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人社函〔2019〕316號
民進河源市基層委員會:
您提出的《關于規范整治人力資源市場的提案》(第20190077號)收悉,經綜合市公安局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大力推進硬件建設。根據國家人社部《關于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意見》和《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為建設綠色發展的示范區,爭當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走出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市人社局積極爭取省和市有關部門支持,經過對多個選點反復論證、反復考察,擬在市高新區高標準高起點推進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力爭建設成粵東西北首個示范性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聚集地。產業園主要包括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業務場所、招聘中心、服務大廳、勞動保障業務大廳、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信息化中心、自主創業培訓、新型企業孵化等區域,打造機構引進、服務延伸、孵化企業多功能綜合體。通過設立產業園,一是引進和集聚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打造先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綜合體;二是優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相關功能,提高人力資源服務水平;三是孵化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打造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孵化基地;四是鼓勵自主創業,孵化新型企業,幫扶新型企業發展。目前已完成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項目立項、項目選址及資金上報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審議等工作,正在進行項目不動產權過戶、對產業園用地進行相關評測及初步設計、確定項目設計方案、財政部門評審建設施工報價、施工項目招投標等工作,今年底前進場施工,開展產業園外觀改造、停車場改造等工作。
二、大力宣傳政策法規。一是利用大屏幕顯示屏反復播放就業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引導用人單位主動遵守相關規定,積極應對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二是教育求職者要有自我防范意識,對用人單位要求交押金、抵押身份證件等行為要提高警惕,防止上當受騙;三是在舉行大型現場招聘會時,廣泛發放宣傳單張,積極營造守法誠信的人力資源市場。
三、大力開展治理整頓。近年來,為進一步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完善用工監管體系,營造我市良好的就業環境。我市不斷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將專項執法檢查和日常巡查相結合,形成對我市人力資源市場的常態化監管模式。在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方面:根據省人社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我局每年第一季度均會開展為期近一個月的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執法檢查行動,專項行動采取從人社、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抽調業務骨干組成執法檢查小組深入職業中介機構、勞務派遣機構、部分用工需求量較大的用工單位及自發形成的勞務派遣市場的形式進行,重點查處三類違法違規行為,即:職業中介機構是否依法辦理營業執照及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超范圍經營、亂收費、發布虛假信息等;勞務派遣單位是否依法辦理營業執照及勞務派遣許可證、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派遣員工符合“三性原則”等;用工單位是否收取員工介紹費和押金、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為員工參加社會保險、存在超時加班和拖欠工資等行為。近三年來,我市共檢查550戶次,其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221戶,用人單位329戶。共發現違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規定的行政違法案件5件,責令改正5件,對檢查中發現的輕微違規行為,均能及時督促、教育其改正;在日常巡查方面:我市將開展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相結合,在勞動保障監察日常巡查中嚴查“黑中介”、“黑工頭”等違法掛靠正規職業中介、勞務派遣機構的行為,堅決斬斷人力資源市場中的灰色利益鏈條。與此同時,嚴格執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監管制度,通過隨機抽取執法檢查人員和檢查對象的方式,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用人單位進行隨機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及時公布至市政府門戶網站,公示率100%。截至目前,我市共隨機抽查人力資源服務機構9戶,抽查中未發現存在違反勞動保障監察法律法規的相關行為。初步形成了對我市人力資源市場抽查和重點監督檢查相結合的日常巡視檢查機制,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通過將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和日常巡查相結合,切實加強了對我市各職業中介機構、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的事中事后監管,為著力改善我市用工環境,保障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四、努力提供公共人力資源服務。一是努力打造線上服務品牌。積極擴大“河源市人力資源市場”“河源職介”微信公眾號在線上市場的影響力,求職者可注冊成為平臺的會員,發布求職信息,實現足不出戶找工作;用人單位可在平臺上發布招聘信息,收集求職者資料,尋找合適人才。二是積極拓展線下服務范圍。除做好“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鄉鎮巡回招聘會”、“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專場招聘會”、“就業援助月”等服務外,還聯合殘聯、扶貧、工會、婦聯等多部門舉辦專場招聘會,為特定人群求職就業提供個性化服務。三是打造《人社在線》求職專欄。為最大限度的幫助全市企業解決招用工問題,我局與市電視臺合作,組織了生產規模較大、用工人數較多的企業在河源電視臺公共頻道《人社在線》專欄,免費播放企業招聘信息,促進求職人員與用人單位的有效對接。據統計自2019年1月至6月市直、縣區、鄉鎮共舉辦招聘會總場次共111場次,參加招聘的企業累計達4422家,企業提供從高管、技術工、一線普工等各類崗位30.12萬多個,進場應聘人數達10.40萬多人次,達成就業意向1.71萬多人,其中精準扶貧登記860人,達成意向119人,殘疾人登記44人,直接應聘11人;對市直失業人員的再就業跟蹤服務971人,已安置就業365人;前臺求職登記386人,成功安置264人。
五、加強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監督管理
將把規范人力資源企業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作為重要著力點,不斷創新市場監管方式方法,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提高市場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一是完善信用監管機制。對逾期報送企業年報、公示的企業信息隱瞞真實情況等未履行法定義務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并向社會進行公示。進一步加強“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管理應用,定期將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企業抄告各縣區政府和市有關部門,將企業信息作為重要考量因素,對其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構建“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二是有效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積極探索建立“以大數據為基礎、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市場監管新模式,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著力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為此,構建“一網聯動、隨機抽查、協同監管、綜合執法”的監管新格局,實現部門隨機抽查事項達到市場監管執法事項和行政執法事項的全覆蓋,達到“一次抽查,全面體檢”效果。三是做好“涉企信息一張網”工作。通過“大數據”格局編織好信用監管的一張網,對商事主體打造立體的信用信息畫像,也使企業信用信息公示成果切實得以共享,促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并推動社會共治,成為加強市場監管的有力武器。
六、加大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無證無照的清理清查
堅持“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切實履行市場監管職能,發揮綜合執法整體效能,查處取締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無證無照經營行為,嚴厲打擊“黑中介”、“黑工頭”無證無證非法開展職業中介,構建公平競爭、治理有序的市場環境。一是協調組織召開查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推進部門溝通交流,面對面形式進行研究、部署、協調重點工作的開展,著力解決查處工作中的難點問題。二是建立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以部門間聯合發文的形式,推進聯合信用約束。落實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制度,將市場主體的信用承諾納入其信用記錄并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鼓勵市場主體在經營場所公開信用承諾。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河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19年7月5日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