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19〕224號
葉紹球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善用綠水青山強化河源生態排頭兵戰力,爭先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提案收悉。您圍繞將河源建設我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的目標,提出了發展格局、整合資源、打造恐龍精品、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等措施的建議,很有建議性。我局及相關會辦單位高度重視此項提案,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以綠水青山為基礎,以豐富的生態資源為依托,充分發揮文廣旅體資源優勢,全力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力爭打造全域旅游河源樣板。今年上半年,我市接待入市游客1892.22萬人次,同比增長8.8%,實現旅游總收入164.52億元,同比增長11%。
(一)重規劃引領,謀全域發展。
我市積極把旅游業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考慮,站在“大旅游、大產業、大發展”的高度,聘請了旅游規劃設計機構,編制了《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送審稿),著力謀劃我市旅游“一核兩帶六片區”的發展格局,為全市旅游業的新一輪發展謀篇布局。一核”即一個旅游產業發展核:萬綠湖+源城區+東源縣城;“兩帶”即兩條旅游產業發展軸帶:九連山生態旅游產業帶和東江山水文化康養旅游產業帶;“六區”即六大全域旅游產業示范片區:環萬綠湖全域旅游產業示范片區、東江源走廊全域旅游產業示范片區、佗城-霍山全域旅游產業示范片區、浰江旅游走廊全域旅游產業示范片區、G105走廊九連山全域旅游片區、秋香江走廊全域旅游產業示范片區。我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與您在提案中所提到的“把東江旅游產業串起來,把萬綠湖生態旅游圈起來”的設想不謀而合。
(二)重綠水青山,謀品牌打造。
近年來我市圍繞最為核心的要素資源,打造了“客家古邑、萬綠河源、溫泉之都、恐龍故鄉”五大特色旅游品牌。一是以萬綠湖、桂山、鏡花緣等為代表的生態觀光休閑旅游產品。二是以佗城景區、蘇家圍、林寨古村等為代表的客家風情旅游旅游產品。三是以御臨門溫泉、熱龍溫泉、葉園溫泉等為代表的健康養生旅游產品。四是以集恐龍骨骼、恐龍蛋、恐龍足印化石“三位一體”的恐龍資源等為代表的恐龍文化旅游產品。五是以阮嘯仙故居、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血田”紀念廣場等為代表的紅色旅游產品。
(三)重獨特資源,謀產業培育。
今年,我市積極與省旅控集團洽談“二九二基地白天鵝文旅項目”,與中冶華南集團對接“恐龍主題公園”等項目,成功引進保利·響水國際旅游度假區、融創文旅城等高端旅游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超600億元,著力推進新一輪文旅融合項目發展。
所提的恐龍文化是我市最為獨特的旅游資源,市委市政府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要求科學規劃好、利用好、管理好這獨特、豐富的恐龍旅游資源。為此,我市主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做好前期專題規劃。在《萬綠生態旅游產業園產業發展規劃》中,專題規劃了河源市恐龍博物館和恐龍遺址公園。計劃在恐龍遺址核心區外,另選取一個地方規劃建設恐龍遺址公園,規劃配套化石遺址觀賞區、動漫創意園、恐龍主題樂園、生態度假酒店等項目,圍繞創意、科技、文化三大核心理念,發展動漫創意科技產業,拓寬系列衍生產品,建成集休閑、觀光、度假、動漫創意、科研科普等功能于一體的恐龍文化主題公園。二是做好招商引資工作。按照“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積極開展招商工作,活化利用恐龍資源。通過參加深圳招商會、香港招商會以及全市性的招商大會等各類招商會,充分宣傳推介恐龍遺址公園項目,開展合作洽談。同時,先后邀請中冶集團、省航運集團、省旅控集團等知名企業來我市考察并洽談恐龍項目投合作事宜,爭取項目盡快落地。目前,相關的洽談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有條不紊開展中,前景樂觀,多家央企、省企對該項目表達出濃厚的興趣。此外,今年11月,我市將舉辦2019河源恐龍產業文化高峰論壇,邀請國內眾多專家學者以及文旅產業央企、財團參加。
(四)重全域旅游,謀振興發展
