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類)
河城管執函〔2020〕128號
尊敬的賴彌平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構建精細化智能化城市管理體系的提案》收悉,我局對你們提出的提案認真進行了研究分析和辦理,市政數局也于8月17日將本協辦意見具函(詳見附件)我局,我局承辦提案人員并于9月27日專程拜訪了賴彌平委員,再次當面聽取委員寶貴意見,在吸納意見建議基礎上,我們對提案的辦理措施進行了補充完善,現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具體答復如下:
一、賴彌平等委員所提提案內容很中肯,對我們市城市管理方面工作進行了大量深入調研,點出了存在的相關突出問題,并對問題進行了科學分析,對解決問題的工作建議很有前瞻性,針對性強,必對我市城市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為此,針對提案中提出的各項建議,我局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對照查擺,采取有力措施,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智慧化工作。
二、關于你們提出的建議,我們主要工作和做法如下:
(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品質。根據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領導小組的工作安排,成立了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城管綜合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新華任副組長,以我局為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代建局等市直有關單位,以及各縣(區)政府成員單位的市容環境工作組。工作組緊緊圍繞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標準,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聚焦市容環境薄弱環節點位,以網格化、精細化管理為抓手,全面開展整治攻堅,著力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鞏固和提升工作效果,全力打造“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整潔暢通、宜居宜業”市容環境。一是不斷完善市政基礎設施。積極推進寶源新江片區兩岸截污工程、新豐江兩岸親水步道欄桿維修和迎客大道瀝青路面維修及市區三座人行天橋建設前期基礎工作等。二是切實改善城市環境“臟、亂、差”現象。加大環衛督查力度,重點盯防和解決主次干道、車站、城鄉接合部、餐飲攤檔、垃圾站點、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等區域的環境衛生問題。三是深入開展共享單車及城市“六亂”等市容專項整治工作。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市區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管理工作的通知》,約談市區共享單車運營商,對市區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運營企業的準入標準和數量、車輛的投放規模、平臺企業投放的車輛數、企業的日常管理等問題進行了明確。四是加強戶外公益廣告宣傳投入,多措并舉,扎實持續擴大公益廣告宣傳覆蓋面和宣傳效果。五是提升城市亮化質量。確保主次干道裝燈率100%,亮燈率≥99%,背街小巷路燈無破損,照明功能正常,滿足市民出行需要。
(二)以生活垃圾分類為載體,推進垃圾分類全鏈條體系建設。一是成立了以林濤市長為組長的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并印發了《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方案》,要求在2020年開始全面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市區范圍內已設置近2000個“四分類”生活垃圾分類箱,共計投放點位1900多處,源城區上城街道基本建成示范片區,以點帶面逐步擴大垃圾分類覆蓋范圍,其他各鎮(街道)至少建成一個示范社區。同時,積極學習借鑒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垃圾分類的先進理念,大膽創新,因地制宜規劃適合我市市情的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二是科學確定分類收集方式。落實屬地政府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主體責任,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要求,定點定時、上門收集??茖W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市區因地制宜已設置60余處可回收物集散點。試點區域城鎮居住區和城中村居住區按四類進行分類收集,目前在上城街道示范片區設置垃圾收集點位220個,建設垃圾分類投放亭18個,市區范圍內實現配備四分類垃圾桶和果皮箱全覆蓋,逐步實施“不分類、不收運”制度。三是在生活垃圾終端處置設施建設上,加快推進終端處理熱力發電廠項目建設,目前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10月可進行項目動工。四是穩步推進廚余垃圾處理廠建設,目前已確定項目初步選址。
(三)以推進重點項目工程建設為著力點,完善城市基礎配套設施。推進河源市熱力發電項目,項目擬選址在江東新區臨江鎮七寨垃圾填埋場二期用地,項目總建設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t/d,項目環保排放標準采用參照深圳市標準(國內目前已執行的最高標準),采用“SNCR爐內脫硝+半干法旋轉噴霧脫酸+煙道活性炭噴射+干法脫酸+布袋除塵+濕法脫酸+GGH煙氣再熱+SCR脫硝”的組合處理技術。目前項目已完成規劃選址論證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PPP實施方案(兩評一案)等初稿的編制工作。預計今年10月中旬能夠開工建設。
