案,同時正與市財政局協商制定公交綜合運營補貼機制,以激勵公交企業提升服務質量,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大力倡導使用新能源車輛,進一步修編完善《河源市公共交通規劃》
隨著私家車的不斷增加,交通擁堵已成為市民出行的一大阻礙,為此提倡公交出行是緩解城市道路交通壓力的重要舉措。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基本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體地位,公共交通成為群眾出行的首選,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各種運輸方式之間互相銜接,方便快捷的綜合公共交通服務網絡初步建立。目前,我市公交線路由2010年14條遞增至2017年34條;公交車也由2010年的131臺遞增至2017年的277臺(其中純電動110輛、LNG24輛),2018年將計劃新增50臺純電動公交車投入運營,逐年更新并淘汰柴油車,節能減排公交先行。我局下一步將修編《河源市公共交通規劃》,結合城市提質擴容的需要,不斷完善市區公交線網規劃,優化調整公交上落站點,開辟新線路,加大運力投放以滿足市民公交出行需要。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近期正在開展《河源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城市干線路網規劃》等規劃的編制工作,結合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綜合分析城市用地布局、產業布局、綜合交通布局,確定城市交通軌道總體走向,以及城市綠色便捷公交體系交通結構和網絡布局,將城市公共交通規劃打造成一體化公交交通體系。同時,不斷優化調整市區線路規劃,對大型居住區、新醫院、校址等及時跟進調整,配合公交部門認真梳理重復的公交線路,用節省的線路資源彌補線網空缺,開辟投放新線路滿足市民出行要求,努力實現公交線網的全覆蓋。今后的公交線路投放將以《河源市公共交通規劃》為指導,將城市公共交通設施與道路建設同步實施、同步投入使用,逐步構建我市的綠色便捷公共交通系統。
三、推廣使用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微信支付等新技術
目前,市粵運綠都公交公司的微信APP為“粵支付”,打開頁面可以看到實時公交路線與車輛情況、公交線路查詢、網上訂汽車客運站長途班次車票、嶺南通公交IC卡余額查詢及充值網點等服務功能,極大的方便了市民掌握時間,合理安排公交出行時間。下一步市區公交車啟用手機微信支付與銀聯卡閃付,讓市民不用為了坐公交找零錢而發愁。同時,公交企業也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今年九月份將啟用公交車輛智能調度系統,及時掌握峰谷出行人群數據,調度安排車輛與班次,以提高準點率,讓市民公交出行更便捷。
四、進一步提高公交服務水平,改進駕駛員工作作風
為更好的服務廣大人民群眾,我局和綠都公交公司高度重視駕駛員的工作態度及作風問題,綠都公交公司積極組織駕駛員參加各種專題學習培訓并樹立公交服務優秀榜樣進行宣傳推動,倡導優質服務在公交。同時,綠都公交公司出臺相應的系列獎罰機制(安全生產經營績效考核及月度工作績效考核),依據乘客的投訴對公交司機的不良駕駛行為進行問責,嚴格管理和監督,敦促駕駛員遵章守法安全行車,文明優質服務上臺階。
五、市國土部門密切關注綠色便捷公交體系建設
一是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市區綠色便捷公交體系規劃編制工作;二是充分發揮工作職能,進一步強化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大型住宅小區、醫院、學校、商場、車站、港口、碼頭、公園、廣場等項目申請辦理用地預審手續時,建議用地單位將公交配套設施用地納入項目規劃用地中,確保公交基礎設施建設“三同時”;三是對公交體系建設項目用地不符合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將優先依法依規辦理規劃調整相關手續,確保公交體系項目順利落地建設。
六、市環保部門繼續加大對綠色出行的宣傳力度
一是強化綠色出行宣傳引導。繼續利用現有資源加大對綠色出行方面內容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手機微信、微博、宣傳欄等平臺,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增強公眾環境保護意識,增強市民低碳綠色出行意識,積極引導廣大市民選擇綠色出行;二是提高市民綠色出行意識。采用媒體宣傳、LED顯示屏、宣傳手冊、公益廣告等方式,向廣大市民宣傳綠色出行理念,提高廣大市民自覺履行綠色出行的意識,倡導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綠色交通的理念,鼓勵公眾綠色出行;三是營造綠色出行的良好氛圍。在每年的“全國低碳日”、世界無車日、能源緊缺體驗日倡導公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上下班等綠色出行方式。鼓勵在1公里范圍內的出行盡可能選擇步行,在3公里范圍內的出行盡可能選擇騎車,在5公里范圍內的出行優先選擇公交車。
河源市交通運輸局
2018年8月1日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