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20〕148號(B類)
民革河源市委員會:
你會提出的關于做好文創產品,讓河源文化活起來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圍繞擦亮“客家古邑、萬綠河源、溫泉之都、恐龍故鄉、紅色經典”城市品牌,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資源,特別是活化和創新河源客家非遺項目資源,從文創研發、創新模式、加強對外交流等方面,探索文創產品開發的路子,不斷推動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一)以賽促創。一是舉辦“文化創意、點亮生活”河源市首屆文創產品(河源手信)設計大賽,邀請了有想法、有能力的設計師,以傳統文化類別為設計元素,設計出具有河源特色且符合現代審美及實用價值的創意禮品、非遺手作、客家服飾、文博工藝品、生活家居用品、傳統食品包裝、酒店用品等近400件,舉行了優秀作品展,探索傳統文化創新對接市場。二是舉辦河源市首屆旅游產品大賽,征集到近百件,將客家方言、龜峰塔、恐龍、萬綠湖等河源元素被巧妙地嵌入產品的設計作品,共有30件作品進入決賽,豐富了河源旅游產品市場,帶動了河源旅游產品市場的創新發展。三是舉辦連平縣首屆文化創意產品(忠信花燈)設計大賽,面向全國各地藝術設計愛好者,征集了近500件以“忠信花燈”為元素的創意作品,努力尋求傳統工藝創新轉化,形成產業的可能性。
(二)創新研發。聯合高校、設計團隊,以省級非遺項目貓頭獅、凳板龍,市級非遺項目泥雞泥鴨等非遺為元素,打造“河源獅游記”“客家釀一切”“酒后魚香酒具”“木魚說環保袋”等系列文創產品,包括河源印章、T恤、明信片、課程包、鼠標墊、帆布包、勛章、潮流方言手機殼、紙模玩具、異性挎包等時尚、實用的生活用品,在“第十四屆客家文化旅游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中亮相推廣,進一步推動鄉村非遺融入生活,創新發展。
?。ㄈ﹦撔罗D化。推動非遺題材或元素,以表演唱的形式立上舞臺,參加各類省級賽事。如省級非遺項目“墩頭藍制作技藝”創編的舞蹈《墩頭藍》,以省級項目“凳板龍”創編的《長大要成龍》,將簡單的少兒民間表演轉化成具有舞臺震撼力的小舞劇,以“客家山歌”為元素創作的音樂作品《嗱姐婆》《阿鵲鵲》,將大家耳熟能詳的事物和場景轉化成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現代音樂作品,在省少兒藝術花會、省群文作品評選等賽事中均獲一、二等獎。
?。ㄋ模﹦撔履J健?strong>一是“非遺+校園”。制定了《關于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體育進校園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建立一個師資庫,創建一批傳承學校,開展“山茶花盛開”戲曲進校園活動、“陽光童行”傳統體育傳承活動、“非遺小課堂”、尋找“非遺小達人”、培育“非遺新創客”等系列品牌項目,常態化在全市大、中、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有序地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群體的傳承發展。二是“非遺+鄉村振興”。建立“樓鎮彩扎非遺扶貧工坊”,傳承人創新改良傳統手工制作工藝,發動5個鎮12個村的村民利用農業閑暇時間流水作業,形成村民股份制的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ㄎ澹┘訌娊涣鳌?strong>一是積極與深圳、東莞、廣州相關部門、文化創意企業及專家、設計師的對接,聯合舉辦“覓匠心”非遺文創產品設計城際交流活動、開展“覓·匠心”鄉村非遺文創公益行等,擴大文創研發的影響力。二是每年積極組織河源文旅融合、文化空間、文化創意、文化瑰寶、地道風物、生活優品等項目,組團參展中國(深圳)國際文博會,集中展示我市文旅融合成果和文化創意產品。
二、下一步計劃
接下來,我局將繼續以河源特色文化為資源,逐步壯大文化創意產業規模,推動傳統文化創新傳承、文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ㄒ唬┮龑Ч膭睢拔幕瘎撘鈭@區”創建,搭建展示、交流、孵化平臺,引進、培育文化創意主力企業和優秀人才,聚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二)爭取資金政策支持,創建“傳統工藝工作站”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一是積極創建市級“忠信花燈”“墩頭藍紡織技藝”“樓鎮彩扎技藝”及河源市傳統工藝工作站建設,推動河源傳統工藝的創意創新產品研發。二是聯合扶貧局推動“忠信花燈”“樓鎮彩扎”扶貧就業工坊建設,進一步帶動地方就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三)加強與高校、設計團隊、文創企業合作,培育孵化文創產業。一是推動設計大賽中征集的優秀作品對接市場,將作品逐步轉化成商品。二是聯合景區、民俗打造特色非遺主題空間,同時開發相應的非遺體驗課程,打造特色文化體驗游徑,提升景區、民俗文化特色,同時推動傳統文化創新傳承。
(四)繼續加強城際交流,聯合創新發展。一是繼續借助深圳國際文博會平臺影響力加大宣傳。二是加強與其他兄弟市在文創方面的合作交流,繼續舉辦“覓·匠心鄉村文創公益行”“非遺非集市”等文創交流活動。
最后,誠摯感謝你們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工作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19年9月28日
(聯系人及電話:邱錦常,3389283)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