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類
源府辦案〔2018〕31號
農工河源市總支部:
委員提出的《關于積極發揮社區醫生作用的提案》已收悉,現將源城區情況答復如下: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衛生事業發展,大力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努力補齊基層醫療衛生短板,于2012年12月全面完成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標準化建設任務。樹立“服務發展、人才優先”的觀念,確立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強人才管理和培養力度,建設一支隊伍穩定、結構合理、素質較高且與我區醫療衛生需求相適應的業務精、用得上、留得住的衛生人才隊伍。
一、全面實施醫療衛生行業薪酬制度改革。
2017年源城區衛計、人社、財政局聯合出臺了《源城區關于開展基層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源衛計〔2017〕61號),新的薪酬制度改革工作于2017年7月在全區基層公立醫療機構全面施行,取得明顯成效。一是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新的考核評價體系,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報酬機制,合理拉開收入差距,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二是專業技術人員薪酬福利明顯提升。此次薪酬改革,重點向臨床一線、業務骨干、關鍵崗位以及支援基層和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專業技術人員月工資改革前比改革后平均增幅1000元。三是醫療服務診治能力明顯提高。通過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基層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有效提升,推動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服務模式,群眾滿意度也不斷得到提升。四是醫療服務工作效率明顯提高。促進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從以落實工作數量向落實數量和質量并重轉變,醫務人員主動服務、上門服務意識有效增強。
二、補齊短板,加強衛生計生人才隊伍建設。
為加快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步伐。2017年增加各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共100名,解決招聘全科醫生、在崗高中級稱職人才入編問題,穩定隊伍、留住人才,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依據服務需求,推進助理醫師轉崗為全科醫生培訓,每人每年補助1.4萬元。到2020年,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3名以上。重大人才項目適當向基層傾斜,不斷增強基層衛生計生服務能力。加強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全面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到2020年,新進醫療崗位的本科及以上學歷臨床醫師100%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醫務人員薪酬制度,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在核定績效工資時,對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全科醫生給予傾斜。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制度,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同時實現編制內外人員同崗同薪同待遇,激發廣大醫務人員活力。
三、實施醫療衛生人才津貼補貼倍增計劃。
1、是實施衛生人才強基工程。繼續實施高學歷、高職稱和緊缺衛生人才津補貼制度,啟動醫療衛生人才津貼補貼增倍計劃,2017年6月底完成修訂《源城區衛生人才津補貼方案》,在現鎮街醫療機構的高、中級職稱和高學歷人才每月補貼標準基礎上再提高100%,正高職稱、副高職稱和全日制醫學博士、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中級職稱人才每人每月補貼提高到6000元、5000元、4000元、3000元、2000元;在現區級醫療機構的高職稱和高學歷人才每月補貼標準基礎上再提高60%,正高職稱、副高職稱和全日制醫學博士、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中級職稱人才每人每月補貼提高到4800元、4000元、3200元、1600元。對在本區臨床一線工作的兒科、產科、精神科的執業醫師每月補貼1000元;對在鄉鎮衛生院工作的執業醫師和全科醫生每月補貼1000元。2、是實施衛生人才引進計劃。招聘120名全科醫生配置到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師達3名以上。在全區各級醫療機構中實行崗位聘用制,實施績效工資分配制度改革,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工資待遇可由用人單位與本人協議確定。3、是實施衛生人才培訓制度。特別是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新進醫療崗位的本科及以上學歷臨床醫師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達到100%。設立區級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配套資金,每年培訓50人,每人每年補助1.4萬元。努力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
四、積極推進藥品集中采購。
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藥品耗材(不含中藥飲片)均通過省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采購。同時,完善藥款結算方式,縮短結算時限,加強藥品配送管理,嚴肅查處醫療衛生機構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違法違規行為。
五、加強一體化管理,滿足群眾醫療需求。
大力推進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實行鎮衛生院對村衛生站統一行政管理、統一人員管理、統一業務管理、統一藥械管理、統一財產管理、統一考核管理,扎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向村級延伸,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村衛生站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
感謝委員對衛生醫療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源城區人民政府
2018年7月30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