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衛健案函〔2019〕1號
張運娣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優化醫療衛生環境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醫療衛生環境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近年來,我局高度重視優化醫療環境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引領,大力推動衛生健康系統行業作風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大醫精誠優良傳統,不斷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和行業自律,我市醫療衛生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強醫院安全防范系統建設,提高醫院安全防范能力。
一是完善制度建設。我市縣級以上醫院均制定并完善了醫院安全防范管理制度、突發安全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和檢查考核制度,成立了安全防范工作領導小組,三級醫院設置了專職的保衛科、二級醫院指定專門科室負責抓醫院安全防范工作,并與所在地派出所建立了聯動機制,其中10家醫院設立了警務室。二是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系統建設。我市大多數縣級以上醫院通過社會化形式外包醫院保安隊伍,按20張病床不少于1名保安進行人員配置,并配備必備的通訊設備和防護裝備,嚴格落實保安人員培訓、巡查制度。縣級以上醫院均安裝有視頻監控系統,規模較大的醫院設置有安全監控中心,對重點部門、重點崗位和門急診等進行全程監控。各級醫院在供電、供氧、財務室、檔案室、病案室、易燃易爆物品存放點等重要部門安裝防盜門,有效提高醫院安全防范能力。
(二)建立完善醫療糾紛處理機制,防范化解醫患矛盾。一是加強醫療機構自身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各級醫院通過開展創建三級、績效評價、二級醫院等級評審(復審)工作和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活動,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和醫療質量管理,規范診療行為,強化服務意識,增進醫患溝通,有效提高了醫院的整體醫療質量安全水平,把醫療糾紛消滅在萌芽之中。二是建立通暢的投訴渠道。在醫院各樓層、候診室等顯眼處、就診卡、門診病歷上公布投訴電話,保證投訴渠道通暢;同時,醫院設立了專門職能科室受理、處理患者的投訴,解釋患者的疑問和醫患雙方爭議,及時化解醫患雙方誤解和矛盾;對患方提出的疑問能經醫院的醫療事故專家委員會討論,對確有過錯的,能主動承認并在一定賠償額度內與患方協商解決爭議。三是建立和完善了第三方調解組織。我市于2012年12月組建了廣東河源市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并于2014年在龍川縣設立了分支機構,實行醫患糾紛人民調解與醫療責任保險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服務新模式,同時建立和完善政府有關部門與醫調委的溝通協調機制,充分發揮醫調委作用,將醫患糾紛調解納入規范化解決渠道。四是積極引導通過鑒定或訴訟途徑解決糾紛。對不愿意通過醫患雙方自行協商、第三方調解途徑解決的或對自行協商、第三方調解結果不滿意的醫療糾紛,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河源醫調委加強與患方溝通、解釋、協調,勸導患方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或醫療損害鑒定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
(三)建立統一完善的醫療責任險制度,改變賠償支付方式。我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含民營醫院)積極參加醫療責任保險,改變賠償支付方式,由醫院賠償轉變為保險公司理賠。截至2018年底,我市有100多家醫院購買醫療責任險,參保率達100%,有效緩解了賠償方面的矛盾。
(四)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切實提高醫務人員收入水平。我市于2018年在市中醫院推行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將在2020年前在全市全面鋪開,通過開展薪酬制度改革,將進一步優化衛生人才資源配置、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促進醫院高效益高質量發展。
(五)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著力解決醫務人員短缺和能力不足問題。一是實施“醫療衛生創優”工程,進一步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認真執行《河源市促進人才優先發展若干措施》,加強與市委組織部和市人社局對接,對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給予最低5萬元的人才補貼,對市直醫療衛生單位高層次人才進行考核,經考核確定為優秀等次的給予每人每年不低于2萬的獎勵。加強鄉村醫生后備力量建設,采取本地人員定向培養等多種方式充實鄉村醫生隊伍,確保每個村衛生站都有鄉村醫生。落實邊遠地區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崗位津貼,落實鄉村醫生補助政策,組織開展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特崗招聘和粵東西北地區醫技護類人才招聘工作,通過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待遇,留住基層人才。二是創新各類醫師培養機制,進一步加強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制訂農村醫療衛生崗位需求計劃,實施高等醫學院校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項目,為鄉鎮衛生院培養了醫學技術人才。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人才培養,開展全科醫生范化培養和轉崗培訓,重點開展具有具有全科醫學特點、促進基本藥物使用等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培訓項目,落實鼓勵全科醫生長期在基層服務的政策,落實全科醫生特崗津貼補助。三是創新醫療衛生人才培養使用制度。加大全科醫生、護士、兒科醫生、婦科醫師等緊缺人員的培養力度,推進醫師多點執業。
(六)落實正面典型倡導,著力培樹先進典型。開展了“廣東好醫生”、“河源好醫生”等先進人物評選宣傳活動,推出一批重大先進人物典型;積極開展“優秀共產黨員”、“共產黨員示范崗”評選,廣泛開展“上班戴黨徽”、“名醫進基層”等活動,推廣黨員示范門診、黨員責任區、黨員醫療突擊隊等做法,引導衛生健康系統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做合格黨員,增強衛生健康機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衛生健康隊伍的公信度。
二、下一步工作建議