(四)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構建統一指揮的城市管理體系。按照“市級抓總,屬地負責,統一實施”的原則,根據《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國家園林城市標準》的考核要求以及廣東省住建設廳《關于推進全省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粵建執[2017]137號)文件要求,我局于2018年5月啟動了河源智慧城市管理信息系統(一期)項目建設,12月已完成了項目初驗并試運行,下一步,將按照《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技術標準》規定,堅持高起點規劃、分步驟實施,推進智慧城市管理信息系統(二期)項目建設,目前智慧城市管理信息系統(二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編制完成,正按流程推進《項目設計方案》編定,并按市政府擬將市城管綜合管理服務監督指揮中心辦公場所進行統籌規劃建設的部署,確保項目順利推進。項目二期建設將在一期的基礎上,依托電子政務外網,市級平臺通過數據共享與交換接口,收集區縣、街鎮平臺的相關數據,區縣和街鎮平臺按照數據共享與交換接口標準,將規定的數據傳輸至市級平臺。市級平臺與區縣、街鎮平臺聯網互通,通過部門協同、信息聯動,實現對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業務指導、監督考核、綜合評價、統籌協調、指揮調度和公眾服務等功能目標,實現整體聯動,對城市的管理和運行進行全面感知,對運行數據進行深度融合,對城市管理進行智能高效地決策,形成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的城市管理統籌化、智能化新格局。為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已在智慧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內設置“全民城管”APP,市民可通過“全民城管”隨時將發現的城市管理問題進行“隨手拍”上傳至平臺處置,劃網格分責任,提升處置問題的效能,目前市政府擬將智慧城管(二期)指揮中心等辦公樓進行統籌統建,已初步完成選址和建設圖紙設計,其它各項工作也正按原定計劃有序推進中。
(五)以改進城市管理執法方式為導向,著力提高河源城市管理執法隊伍的綜合水平。一是建章立制,健全城市管理法規體系。按照權責清晰、事權統一、精簡高效的工作原則,目前我局已草擬了《河源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條例》并出臺了《河源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使城市管理執法有律可循,有據可依,同時,積極探索“互聯網+”技術與城市管理執法結合的新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二是依法行政,增強城市管理執法監督指導。此次機構改革后執法重心下移至縣(區)級,我局將嚴格對縣(區)城管執法部門監督管理,要求各縣(區)城管執法部門實行對轄區各類行政執法的監管主體、監管人員“雙到位”,實現執法活動的動態監管、定期公示全程考核,增進各類執法活動的公平性、公開化和公信力。三是文明執法,加強城市管理隊伍建設。全力打造既能嚴格執法又能人性服務的綜合執法隊伍,全面提升行政執法的隊伍形象,實現綜合執法工作向縱深挺進。下步我局將加大城管綜合執法人員業務培訓力度,著力打造“準軍事化管理”執法隊伍,強化執法隊員吃苦耐勞的精神,著力將訓練中不怕苦不怕累、令行禁止等品質,融入執法隊員日常管理工作中,進一步提升執法隊員的體能、耐力和意志力,進一步提高執法人員能力素質。
(六)以拓展新媒體為宣傳渠道,增強市民對城市管理認知認可和參與度。一是通過開展全面立體的城管開放日宣傳活動,以線上互動宣傳預熱、線下活動開展以及立體融媒宣傳等方式,針對職能普及、成果展示、執法監管、垃圾分類等多項內容,進行多形式、廣覆蓋、長時效的創新宣傳,打造全市政務創新宣傳活動樣板,增強市民對城管的認知和認可,拓寬民眾參與城管工作的渠道,提高全民參與城管體驗的積極性,從而推動河源市城市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達到新階段。目前,城管開放日活動正在制定工作方案,擬定在第四季度組織開展實施。二是利用我市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契機,切實加大城市管理宣傳教育力度,爭取全民支持參與城市管理。通過公益廣告宣傳、城管開放日、新聞媒體等多種形式對市民加強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教育,不斷增強市民的城市意識、文明意識、社會公德意識。在管理服務中做好教育引導工作,不斷提高經營者的守法經營意識,使廣大市民和生產經營者積極支持并自覺參與到城市管理中去,并充分發揮市民自治作用,積極引導市民加強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形成人人關心、個個參與、齊抓共管的城市管理良好局面,共同營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靠大家”的濃厚氛圍,引導市民理解、支持城市管理工作。三是充分利用我局黨團員志愿者服務隊的力量和作用,通過摸索聯合組建城管志愿者服務隊伍,引導廣大市民投身參與城市治理,積極探索志愿服務與城市管理互助互補工作模式,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引導和培養廣大市民的城市意識,努力為新時期城市管理注入新力量。
再次感謝你們對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關注和支持!
附件:河源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關于市政協七屆四次會議第20200119號提案的會辦意見(河政數函〔2020〕77號)
河源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2020年9月30日
附件:河源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關于市政協七屆四次會議第20200119號提案的會辦意見.pdf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