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衛健案函〔2020〕11號
賴彌平,張源,曾永貞,藍國平,肖永文,肖衍雄,鄒菡萏,凌麗,葉國強,吳科俊,李可紅,鄧子庭,鄧運德,何豐華,曾淑梅,楊友平,劉路紅,肖蓼委員:
你們在市政協七屆四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健全我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機制,提升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職能的提案》收悉。首先,對你們高度關注和支持我市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設性意見表示衷心地感謝!下面,就該建議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近幾年以來,市和源城區圍繞加強健全我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升市區社區衛生服務能力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主要有六個方面:
一、轉變觀念,調整工作思路。針對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嚴重不足、服務能力弱,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缺乏等問題,市政府分管領導和我局主要領導都非常重視,2019年以來先后多次到源城區實地調研、座談,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和疾控機構建設等問題進行商量研究,建議源城區政府和源城區衛健部門把城區衛生工作的重心放在社區衛生服務和公共衛生管理上,盡快解決源城區沒有疾控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不足等問題。源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鄧卓文書記親自帶隊到我局溝通商量源城區衛生健康工作,并親自主持召開了源城區衛生健康大會,對今后幾年源城區衛生健康發展進行了部署。
二、增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認真研究規劃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源城區黨委政府已決定在東埔街道增設1間政府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編制50名,在雅居樂小區增設了一間社區衛生服務站,緩解城區特別是新市區片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嚴重不足問題。
三、成立源城區疾控中心,進一步完善我市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多年來,由于源城區沒有設置疾控中心,城區的疾病預防控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了嚴重不足。我局加強與源城區黨委政府的溝通協調,積極推動源城區成立疾控中心,源城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決定成立源城區疾控中心,于9月份掛牌成立,落實人員編制50人,開始啟動運作。源城區疾
控中心的成立補齊了我市公共衛生機構不健全的短板,將有效提升我市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四、積極推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類財政供給、二類績效管理政策。根據省政府的要求,為了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的積極性,引導優質資源下沉基層,所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實行一類財政供給、二類績效管理政策。市政府下發了文件進行部署,經市政府同意,我局印發了具體的指導意見,指導各縣區落實。針對源城區近年來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導致基層衛生機構吃大鍋飯,基層衛生人員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積極推動源城區打破收支兩條線管理模式,實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類財政供給、二類績效管理。源城區黨委政府和衛健部門高度重視,目前正在抓緊研究制訂方案。
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實施全科特崗計劃,從2017年起,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全科醫生特設崗位,省財政對每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年安排2個崗位,每個崗位補助6萬元,每年補助約1200萬元。三是落實全科醫生、產科、兒科醫生轉崗培訓。從2017年開始,實施全科醫生、產科、兒科醫生轉崗培訓,著力解決基層全科、兒科、產科醫生不足、能力不強的問題。三是實施高等醫學院校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項目,為鄉鎮衛生院培養醫學技術人才,全市計劃培養訂單定向醫學生70人。四是組織基層衛生人員開展線上業務能力培訓。通過“云鵲醫”、“糖醫幫”、“基公講堂”等線上平臺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衛生人員進行培訓,著力提升基層衛生人員的高血壓、糖尿病診療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及水平。
六、加強醫共體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一是啟動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按照省、市有關推進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要求。源城區醫療衛生共同體已于今年6月底掛牌并開始運作,接下來將根據上級要求建立完善各種技術服務管理中心的內部運行機制,形成功能定位準確、流程清晰、分工協作、運作規范高效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二是實施專科聯盟計劃。為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以市級醫院為龍頭,組織制定了專科聯盟建設年度計劃。2018年起成立分別由市人民醫院牽頭的胸痛、卒中、創傷、影像、骨科專科聯盟,市婦幼保健院牽頭的新生兒、產科、乳腺專科聯盟,市中醫院牽頭的中西醫結合骨科、康復科等10個專科聯盟。充分利用牽頭單位的專科優勢,分別與縣區醫療機構和部分社會辦醫療機構簽訂框架協議。通過技術交流、人才培訓、業務指導等方式促進優質資源縱向流動,有效提升我市醫療機構整體服務能力。三是落實技術人才下基層政策。市人民醫院按城市三甲公立醫院5%人才下基層要求,共派出14名醫技人員下沉到基層醫療機構,協助開展診療、住院手術、新項目、新適宜技術等,促進了我市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
近年來,雖然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努力,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有所提高,但與上級要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由于我市各縣區財政都比較困難,大部分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政補償機制不健全,財政補助不到位,再加上醫保政策不夠完善,導致基層衛生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較低。針對這些問題,結合你們提出的意見,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礎上,下來將努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突破:
第一,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隊伍建設。一方面,督促源城區政府盡快落實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類財政供給、二類績效管理政策,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的福利待遇,引導優質人才下沉基層。另一方面,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養,繼續抓好全科醫師培訓和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工作,努力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服務水平。
第二,全面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面推行家庭醫生團隊服務管理模式,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醫防融合管理為突破口,以家庭醫生團隊網格化責任制包干的服務方式,為轄區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充分發揮市直和源城區公立醫院專科醫生的作用,將他們納入到家庭醫生團隊中,鼓勵專科醫生下沉基層為簽約居民提供服務。同時,為家庭醫生簽約居民開通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從社區上送區級、市級醫院的簽約患者可享受優先預約、優先就診服務。達到下轉條件的,市、區級醫院及時將簽約患者轉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交由家庭醫生團隊提供連續綜合管理服務。通過推行家庭醫生簽約,讓廣大市民享有高效、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
第三,著力加強市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針對目前我市城區社區服務機構布點不合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嚴重滯后,導致市區居民在基層就醫難的問題,我局將會同市直有關部門,加強與源城區政府和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加大投入,加強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合理布點,特別是在新豐江以北新市區片區,按照每3-5萬人口設置1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要求,增設2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力爭3至5年時間使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水平有明顯提升。
第四,加強與醫保部門的溝通協調,完善醫保政策。針對目前我市醫保政策與醫改的有關要求不相符合的問題,加強與醫保部門的溝通協調,進一步完善醫保政策,引導居民合理就醫。尤其是要將高血壓、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在基層就診的費用,以及居民享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通過醫保政策的杠桿,實現分級診療,形成大病在醫院,小病在基層的就醫格局。通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轄區內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實施日常管理和干預,將有效預防重大疾病的發生,減輕群眾費用負擔,減少醫保資金支出。
以基層為重點是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的要求,也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我局當前和今后的工作將緊緊圍繞這一要求,扎實做好全市基層衛生健康工作,筑牢衛生健康網底,努力維護全市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再次感謝各位委員的支持!也歡迎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我局將根據你們所提意見并結合實際持續改進工作。
河源市衛生健康局
2020年9月30日
(聯系人:余紅端,聯系電話:3238382)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