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河發改資環函〔2019〕354號
河源市發展和改革局關于政協第七屆河源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第20190039號提案答復的函
民革河源市委員會:
你們提出的關于長遠布局危廢行業發展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現行相關法律政策和我市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完善情況。
目前,危險廢棄物管理基礎支撐政策法規文件主要是《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省里相關部門沒有出臺廢舊家電、廢舊電池、廢棄包裝物等危廢品回收利用管理的相關辦法,我市這方面法律法規制定現在也正處在探索階段。
根據國家和省有關文件精神,為加強公共機構廢舊商品回收利用工作,建立回收網絡完善、分揀處理良好、日常管理規范的公共機構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發揮公共機構引領和帶動全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示范作用,市政府辦公室于2017年9月12日印發了《河源市公共機構廢舊商品回收利用工作實施方案》(詳見附件)。
二、河源市危險處置設施建設現狀。
為推動河源建成全省綠色發展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走出生態河源、現代河源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實現全市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我市在江東新區擬建河源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市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為解決我市危險廢棄物處置存在短板問題,在循環經濟產業園規劃建設危險廢棄物焚燒廠。
我市已建成投入運營的危險廢物處置企業有3家,廣東金宇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河源市勝利環境污染廠和河源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有限公司。其中醫療廢物處理中心已運行十六年,因城區發展,需遷建升級,新址相關手續已辦好,準備征地拆遷,計劃2019年底完成工程70%。針對我市危險廢物處置能力不足的短板,我市新上了一個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項目——河源金圓環保科技有限公司7.58萬噸/年綜合利用危險廢物項目。目前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已獲省生態環境廳同意,現處于硬件設施建設階段,今年7月份可完成基礎建設及設備安裝,準備申領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預計2019年底前可生產試運行。
二、加快河源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步伐,補齊生態環境短板。
河源市循環經濟產業園不僅是我市重要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也是我市建設成為全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的重要功能性項目,作用顯著、意義重大。
(一)項目基本概況
1.項目名稱:河源市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
2.園區服務范圍:目前主要考慮源城區、江東新區、高新區和東源縣城的生活垃圾處理,統籌兼顧全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包括醫療廢物)。
3.園區擬選址:河源市江東新區臨江鎮七寨填埋場二期用地及緊鄰周邊用地。
4.園區規模:園區建設包括固廢資源化處理區和功能配套區。園區總占地面積約1200畝,總投資30多億元,可提供就業崗位900多個,園區年綜合稅收超1億元。其中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規模為1800噸/日,一期2x600噸/日,二期600噸/日。
5.園區規劃:園區建設遵循整體規劃、統籌考慮、分步實施的原則,結合目前生活垃圾處理的緊迫程度和項目條件成熟度等因素,規劃先行啟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含污水處理)、建筑垃圾及爐渣綜合利用、綜合管理中心、環保教育基地等一期項目建設;后期再啟動污泥處理、餐廚垃圾處理、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焚燒處理、污水處理項目、固廢收運一體化集控中心等二期項目。
(二)項目進展情況。
2018年11月,市發展改革局根據市領導指示精神,組織有關單位到佛山市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考察調研,并向市政府提交了調研報告,隨后市生態環境局啟動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項目籌建工作,收集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籌建方案技術性材料和原始數據,于2019年1月份將河源市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籌建工作移交市發展改革局;2月份,市發展改革局起草了《河源市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籌建方案》并征求了相關部門的意見并根據意見對籌建方案進行修改完善,下階段準備繼續開展園區選址論證研究、概念性規劃、詳細規劃及各階段支撐性專題研究等工作。目前,河源市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已完成初步選址和初步規劃。
三、加快市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步伐,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最大化。
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市發展改革局聯合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環保局、市規劃設計院、市資源化中心、市江東新區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等相關單位先后多次參觀考察了深圳寶安、南山、鹽田、佛山南海、珠海斗門、北京高安屯等垃圾焚燒發電廠,調研垃圾焚燒工藝流程、管理運營、環保排放指標、項目選址、投資建設運營等情況。
2018年10月市發展改革局起草了《河源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方案》,廣泛征求了相關部門的意見,并提請市政府召開了幾個會議,專題研究和解決有關問題。
