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衛健案函〔2020〕15號
市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林潮炫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強基層醫護人員隊伍建設的提案》(第20200090號)收悉。經綜合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等單位意見,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局高度重視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始終堅持把加強基層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滿足群眾醫療衛生需求的一項基礎性工程來抓,通過多種基層人才培養方式,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引進了一批優秀專業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衛生人才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基層衛生健康工作,以硬件帶動軟件。一是將衛生強基工程建設納入重要民生實事。2017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將強基工程建設納入了黨委政府的重要民生實事,加大投入,加強基層衛生機構建設,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在省財政的大力支持下,市級財政共投入專項資金1.2億元,各縣區落實配套資金,全市強基工程建設資金總額超過了30億元?,F已全面完成了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和1165間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二是將落實基層衛生機構一類財政供給二類績效管理作為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的根本保障。各級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提高基層衛生人員待遇對穩定基層衛生隊伍的重大意義,積極主動推進落實基層衛生機構一類財政供給二類績效管理。2019年8月,經市政府同意,我局印發了《關于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類財政供給二類績效管理的意見》,明確了我市基層衛生機構一類財政供給的范圍和二類管理的有關政策要求。截至目前,各縣區總體進展較順利,都落實了一定的財政保障,其中源城區和江東新區按照當地一類事業單位保障水平保障,和平縣人均保障水平達到了10萬元左右,東源縣按照每個編制約6萬元的標準保障,龍川、連平、紫金縣按照每個編制3萬元的標準保障。三是將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作為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帶動基層醫護人才發展的重要手段。2019年12月底,市政府在和平縣召開了全市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動員大會,在全省率先全面啟動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今年以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各縣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將建設縣域醫共體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縣委或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縣域醫共體管委會,從高位推動。今年6月底前,我市所有縣區均完成了縣域醫共體掛牌并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二)不斷創新培訓和指導方式,提升基層衛生人員服務水平。一是強化對基層衛生機構管理人員的培訓,轉變院長們的管理理念。我局充分認識到要改變基層衛生機構落后的局面,衛生院院長是關鍵。去年8月份,我局舉辦了全市衛生院院長和業務副院長培訓班,邀請了省、市的有關專家授課,重點對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如何開展績效管理、慢病醫防融合管理等重要理念進行了培訓。9月份,組織市級專家到各縣區培訓指導,專門召集各基層衛生機構院長召開座談會,對基層衛生工作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探討,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其間,還組織部分基層衛生機構管理人員到江門市、廣州市等地和市內的先進單位參觀學習,在全市基層衛生機構推廣先進地區的經驗和做法。我市基層衛生機構涌現出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優秀院長。如和平縣合水鎮衛生院院長和彭寨鎮衛生院一名副院長到全國百強衛生院增城石灘中心衛生院跟班學習了半個月,運用所學的理念和知識在當地全面啟動家庭醫庭醫生簽約服務和慢病醫防融合管理。二是組織專家下縣區和基層培訓、指導。去年,我們改變過去單純組織全市性培訓的做法,在組織開展全市基層衛生管理人員和骨干人員培訓班以外,組織市級專家團隊分片區下到各縣區,針對各縣區基層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薄弱的項目開展專題培訓,去年市直共培訓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關人員超過了1000人次,培訓鄉村醫生超過了300人次。今年,我們重點組織市直專家團隊深入到各縣區示范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指導和帶教。三是將檢查和培訓、指導相結合。利用組織市項目辦專家到基層衛生機構檢查考核的機會,將鄉村醫生、附近衛生院專業人員召集來一起觀摩,采取邊檢查、邊培訓、邊指導、邊帶教等方式提高基層衛生人員的服務水平。四是組建宣講團開展宣講活動。近期,我局將組建市級宣講團,由全市優秀的公共衛生和臨床醫學優秀骨干組成,重點面向全市基層衛生機構圍繞醫院管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慢病醫防融合管理、中醫藥服務等重點項目開展宣講活動,進一步提升基層衛生機構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
