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衛健案函〔2020〕16號
李添鴻、周彩花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全面提升我市衛生健康服務能力的提案收悉。經綜合河源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和河源市財政局意見,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穩步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水平。一是有序合理推進醫聯體建設。為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以市級醫院為龍頭,組織制定專科聯盟建設年度計劃,已成立以市人民醫院牽頭的胸痛、卒中、創傷、影像、骨科專科聯盟,以市婦幼保健院牽頭的新生兒、產科、乳腺專科聯盟,以市中醫院牽頭的中西醫結合骨科、康復科等專科聯盟,以建促進牽頭單位能力提升,充分利用專科優勢,分別與縣區醫療機構和部分社會辦醫療機構簽訂框架協議,通過技術交流、人才培訓、業務指導等方式促進優質資源縱向流動,有效提升我市醫療機構整體服務能力。二是完善我市醫院等級評審工作,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評建并舉,推動醫院提高醫療質量。目前全市共評(復)審7家二甲醫院,推動市婦幼保健院和市中醫院早日創建三甲醫院。三是開展年度醫療質量評估工作,我局每年組織市醫療質量評估組評估所有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和按照不少于5%的比例抽評二級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各縣區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評估其余醫療機構,督促醫療質量持續改進,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就醫安全,確保全市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穩步提升。四是發揮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作用,目前我市已組建21個醫療質量質控中心,開展全市血液透析質量控制、醫學檢驗實險質量控制等專業專項檢查,加強行業質量監督監管。五是提升中醫醫院服務能力。打造名院名科,加強中醫醫院內涵建設。目前我市“十二五”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省“十二五”特色專科建設項目、全部順利通過驗收。
(二)強基工程項目建設情況。近年來,市衛生健康局通過采取每月定期現場督查、督促縣區衛健部門每旬報送重點工程建設進度、每日報送滯后項目建設進度、下發督辦通知、通報項目建設進度等多種方式,全力推動強基工程建設。一是3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項目均投入使用,目前紫金縣藍塘中心衛生院發熱門診改造項目已完工,東源縣船塘、龍川麻布崗中心衛生院發熱門診改造項目進入尾聲,預計近期完成。二是13家縣級公立醫院升級項目中,已投入使用4家(紫金縣人民醫院、紫金縣婦幼保健院、龍川縣婦幼保健院、和平縣中醫院);完成主體結構并進入裝修階段8家;剩余建設進度相對滯后的龍川縣人民醫院,門診綜合樓主體結構已完成封頂,醫技綜合樓主體結構第五層完成約80%的工作,住院樓正進行地下室工程施工。三是積極推進村衛生站建設。我市今年要完成的49間村衛生站建設任務,截止9月底,已完成建設9間,剩余40間正在建設(東源3間、和平37間)。
(三)推動薪酬制度改革。
1.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兩個允許”,建立適合事業單位行業特點的薪酬分配制度。按照“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政策,探索建立適應醫療行業薪酬制度,完善正常調整機制,健全激勵約束機制,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進行分配,著力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規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實現我市衛生健康行業收入分配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增強公益性,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
2.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政策。2019年8月,經市政府同意,市衛健局印發了《關于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類財政供給二類績效管理的意見》,明確了基層衛生機構實行一類財政供給、二類績效管理的有關政策要求。截至目前,各縣區都落實了一定的財政保障,其中源城區和江東新區按照當地一類事業單位保障水平保障,和平縣人均保障水平達到8萬元左右,東源縣人均保障水平約6萬元,龍川、連平、紫金縣人均保障水平3萬元。鼓勵通過提供優質服務實現收支盈余,允許按規定提取上年度收支結余部分用于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允許自主確定內部績效分配辦法,向臨床一線、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探索市場化薪酬分配方式。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薪酬待遇,注重兼顧不同編制身份人員之間的待遇水平,推動醫療衛生行業編制內外人員同崗同薪同待遇,最大限度凝聚合力促進醫院和諧發展。
通過建立健全適應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改革,不斷提升衛生人才待遇,實現待遇留人,激發干事創新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我市衛生健康服務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全面提升市級醫療服務能力。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按照省統一部署,通過3年建設將市人民醫院打造成綜合能力較強的市級醫療中心,重點建設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等五大救治中心,使其達到規范建設標準;加強慢性病專科建設,顯著提升腫瘤、心臟病、腦血管病、骨折、肺炎、糖尿病、腎衰竭等重點疾病的診療能力,到2022年底市域內住院率達到90%以上,提高解決急危重癥的醫療技術水平能力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二)繼續推動基層衛生綜合改革工作。繼續加強與各縣區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地方黨委政府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類財政供給、二類績效管理政策的全面落實。
(三)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提高衛生健康服務效率和質量。加快完善醫療衛生健康服務信息化建設,實現醫療衛生機構間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有效減少基層的工作量,減輕一線人員負擔,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四)改善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感受。按照國家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部署,以互聯網技術破解看病就醫難題,加快推廣預約診療、遠程醫療、日間服務、多學科協作等醫療服務模式,提高二級以上醫院分時段預約診療、臨床路徑“醫、護、患”一體化、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門診一站式支付覆蓋率,改善醫院后勤服務,改善患者非醫療技術服務體驗,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五)繼續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工作。分級診療制度是優化就醫秩序、推進醫療衛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事關整個醫改成敗。嚴格對照國家和省分級診療試點工作考核評價標準,以指標完成情況為導向,繼續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工作,嚴格按照我市實施方案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總結經驗,推廣典型。落實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指導全市逐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聯合相關部門,推開日間手術試點工作,制定日間手術管理、工作流程、質量控制等指導意見,科學推進日間手術工作。
河源市衛生健康局
2020年10月13日
(聯系人:黃淑婷 聯系電話:3333077)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