醫療行業具有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技術難度大、責任擔當重等特點,存在醫務人員工作壓力大、工作強度高的現實狀況。我市醫療衛生機構實施績效工資制度以來,醫務人員工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長,但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績效分配對崗位責任、風險等差異體現不足,工資高低與崗位重要程度不夠匹配,“大鍋飯”現象仍然存在。此外,社會普遍對醫療服務期望值過高,部分新聞媒體對醫療工作的特殊性了解不夠,宣傳報道出現偏差,導致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不信任,醫患關系仍然相對緊張。針對以上問題,將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決:
(一)大力弘揚正能量,著力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社會氛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精神文明建設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市衛生健康系統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演講比賽、第三屆“廣東好醫生”評選活動、“為了百姓健康”-2019年“廣東醫生”微電影大賽、“我和我的祖國”-2019年“廣東醫生”攝影大賽等系列主題活動,以我市廣大衛生健康工作者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實故事為題材,以生動闡釋對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理解和奮斗新時代的信心決心為主線,以反映優質服務、愛崗敬業、守護生命的崇高職業操守,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創建平安醫院工作的和諧生態為主旋律,以弘揚正能量為主旨,深入挖掘享跡突出、品德高尚、群眾認可度高、示范引領作用大的先進典型,大力弘揚“珍愛生命、崇尚科學、樂于奉獻、團結選取”的“廣東醫生”精神,充分展現我市衛生健康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實踐,傾情演繹河源衛生健康工作者“我和我的祖國”的感人故事,系統展示新中國成立70 年來我市衛生健康系統“為了百姓健康”的豐碩成果,著力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總體部署,與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相銜接,全面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符合醫院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按照“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的政策規定,通過優化薪酬結構、合理確定薪酬水平、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改革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完善內部薪酬配辦法、健全績效考核機制、拓寬薪酬經費保障渠道、加強酬分配監督管理等措施,著力提高醫務人員的收入水平,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事薪酬制度,落實政府對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主體責任,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實行‘兩自主一傾斜’”、“允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實行縣招縣管鎮用”等政策,打造一支“引得進、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隊伍,充分調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積極性,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運行效率,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康發展。
(三)關心醫務人員身心健康,切實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要大力弘揚醫務人員“救死護傷”的大愛精神,理解和尊重醫療這一特殊行業,珍惜和看重他們的辛勤付出和勞動成果,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愛護醫務人員的良好氛圍。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督促所屬醫療機構給予醫務人員精神上鼓勵、工作上幫助、事業上支持、生活上保障,下力氣改善醫務人員工作和生活條件,合理調配安排醫務人員工作量,改善工作和值班條件。要科學合理地制定年休假計劃,積極創造條件保證醫務人員享受年休假,落實帶薪年休制度,對年休假執行情況實行臺賬管理,確保醫務人員在每年年度內能有放松身心、緩解壓力、調養身體的時間,保障他們的休息權和健康權,對少數確因特殊工作需要無法安排年休假的,應說明原因,并因此支付的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由醫院在年度預算經費中予以保障。
(四)提高人才素質,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新機制。加強各類人才的培養是黨管人才的關鍵所在,要在“內強素質”上狠下功夫。一方面要加快推進建設衛生強市工作,健全人才服務保障,加強醫療環境建設,完善人才流動政策,健全人才順暢流動機制,確保人盡其能、有為有位、才盡其用。另一方面,實施繼續教育工程,加強現有醫療人員的培養及人才后續培養工作,使培養的人才“送得出、回得來、留得住、用得上”。此外,要鼓勵各單位現有人員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各項業務培訓和職稱考試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
(五)進一步建立完善醫療糾紛處理機制,改善醫療執業環境。要堅持“預防為主、標本兼治、打防并舉”原則,按照“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針,以“平安醫院”創建為契機,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動的協調工作機制,形成以綜治牽頭,衛生健康、公安、司法、民政、保監等部門參加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置工作體制。一方面,要持續深入開展維護醫療秩序打擊涉醫違法犯象專項行動,保持對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對暴力傷醫行為“零容忍”,另一方面,要積極構建以人民調解為主體,院內調解,三民調解、司法調解、醫療風險分擔機制有機結合、相互銜接的制度框架,以社會治理的思路和辦法、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三調解一保險”制度體系,解決好醫療糾紛預防、化解和妥善處理們問題,實現醫療秩序明顯好轉。
河源市衛生健康局
2019年6月13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