(三)落實有關政策,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落實基層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站醫務人員崗位津貼和補助標準。對邊遠山區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崗位津貼按照平均每人每月1000元的標準發放;全面落實省財政對粵東西北地區村衛生站醫生補貼政策每村2萬元。二是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補助項目。我市共有232個特設崗位,于2017年完成了崗位設置。2018年度公開招聘了107名特設崗位全科醫生,2019年度選派了21名特設崗位全科醫生,截至今年4月份,我市232個特設崗位已全部完成招聘。每個崗位省補助6萬元。今年我市共預算安排全科醫生培訓項目經費548.8萬元。三是落實全科醫生、產科、兒科醫生轉崗培訓。2017年以來,我市已累計培養全科醫生921人、兒科醫生轉崗培訓72人、產科醫生轉崗培訓165人。四是加快基層科技計劃項目審批立項。緊緊圍繞醫療衛生與人口健康等社會發展領域,加快組織實施基層醫護人員申報市級社會發展科級計劃項目。2019年,全市共立項基層醫護人員申報市級社會發展科技計劃項目66項;今年截至目前,共立項55項。通過不斷加大基層科研力度,以點帶面,有力地提高了基層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和醫療衛生單位的綜合競爭力。五是完善評價和激勵機制,對取得中級職稱后,在基層連續工作10年的全科醫學、婦產科、精神衛生等緊缺專業人才,實施基層副高級職稱認定工作。
(四)加強對口支援幫扶力度,提升基層醫護人才工作能力。為了充分發揮三級醫院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的優勢,輻射帶動縣級醫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市人民醫院與全市6家縣級醫院建立了對口支援幫扶關系。一是把準對口支援需求,扎實開展幫扶工作。市人民醫院根據受援縣醫院的實際需求,量體裁衣,選派思想素質高、業務技術精、專業對口的專業技術骨干到縣醫院,與當地的醫護人員協同開展工作,幫助受援醫院開展技術培訓,并積極參加受援醫院的日常管理工作,把優秀的管理經驗傳授給受援醫院,為受援醫院的發展建設提出建設性意見,真正做到帶出一個團隊,培養一批專業骨干,使受援單位的醫療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二是提升醫療技術水平,提高科研教學能力。市人民醫院根據自身??铺厣_定具體的技術協作項目,選派專業技術能力強的業務骨干駐點幫扶,派駐人員通過門診坐診、帶教查房、手術演示、培訓講座、疑難病例討論等形式,幫助受援縣醫院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建設特色???、重點???,培養骨干人才和學科帶頭人,拓寬受援縣醫院的業務范圍,提升受援縣醫院基層醫務人員業務素質和醫療技術水平。三是提供業務學習平臺,暢通綠色生命通道。舉辦國家、省、市級學習班,為受援縣醫院提供學習機會,使縣級醫院的專業技術人員足不出門,就能學習到國內專業學術領域的新理念、新技術和新知識。免費接收受援縣醫院選派的專業進修人員,嚴格執行“導師制”,遴選臨床水平高、教學能力強、醫德醫風好的醫師擔任帶教老師,使學習人員進修結束后,能夠迅成為縣級醫院的骨干。四是實現??凭珳蕦趲头?。市人民醫院選派受援貧困縣醫院所需專科人才,向受援貧困縣醫院派駐長期駐點幫扶,并接收受援貧困縣醫院選派的相同??迫藛T到支援醫院進修培養,與受援貧困縣醫院建立穩定結對關系,實現精準幫扶,幫助受援縣醫院提升業務能力、提高管理水平、轉變服務理念,提高受援貧困縣醫院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切實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待遇。落實“公益一類財政供給,二類績效管理”,在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完全按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供給保障的基礎上,嚴格執行按公益二類事業單位管理的規定,在績效工資總量核定、績效工資分配方面按照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政策執行,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二)加大基層衛生人才培養引進力度。爭取上級有關部門支持,擴大訂單定向培養醫學生規模。積極實施基層衛生人才學歷提升計劃,提升基層大專及以下學歷人才學歷。繼續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項招聘等活動,對符合條件的高校本科畢業生實施上崗退補學雜費。支持設立河源護理職業技術學院,切實解決當前河源大專層次護理、助產等醫學相關類人才培養斷層的問題。加快推進我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主基地建設,為可持續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保證。
(三)推動基層衛生人才統招統管統用工作。全面推行縣域醫共體衛生人才統招統管統用管理機制,實行縣域醫共體內編制總量管理、統籌調節使用,醫共體統一招聘、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統一考核衛生技術人員,實行全員崗位管理,人員流動不受一類、二類編制性質限制,合理輪崗、有序流動、統籌使用。在醫共體內充分盤活現有編制,對急需緊缺專業和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報批后由醫共體自主使用空余編制、自主招聘。
(四)促進鄉村醫生隊伍穩定發展。加快落實鎮村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落實好在崗鄉村醫生養老和退出政策,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內管理的鄉村醫生,在村衛生站工作至退休年齡的,按照有關規定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并享受相應待遇;與鄉鎮衛生院建立勞動關系的編外鄉村醫生,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建立鄉村衛生人員統籌管理機制,鼓勵鄉鎮衛生院招聘在村衛生站工作的執業(助理)醫師;繼續落實省財政對村衛生站醫生的補助;將符合條件的村衛生站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你們)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你們)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河源市衛生健康局
2020年10月14日
(聯系人及電話:練碧傳,電話:3389202)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