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19〕203號
民革河源市委員會:
你會提出的關于合理開發中華恐龍遺跡公園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關于“恐龍故鄉”文化品牌的構建
在市委市政府指導支持下,我局著力推動河源恐龍文化產業發展和品牌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著力提升河源恐龍博物館展陳效果。河源恐龍博物館自2010年建成開放以來,常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尤其是珠三角和港澳游客前來參觀,年入館人數達到20萬多人次,成為展示河源城市形象和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為提升河源恐龍博物館展陳效果,河源市恐龍博物館開發了“與遠古恐龍合影”“APP自助導覽”等互動項目,建設運營了“史前部落”兒童科普恐龍樂園,征集了一批國內其它地區的珍貴恐龍蛋、骨骼化石并進行展出,完成了河源恐龍博物館漏水綜合整治工程等。目前,河源市恐龍博物館正在實施黃氏河源龍副型標本裝架、黃氏河源龍微電影創作和市博物館微信導覽智能系統開發項目,以進一步改善參觀環境,豐富展陳方式,提升觀展效果。
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恐龍主題宣教活動。河源市恐龍博物館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和平臺,舉辦《恐龍時代的空中霸主——翼龍》《中國的恐龍蛋》等主題講座;組織“遇見侏羅紀·恐龍大冒險”公益活動;開展“小小考古家”“我與恐龍有個約會”等研學活動;利用探索工坊,舉辦“五谷雜糧恐龍畫”等手工課堂等;正在策劃組織首屆少兒手工恐龍制作大賽。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提升了恐龍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三是增加龜峰公園恐龍文化元素。河源市恐龍博物館在龜峰公園內建設了長338米、高4米多、總跨度800米的大型《恐龍夢幻世界》雕塑墻,以及高9米的恐龍主體雕塑和10組鋼鐵恐龍創意雕塑,進一步豐富了公園內的恐龍文化元素。
四是加強恐龍文化宣傳推廣。我局積極利用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以及“5·18國際博物館日”、“3·6河源市恐龍地質遺跡保護宣傳日”等活動,宣傳推介河源恐龍文化資源;先后與央視、省級和市級電視臺合作拍攝制作了《恐龍出世》《河源恐龍》《竊蛋謎案》《遠方的家——江河萬里行》《嶺南家園》《東江行——恐龍博物館篇》《東江行——源南恐龍遺址公園篇》《廣東綠谷·萬綠河源之恐龍文化篇》等多個恐龍文化專題片;協助有關傳媒公司合作拍攝了與恐龍文化關聯的《盜蛋奇途》《綠絲帶》等微電影;與中國新聞網聯合舉辦《博物館有意思》面向全球錄制直播活動(在線觀看236萬多人次);多次抓住河源恐龍蛋出土契機這個新聞眼,強化了恐龍文化宣傳,如上月底紫金橋東出土恐龍蛋事件,就引起了國內外主要媒體的廣泛關注,CCTV-1(綜合頻道)用了4分06秒、CCTV-13(新聞頻道)用了5分61秒、CCCTV-4(中文國際頻道)用25秒專題報道了我市9歲小學生張仰喆發現并上報恐龍蛋化石及后續的新聞,此外,廣東衛視、江蘇衛視、湖北衛視等電視媒體,南方日報、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北京青年報、新京報等紙質媒體,以及人民網、新華網、環球網、鳳凰網、澎湃新聞、今日頭條、南方+等網絡媒體對事件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報道和轉載。其中“澎湃新聞”的報道閱讀量超4億,互動討論2.6萬多人次,曾一度排名微博實時熱搜第一。媒體和網友對我市在恐龍化石保護、宣傳、教育方面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肯定和點贊,極大地提高了河源“中華恐龍之鄉”的美譽度。
五是加強恐龍學術研究和成果轉化。河源市恐龍博物館工作人員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刊登發表了恐龍化石學術文章十多篇,還主編出版了《河源恐龍》《客家古邑恐龍之鄉》《河源文博》等刊物。同時,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共建“中國古動物館恐龍蛋館”,與中國地科院、中山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進行業務合作,設立科研教學基地,加大雙方在科學研究、人才教育、化石修理與科普等方面合作力度,并啟動了“河源恐龍蛋種屬研究”“河源恐龍化石地質遺跡專項調查與評價”等科研項目;同時,開發了恐龍文化衫、恐龍郵冊等一系列恐龍文創產品。
六是加強恐龍地質遺跡法律法規宣傳和社會教育。我局積極參與《河源市恐龍地質遺跡保護條例》的立法工作;認真組織“3.6河源市恐龍地質遺跡保護宣傳日”活動,在當天實行河源恐龍博物館免費開放、發放宣傳冊等惠民措施,2019年的免費開放共接待游客1.2萬多人次,為歷年之最;精心策劃了《河源龍普法專題展覽系列——河源龍“源源”說<河源市恐龍地質遺跡保護條例>》的專題展覽,并將該展覽送入新興社區御龍灣、東悅華庭、新興花苑和衛星社區富麗家園等小區,以及光明社區居委會進行巡展宣傳,進一步加強了市民對恐龍地質遺跡資源保護的法律意識。
七是積極推動河源恐龍博物館升級改造。2016年、2018年,“河源恐龍博物館升級改造”均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按照有關專家意見,河源恐龍博物館將以打造“中國恐龍蛋館”為長遠目標,按照這一目標分期實施改造升級計劃。目前,河源市恐龍博物館正在籌備建立河源恐龍博物館升級改造專家咨詢委員會,并已委托相關專業機構編寫新的陳展大綱。新的陳展大綱將緊密結合當前河源及世界最新的恐龍化石研究成果科學布展,按照現代化博物館的發展趨勢,注重信息化、互動性和趣味性,打造智慧博物館,提升河源恐龍文化的影響力。同時,科學布局功能室,增設化石修復、科研場所,改造化石庫房,豐富化石種類,推進與中科院、地科院、中山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科研教學基地建設等,力爭將河源恐龍博物館建成世界知名的集科研、保管、展示為一體的恐龍蛋化石科研基地和科普基地。
二、關于合理開發中華恐龍遺跡公園
根據《河源市恐龍地質遺跡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中華恐龍遺跡公園由市自然資源局管理和開展保護工作,我局無此職能。河源市恐龍博物館在河源恐龍博物館設置有該遺址公園的模型和相關展板,在日常接待中,積極向社會各界介紹該遺址公園的相關情況。
針對提案建議的“定期舉辦國際恐龍文化資源保護開發研討會”事宜。目前,河源市恐龍博物館正在配合市政府及主管部門,計劃在年內舉辦“河源恐龍文化產業開發高峰論壇”,擬邀請國內恐龍產業方面的相關專家、博物館館長、恐龍主題產業園負責人、企業代表等,共同為河源恐龍文化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最后,誠摯感謝你會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工作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19年8月19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