2019年4月3日,在市政府8號樓三樓1號會議室,梅芬市長主持召開了市政府專題會議,研究垃圾焚燒選址規劃和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方案。會上,市政府聽取了市發展改革局和深能源在項目前期工作開展情況匯報(根據2016年市政府與深能源簽訂框架合作協議,由深能源參與項目前期工作)。
2019年4月13日、14日,市發展改革局協同市生態環境局到珠海、深圳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調研,通過實地參觀、座談交流等方式就生活垃圾焚燒現行技術、管理運營、投資建設、“鄰避”問題處理等方面進行深入調研,并形成考察調研報告,為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前期建設工作夯實基礎。
2019年5月31日,按照市領導指示,市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選取社會投資方需設立符合我市實際的準入條件,市發展改革局起草了《河源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建設運營方案(討論稿)》,方案中提出社會投資主體篩選條件、投融資方式和股權分配方式。隨后,市發展改革局向市政府相關領導匯報方案,原則上同意《河源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建設運營方案(討論稿)》,市政府提出意見,方案要提請市委專題會議匯報。
河源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列入2019年市政府工作報告,屬于2019年市區城建項目中必建項目,目前,項目已完成前期的選址論證、規模論證、預可研、外觀設計、電力接入送出系統設計、水資源論證等工作,下一步將成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開展各項工作推動市區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盡快建成投產。
四、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動工業廢棄物減量化生產。
2019年3月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根據上級文件要求組織開展我市企業參加全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創建工作,積極宣傳發動,組織了4個企業申報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爭取上級政策扶持。其中河源市大鵬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河源市源日通能源有限公司工業廢玻璃循環利用項目等2個申報項目被列入第一批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創建項目。
大力推進清潔生產,組織企業積極申報清潔生產審核。2018年全市完成清潔生產審核驗收的企業有44家,超額完成省下達36家的目標任務。通過開展綠色清潔生產工作,每年可減少固廢產生量357.57噸,減少危廢產生3.4噸,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后,實現了“節能、減排、降耗、增效”的目標。
五、加大固體廢物環境監管執法力度
(一)市生態環境局開展聯合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以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為重點,以“零容忍”態度持續加強對固體廢物環境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強化公安、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工業和信息化、海事等部門協作,主動摸排、通報案件線索,建立“陸上堵、水上查”的聯防聯控機制。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完善案件移送機制,規范行政處罰程序,健全證據認可制度,深化涉固體廢物違法犯罪案件線索的發現、移送、調查、取證和涉案物品檢測、鑒定等方面的協作配合,進一步形成打擊合力。加大對重大案件查處的宣傳力度,形成強力震懾。加強與相鄰省、市、縣(區)聯防聯控,堅決遏制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等違法行為。據統計,2015年以來,全市共關停非法冶煉銅、線路板等涉危險廢物加工廠7家,查處非法傾倒生活垃圾案件6宗,移送公安機關立案13宗,立案查處進口廢塑料加工企業5家,其中江東新區、連平縣和東源縣藍口鎮、仙塘鎮4宗跨界非法傾倒垃圾案件經司法機關審理判決,有效震懾了違法犯罪分子。
(二)市生態環境局加強對企業的日常監管力度。全面加強對固體廢物產生、處置企業的日常監管力度,依法嚴厲查處企業環境違法行為。對產廢量較大的企業執行一月檢查一次的監管頻次,將其他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列為重點監管單位,加密監管頻次。
六、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按照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在全省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粵建城函〔2019〕613號)文件精神,2025年底前,全省地級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19年底前,全省地級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根據工作安排,市城管綜合執法局于2019年5月份到深圳市考察學習垃圾分類相關工作經驗,并形成調研考察報告,為我市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指明了方向,為我市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新模式提供了決策參考。
目前,市城管綜合執法局擬在今年下半年開展全市垃圾分類宣傳工作,鼓勵市場化助力解決“垃圾圍城”問題,積極探索符合我市實際的垃圾分類新模式。
附件: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河源市公共機構廢舊商品回收利用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河源市發展和改革局
2019年6月23日
關于政協第七屆河源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20190039號提案答復的函-附件: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河源市公共機構廢舊商品回收利用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doc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