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衛健案函〔2019〕15號
鄒志祥、賴冬美、葉文鋒、駱李明、曾錫山、謝科卡、鄧小芳、李小媚、鄧華艷等委員:
你們提出《關于加強醫療機構廢物收集和無害化處理提案》(第20190132號)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目前,全市僅有一間醫療廢物處置企業,河源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也無法無害化處置醫療廢物,為確保醫療機構規范處理醫療廢物,根據省衛計委等5部門《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粵衛函〔2018〕102號)要求,我局通過加強監督檢查和醫務人員培訓,進一步提高對醫療廢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全面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及文件要求,建立相應管理制度,落實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切實做到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為提高我市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率,今年1月市環境保護局 市發展改革局 市財政局 市衛生計生局聯合印發《關于河源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經營虧損實行政府補貼的函》,將補貼金額提高10%,每年補貼101.2萬元,由市及各縣區政府共同分擔,補貼時間為2019年-2021年。各縣區轄區內縣城以外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處置費用由縣區與有醫療廢物處理資質的企業根據實際協商解決。
另外,市生態環境部門提出了如下協辦意見:
1.將建立完善回收體系,提升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根據《廣東省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要求,升級改造汕頭、河源、梅州、陽江、清遠等地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完善農村、鄉鎮和偏遠地區醫療廢物收儲體系。目前,我市部分偏遠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按照有關要求自行處理醫療廢物,雖然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但是監管困難,難免發生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或隨意傾倒的現象,提高我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理率勢在必行。針對路途遙遠、運輸成本高的問題,醫療衛生主管部門加強行業管理,做好醫療廢物、生活垃圾的分類,以鎮為單位在鎮級醫院建設規范的醫療廢物倉庫,集中一定量后由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定時清運處理。提高偏遠山區收集率,立足當前、解決急需,著力提升醫療廢物處置單位處置能力和管理水平,確保我市醫療廢物得到妥善安全處置。
2.大力推進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我市將醫療廢物集中處理處置設施作為一項城市基礎設施,規范引導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十七條規定醫療廢物暫時貯存時間不得超過2天,即醫療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必須在廢棄物產生之后48小時內完成。各縣建設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是降低運輸成本、減少醫療廢物貯存時間可推行的方案。我局將大力支持各縣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工作,引入競爭機制。
下來,我們會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相關配套文件精神,衛生行政部門督促醫療機構進一步健全醫療廢物管理組織,由專人負責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實行分級分層監督管理,做到層層把關。醫療衛生機構必須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有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要求,制定并落實醫療廢物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及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的應急方案等,并明確醫療廢物管理相關部門及人員的工作職責。
河源市衛生健康局
2019年7月11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