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河源市基層委員會代表:
現就您提出的《關于克服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確保如期高質量脫貧的提案》(第20200038號)作出如下答復: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盡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全市上下堅持迎難而上,眾志成城,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有力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貧困戶、貧困村“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工作目標,逆勢而上,奮力攻堅,脫貧攻堅與疫情防控“兩手抓、兩不誤”,全市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就。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全力減少疫情影響確保貧困戶如期實現脫貧的指導意見》,因戶施策,多措并舉,大力推進消費扶貧、就業扶貧、特色養殖轉型轉產等重點工作,千方百計增加貧困戶收入,確保了脫貧攻堅的順利推進。
一、戰疫戰貧兩不誤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河源市廣大扶貧干部認真落實中央、省的工作部署,與鎮村緊密合作,駐守“防疫”一線,在堅決打贏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體現扶貧干部的使命擔當。一是全力做好扶貧領域疫情防控。截至目前,我市貧困人口實現零感染、零確診、零存疑。二是積極推進扶貧領域復工復產。受疫情影響就業的21999名貧困勞動力已經實現100%穩定就業(含留在家務農)。全市農村設立防疫值守員、防疫宣傳員等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符合條件的貧困勞動力425人,按規定給予工資補貼。全市262家扶貧車間,均已復工。受疫情影響停工的158個扶貧項目也如期完工。三是努力解決扶貧產品滯銷問題。聯合深河指揮部發布滯銷扶貧產品銷售小程序,動員“以購代捐”“以購代幫”等方式購買滯銷扶貧產品。四是迅速推動特色養殖轉型轉產。對于受政策限制的231戶貧困戶特色養殖問題,我們做到第一時間摸清實情、籌集資金、找準出路、制定方案,通過轉向普通養殖和務工結合,或種植和務工結合,一攬子全面解決到位,在3月底前全面實現成功轉產。
二、大力實施消費扶貧
一是多渠道銷售受疫情影響滯銷扶貧產品,聯合深河指揮部發布滯銷扶貧產品銷售小程序,指導深河扶貧服務中心聯合60多家電商、超市等銷售平臺,對接貧困戶、市內及深圳市消費扶貧市場,部分幫扶單位第一書記“以購代捐”“以購代幫”等方式購買滯銷扶貧產品,滯銷的2520萬元扶貧產品已全部找到銷路。二是強化政策支持。成立市消費扶貧工作專班,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消費扶貧助力打贏攻堅戰的實施方案》,明確把消費扶貧納入各級各部門扶貧考核范圍、機關事業單位工會采購節日慰問品時預留不少于50%份額采購扶貧產品。市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對消費扶貧示范企業進行獎補。發行消費扶貧愛心卡,深入推進“以購代捐”行動。在全省首個成立市級消費扶貧協會,目前企業會員122家。今年以來,市、縣機關事業單位帶頭采購扶貧產品3900多萬元,有效降低了疫情對扶貧產業的影響。三是積極開展消費扶貧月活動。舉辦河源扶貧產品走進廣州、深圳、市直機關專場推介活動,組織80多家企業200多款扶貧產品參加廣東脫貧攻堅展、第6屆深圳綠博會、第二屆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交易博覽會等。現場推介扶貧產品300多款,采購簽訂訂單達4560萬元。
三、實施就業扶貧助復工行動
市人社局開辟綠色通道,通過網上招聘活動,發布貧困人口的特色招聘信息,精準對接貧困戶,專車接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受疫情影響就業的21999名貧困勞動力中有97%已經實現穩定就業,剩余3%留在家務農。疫情期間全市農村設立防疫值守員、防疫宣傳員等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符合條件的貧困勞動力425人,按規定給予工資補貼。全市262家扶貧車間,均已復工。受疫情影響停工的158個扶貧項目也全面啟動,正在加緊施工,可以如期完工。
四、推進特色養殖轉型轉產
對于因新冠肺炎疫情受政策限制的231戶貧困戶特色養殖問題,我市第一時間摸清實情、籌集資金、找準出路、制定方案,通過轉向普通養殖和務工結合,或種植和務工結合,一攬子全面解決到位,在今年3月底已全面實現成功轉產。近期,我市還拿出近50萬元對受疫情影響成功轉型轉產的貧困戶實施獎補,進一步激勵自主脫貧意識。今年,馬興瑞省長、李玉妹主任今年到我市視察,對我市應對疫情影響、確保貧困戶增收脫貧的做法給予高度肯定,葉貞琴常委多次批示肯定我市戰貧戰疫的措施成效。
五、開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
聚焦“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以及疫情影響,把工作推進相對較慢、脫貧攻堅任務重、攻堅力度較弱的1個縣、15個鄉鎮、207個村列為督戰對象,制定了《河源市掛牌督戰工作方案》。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了6個督戰小組,蹲點、常駐在鎮村,認真開展掛牌督戰。共召開座談會335場次、開展訪談850余人次,實地核查扶貧項目3150多個,向相關縣、鎮、村反饋問題554項。尤其是省掛牌督戰的和平縣、三個村(龍川縣上坪鎮石湖村、田心鎮松林村、鐵場鎮珊田村),做到三個不放過:未對照問題整改不放過,未真正整改問題不放過、整改未建章立制不放過。所涉及的省扶貧辦平時檢查發現問題較多、未脫貧人口較多問題已得到全面整改。
六、開展返貧監測預警,探索治貧長效機制
對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萬元,或因病、因殘、因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家庭剛性支出明顯超過上年收入,及今年收入明顯減少的農戶進行摸排,確定“兩易對象”(易返貧戶、易致貧戶)全市共302戶。對“兩易對象”實施動態管理、強化幫扶,綜合采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扶智扶志、政府兜底等幫扶措施。各相關鎮村壓實責任,及時介入,努力確保“兩易對象”不致貧、不返貧。
強化輿論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短信、微信、新媒體等載體不斷加大對扶貧領域工作和政策宣傳力度,強化輿論正面引導,突出各縣區、鎮村、扶貧干部等在脫貧攻堅的工作成效和工作亮點。疫情期間,涌現了王遠林、鐘興賢、古志奮、汪田意等一大批在扶貧領域防疫抗疫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扶貧干部,也涌現了許多先進典型事跡和感人故事。春節以來多次在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廣東衛視新聞聯播、省扶貧辦微信公眾號、省《新快報》、南方+、今日頭條和廣州日報等省級媒體報道我市扶貧干部防疫抗疫工作。
總體而言,我市應對疫情影響的措施精準有力,有效化解疫情對脫貧攻堅的沖擊。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是局部性、暫時性的,沒有影響貧困戶如期脫貧。葉貞琴常委、省農業農村廳高度肯定了我市有力應對疫情影響、促進脫貧攻堅的做法措施。
河源市扶貧工作局
2020年10月29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