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衛健案函〔2019〕6號
民革河源市委員會:
貴會在市政協七屆三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有效提升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案》收悉。首先,對你們高度關注和支持我市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設性意見表示衷心地感謝!經研究,并會同財政、醫保等部門就該提案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201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年強基工程的部署要求,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和衛生健康部門高度重視,扎實推進強基工程建設,努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取得初步成效。主要采取了以下四個方面措施:
一、全面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一是實施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按照省的部署,從2015年開始對全市37間未達標的鄉鎮衛生院實施標準化建設,除連平縣忠信衛生院目前仍在建設中,其他36間已完成,省市財政共投入建設資金6000多萬元。二是實施村衛生站公建規范化建設。從2017年開始對全市1251間行政村衛生站實施公建規范化建設,每間投入20萬元,其中省財政共投入15169萬元、市財政投入2324萬元。截至2018年末,已完成村衛生站公建規范化建設的行政村有433個,2019年全市需完成818間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任務,截至5月31日,已完工53間、正在裝修84間、完成主體框架34間、正在建設85間、即將動工562間。三是實施3間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從2018年開始,對東源縣船塘中心衛生院、龍川縣麻布崗中心衛生院、紫金縣藍塘中心衛生院等3間中心衛生院實施升級建設為縣第二人民醫院,每間中心衛生院投入資金1.8億元,共5.4億元。現已完成主體建設,正在實施室內外裝修,今年底前投入使用。通過對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標準化建設,將大大改善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醫環境,有效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落實了邊遠山區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崗位津貼制度,平均每月補貼1000元,其中省承擔80%、市承擔5%、縣承擔15%。平均每年大約投入4300萬元。落實了村醫補貼制度,每個行政村衛生站每年補貼2萬元,全部由省財政安排,每年投入資金約2500萬元。二是實施全科特崗計劃,從2017年起,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全科醫生特設崗位,省財政對每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年安排2個崗位,每個崗位補助6萬元,每年補助約1200萬元。三是實施全科醫生培訓計劃。從2017年開始,實施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有全科醫生457名,今年將計劃招收培訓320人。四是組織兒科、產科醫生轉崗培訓。2017年度,全市共招收22名兒科醫師,于2018年底前培訓合格。目前,正在培訓2018年度的學員。我市將按省的計劃任務分三年為各縣區轉崗培訓72名兒科醫生。2017年省下達三年產科醫生(助產士)培訓計劃招生任務數為167人,截止至2019年4月,累計完成招生人數122人,預計2019年9月底前完成招生人數45人。通過實施兒科、產科醫生轉崗培訓,著力解決基層兒科、產科醫生不足、能力不強的問題。五是實施基層衛生人員填洼培訓計劃。通過線上線下對衛生院醫生和鄉村醫生進行培訓。今年分別舉辦了“填洼計劃”項目中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能力提升班和鄉村醫生培訓班,分別培訓家庭醫生團隊人員330人和鄉村醫生1466人。
三、加強醫聯體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一是啟動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按照省的要求,在和平縣啟動了縣域醫共體建設。分別由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和17個鄉鎮衛生院組建醫療聯合體。據統計,2018年縣級三間醫院共派出醫師347人次,護理人員194人次,培訓基層醫務人員669人次,接收學習進修醫生214人,護理149人,臨床帶教查房148次。通過分級診療“綠色通道”上轉病人1417人次,下轉病人454人次。二是實施專科聯盟計劃。為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以市級醫院為龍頭,組織制定了專科聯盟建設年度計劃。去年成立分別由市人民醫院牽頭的胸痛、卒中、創傷、影像、骨科專科聯盟,市婦幼保健院牽頭的新生兒、產科、乳腺專科聯盟,市中醫院牽頭的中西醫結合骨科、康復科等10個專科聯盟。充分利用牽頭單位的專科優勢,分別與縣區醫療機構和部分社會辦醫療機構簽訂框架協議。通過技術交流、人才培訓、業務指導等方式促進優質資源縱向流動,有效提升我市醫療機構整體服務能力。三是落實技術人才下基層政策。市人民醫院按城市三甲公立醫院5%人才下基層要求,共派出18名醫技人員下沉到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患者755人次,開展住院手術40臺次,開展新項目6項、新適宜技術2個。其中東源縣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顯著,2018年縣域內住院率比去年提升了5個百分點。到目前為止,我市醫師多點執業人數達440人,市醫聯體牽頭單位接收基層醫療機構學習進修人員168人,支援基層醫療機構派出511人,促進了我市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
四、不斷完善醫保政策。市政府先后出臺了《河源市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施方案》、《關于修訂河源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的通知》和《關于印發河源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的通知》等文件,對實行分級診療、城鄉居民參保人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住院的比例和起付線作了進一步明確。
近年來,雖然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努力,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有所提高,但與上級要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由于我市各縣區財政都比較困難,大部分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政補償機制不健全,財政補助不到位,再加上醫保政策不夠完善,導致基層衛生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較低。針對這些問題,結合你們提出的意見,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礎上,下來將努力在以下五個方面實現突破:
第一,全力推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類供給、二類績效管理”政策,提高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積極性。這項工作納入了今年省政府醫改重點工作任務,市政府下發了專門文件,要求各縣區政府落實這一政策。目前,源城區、江東新區實行收支兩條線政策,其他縣實行財政補助政策。接下來我局將將督促各縣區加快進度,全面落實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類供給、二類績效管理”政策。通過實施該政策,提高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福利待遇,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落實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
第二,著力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我局和市財政局聯合成立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市項目辦,明確各級、各有關單位和項目管理機構職責。接下來,將督促各縣區成立相應的機構,強化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領導和組織實施。同時,啟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示范點建設,在源城區、江東新區各選一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創建市級示范點,要求各縣選擇1-2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創建縣級示范點,通過創建示范點,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上水平。
第三,以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抓手,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大全科醫生培養的力度,爭取到2020年達每萬人口3名全科醫生的目標要求。并加強對家庭醫生簽約團隊人員的培訓,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能力。通過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實現對全人群全程健康管理的目標。
第四,著力加強市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針對目前我市城區社區服務機構布點不合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嚴重滯后,導致市區居民在基層就醫難的問題,我局將會同市直有關部門,加強與源城區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大投入,加強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合理布點,特別是在新豐江以北新市區片區,按照每3-5萬人口設置1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要求,增設2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力爭3至5年時間使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水平有明顯提升。
第五,加強與醫保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醫保政策。針對目前我市醫保政策與醫改的有關要求不相符合的問題,加強與醫保部門的溝通協調,進一步完善醫保政策,引導居民合理就醫。尤其是要將高血壓、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在基層就診的費用,以及居民享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通過醫保政策的杠桿,實現分級診療,形成大病在醫院,小病在基層的就醫格局。通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轄區內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實施日常管理和干預,將有效預防重大疾病的發生,減輕群眾費用負擔,減少醫保資金支出。
以基層為重點是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的要求,也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我局當前和今后的工作將緊緊圍繞這一要求,扎實做好全市基層衛生健康工作,筑牢衛生健康網底,努力維護全市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再次感謝貴會的支持!也歡迎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我局將根據貴會所提意見并結合實際持續改進工作。
河源市衛生健康局
2019年6月21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