2016年11月,我市成功入選首批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大力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的格局,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抓公共設施建設,新建巴登、萬綠湖、康泉等一批旅游大道,完善了高速公路、國道、市區道路的旅游指示牌。狠抓“廁所革命”,2015—2018年,全市已完成新建和改擴建旅游廁所248座。新建一批旅游服務驛站和游客服務中心,全面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二是抓項目建設。對萬綠湖、萬綠谷、霍山、越王山等景區進行了升級改造。指導推動巴伐利亞莊園成功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成為省內第二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進一步推動全市旅游業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轉變。全力推進萬綠湖創5A、客天下水晶溫泉創省級旅游度假區等。三是抓鄉村旅游發展。開發了如蘇家圍、東江畫廊、南園古村、葉園溫泉、萬綠谷、林寨古村等30多家鄉村旅游景點;打造了高埔崗大水井民宿、梨花屋舍、康匯酒坊民宿等一批精品民宿;形成了連平上坪桃花節、鷹嘴桃節、忠信花燈節、和平獼猴桃節、東源板栗節等一系列農節事節慶活動;挖掘和包裝了霸王花米排粉、萬綠寶、客家釀酒、仙湖茶、望郎回板栗、連平鷹嘴桃、紫金牛肉丸、龍川牛筋糕等一批原生態的農業旅游商品;建設了一批以提供農家美食為特色的農家樂。四是強化宣傳促銷。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形式進行宣傳推廣,赴江蘇、湖南、江西、甘肅、青海等地舉辦主題推介會;邀請福建、香港等客源地旅游企業到我市實地踩線。通過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及湖南、江西、廈門、潮汕地區等主要客源地進行重點宣傳營銷和廣告投放。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我們將搶抓機遇,拓展優勢,補齊短板,借船出海,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大格局,奮力推進 “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更多有影響力的河源文旅體特色產品,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
(一)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建設。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加快推動智慧旅游建設,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交通指示牌、旅游交通設施、旅游廁所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重點旅游景點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東江百里畫廊旅游公路建設和桂山旅游大道優化提升等工作,努力為市民群眾和粵港澳大灣區旅客等人群提供更多旅游公共服務產品。
(二)大力抓好資源保護開發。一是推進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繼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鄉村旅游提質升級行動,在每個縣區重點培育1個鄉村旅游示范項目,規范一批鄉村旅游精品民宿發展,打造大灣區“后花園”。 二是加快恐龍文化資源開發。通過舉辦2019年河源恐龍文化產業高峰論壇,大力推動恐龍遺址公園招商工作,推出恐龍動漫系列產品。三是深入挖掘利用客家文化資源。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的精神內核和文化特質,創作一批河源文藝精品。推動市非遺展示館和市、縣(區)傳統工藝工作站建設,抓好粵贛古驛道(河源段)的保護、利用和開發。
(三)大力推動文旅體融合發展。一是推進全域旅游創建。出臺考核機制、優惠政策,保障創建工作順利開展。著力推動萬綠湖風景區創建國家5A景區和河源文博園創建國家4A景區。二是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巴伐利亞莊園二期、客天下旅游度假區、春沐源嶺南生態小鎮、大水井特色民宿文化街區等重點旅游項目建設。推動“桃花水母、理想文教、大同路”等文化產業園區立項創建,推動河源體育產業園、佗城國際旅游城、東江百里長廊等項目的招商建設。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新產品,擬依托水生態,做水文章,利用“三江六岸”營造水景觀,打造水上項目,建成旅游重點項目。三是舉辦河源首屆鄉村旅游文旅融合創新大賽。
(四)加大宣傳推廣。瞄準旅游客源市場,持續開展旅游營銷和城市旅游推介活動,充分展示河源文旅融合成果和“兩個河源”新形象。提升“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運營水平,強化“萬綠河源”微信公眾號建設,實現“一機一碼”游河源。進一步做好旅游宣傳媒體投放工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和鼓勵文旅體企業設計開發具有市場前景的特色旅游線路、文旅體產品,吸引更多大灣區游客進入我市旅游。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19年8月30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