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19〕219號
民進河源市基層委員會:
你會提出的關于推廣傳統藝術下基層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建場館:近年來,我市非常重視全民藝術普及工作,通過新建或改擴建方式,完成了一大批縣級公共文化場館和鄉鎮文化站、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鄉鎮文體廣場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目前,我市有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7個,文化館7個,博物館8個,美術館2個,科技館3個,青少年宮7個,鄉鎮(街道)100個,村(居)全面建成綜合性文化文化服務中心1433個。
做品牌:通過院團、傳承人隊伍在每年新春期間全市組織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傳承傳統文化、唱響時代旋律”之河源地方戲曲鬧新春、“我們的節日”之電影放映、新春圖片展、文藝展演、猜燈謎、義寫春聯、書畫展、籃球賽等,共計200多場惠民活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全市在5縣2區,共舉辦了22場非遺進社區、進鄉村、進校園展演活動,60個非遺項目、120位傳承人、600名演職人員、50000觀眾參與;在和平舉辦為期2天的“第五期業務骨干系列培訓”,培訓骨干60人,提高骨干團隊及地方傳統藝術水平。
抓傳承 通過與教育局聯合,設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朝戲推廣普及示范基地”(紫金縣第一小學、河源職業技術學院、紫金金山幼兒園、紫金縣第四小學);將紫金花朝戲、忠信花燈國家級非遺項目引入深河中學,并開設非遺傳習班;啟動“強師工程”,對全市五縣一區中小學校200余名教師進行傳統文化藝術師培訓,邀請了山歌劇、花朝戲和采茶戲三項我市本土非遺文化界的名家和傳承人進行授課。
做傳播:通過文化館站、院團官網、公眾號(“非遺你好”、
河源市文化館、河源市博物館、萬綠河源)、抖音號、《南粵瑰寶》欄目等,宣傳推廣非遺項目相關專題片、視頻等100多條。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根據委員們的建議,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傳承保護工作力度,推動河源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聯合教育局開展傳承校園、傳承基地建設:將《南粵瑰寶》文藝精品系列紀錄片引進校園,向未成年人群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校園增設傳統技藝課程,邀請忠信花燈、和平塤(泥雞)等傳統制作手工藝傳承人走進校園,傳播傳統手工技藝;推進戲曲進校園工程,擬計劃2019年開展戲曲進校園展演活動52場,培養學生對戲曲藝術的興趣,弘揚傳統戲曲文化;出臺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傳承基地方案,實施一校一品政策,計劃分三年在全市建設100家特色藝術傳承學校、傳承基地,推動傳統文化藝術的普及和傳承。
(二)完善縣、鎮、村“三級節點、一體運行”服務的總分館體系網絡,促進文化資源流通共享;發揮文化館站效能,舉辦豐富的學習培訓、非遺活動、民俗活動;舉行“第四期基層文化館、站業務骨干系列培訓”,預計培訓骨干80人,包括:客家山歌表演,小戲小品創作、群眾舞蹈編導、非遺業務知識普及等,進一步提高文化館站骨干的技能知識;利用五市交流平臺,做好河源站五市非遺項目匯演,為市民呈現高水平的藝術盛宴;推進戲曲進鄉村工程,預計2019年全市完成傳統戲曲惠民演出86場,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助力鄉村振興;結合節日慶典,繼續做好元旦、春節期間“我們的節日”惠民演出、民俗及非遺活態展演、文化創意精品展示活動、義寫義送春聯及書畫展、文藝輕騎兵送戲下鄉、新春廣場電影文化系列活動,預計開展200場,營造喜慶的節日氛圍,推廣傳統節慶文化活動。
感謝你會對中國傳統藝術的關心和支持!期待你們繼續關注我市對傳統藝術的推廣和傳承,為傳統藝術的發展繁榮提出更加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19年8月29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