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21〕147號
鐘志業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高度開發利用好我市旅游資源的提案收悉,經綜合市住建局、市商務局意見,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近年來,河源市緊緊抓住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和打造全省綠色發展示范區及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排頭兵的契機,以“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重要承載地”為目標,依托生態、旅游、鄉村、人文等資源和區位優勢,全力推進全域旅游工作,打造全域旅游“河源樣本”,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全市旅游初步實現從“景區建設”到“全域建設”轉型升級。
一、主要做法
(一)深挖特色資源,打造旅游品牌。我市堅持突出以河源生態資源及人文旅游資源為基礎,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為靈魂,堅持旅游綜合開發,探索“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謀劃康養等旅游新業態,帶動區域旅游業發展。如:深入挖掘溫泉文化資源,以大型文旅項目和重點項目建設為依托,開發了巴伐利亞莊園、客天下水晶溫泉、葉園溫泉、御臨門溫泉等溫泉景區,并以此為基礎加快發展文化特色游,打造大灣區旅游康養勝地。又如:聚焦美麗鄉村旅游,激活休閑農業、田園綜合體、溫泉康養等鄉村旅游新業態,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先后舉辦“鄉村旅游文旅融合創新大賽”、“鄉村旅游沖鋒號”等一系列大型鄉村旅游主題活動,構建鄉村旅游發展濃厚氛圍。注重加大河源恐龍文旅品牌宣傳,組織中央和省主流媒體專題報道河源恐龍蛋等恐龍文化資源;河源恐龍文博園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今年我市與中國工商銀行河源分行首次推出“大美河源·恐龍文化品牌貴金屬”文旅產品,全方位展現了河源“三位一體”的恐龍地質遺跡資源,提升了恐龍旅游品牌的影響力。
(二)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在發展鄉村旅游中,緊緊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共同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使鄉村旅游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好辦法”,實現全域推進,見人見物。一是豐富鄉村旅游產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古建筑古村落、民俗文化等資源,打造鄉村旅游扶貧示范點。如源城區埔前鎮坪圍村、上村村、陂角村等依托巴伐利亞莊園、客天下水晶溫泉度假區兩大景區及春沐源特色小鎮的輻射帶動作用,連片開發了一系列集農業觀光、農事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特色產品。二是舉辦多樣化鄉村節慶活動。如連平大湖蓮藕文化旅游節、東源漳溪畬族鄉捕魚節、萬綠湖打魚節、船塘鎮板栗節、連平縣上坪鎮桃花節等,從原來不定期舉辦到成為當地固定節慶活動,帶動當地村民開起農家樂、辦起了民宿,直接帶旺了鄉村旅游人氣和農特產品銷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是發展鄉村民宿。通過實施《河源市民宿管理實施細則》、啟動民宿登記工作、組織民宿業主參加各類考察培訓、引導民宿集群發展、開展民宿社群營銷、組織參加文旅融合創新大賽、組織民宿業與旅行社及研學機構對接,開展河源民宿繁花微公益活動等,培育發展了一批文旅融合特點突出、效果顯著的鄉村民宿。扶持民宿發展,民宿業已突破300家,摸索出具有河源特色的“民宿微景區化+研學、親子、團建、文創、電商”發展模式,開發模式和宣傳推廣走在全省前列。今年我市成功舉辦“河源市2021年美麗鄉村民宿招商推介會”,推動188個民宿建設項目達成意向投資,投資總額約63億元,實現簽約項目14個。
(三)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優化旅游環境。根據國家、省出臺或調整的全域旅游創建和驗收相關文件及標準,我市相繼出臺和編制了《河源市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實施方案》《河源市關于加快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河源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修訂下發了《河源市進一步推動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19—2021年)》,全域旅游發展布局不斷得到優化提升。如,賦能鄉村振興,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旅游統籌考慮、一并推進,不斷完善基礎配套功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打牢旅游發展基礎。我市先后建成康泉、香車、七寨湖等旅游大道,通景交通環路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在主要客運站建立了集散中心,在市區及各縣區建立了一批旅游服務驛站,在粵贛高速河源段4個服務區建立了旅游資訊服務站。全市完成新建和改擴建旅游廁所428座,今年計劃改擴建旅游廁所23座。完善了主干道及旅游景點周邊公路兩側旅游指示標識105個,并在主要景區顯著處設置了景區景點分布圖。謀劃建設市全域旅游集散中心,目前已完成設計工作。
(四)聚焦“融深”“融灣”,加強旅游推廣。在中央電視臺、廣東衛視等主流媒體投放河源旅游形象宣傳片。開通“萬綠河源”微信公眾號,已發布8000多條信息,粉絲達7萬多人。在優酷網、騰訊網等網站投放宣傳廣告,與“南方+”網易、騰訊、鳳凰網、澎湃新聞等媒體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強化恐龍文化資源宣傳,舉辦了河源國際恐龍產業開發研討會,推出了河源恐龍動漫系列產品,開發了客家方言積木、恐龍文化衫,今年我市與中國工商銀行河源分行合作推出了“大美河源·恐龍文化品牌貴金屬”文創產品,擴大河源恐龍文化品牌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借助“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莞惠汕河文化合作、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契機,每年組團參加城際交流互鑒活動和旅游推介活動。堅持舉辦萬綠湖馬拉松、“5?19”中國旅游日徒步、上坪桃花節、黃龍巖板栗節、萬綠湖打魚節、河源客家鄉土文化節等文旅活動,形成特色品牌。特別是針對疫情下河源文旅經濟復蘇,我市組織開展了河源文旅復蘇消費季、廣東人游河源、河源人游河源、文旅“繁花”音樂季等50多場特色文旅活動,推出了河源文旅消費惠民卡,攝制播出了民宿主題《溫度》公益微紀錄片,舉辦“灣區之眼,河源懷抱”大型媒體采風活動,推出6條紅色旅游研學線路,在深圳地鐵、深圳口岸、粵贛高速路橋廣告立體宣傳推介河源旅游,掀起了河源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新熱潮。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以培育旅游新業態、新消費熱點、新發展方式、新商業模式為抓手,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我市旅游業從資源和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全力推進和平縣、龍川縣、紫金縣的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以創國家A級景區為抓手,督促現有景區提檔升級,重點推進萬綠湖創國家5A旅游景區。強化旅游招商,加強與省旅控、國開青旅、翼天文旅等有實力的文旅企業的合作,開發我市恐龍、紅色旅游、溫泉、民宿等優勢旅游資源。二是加快發展“文旅體+”新興產業,依托“三江六岸”謀劃水景觀、燈光秀等。發展體育旅游,打造文旅體精品線路,舉辦馬拉松、徒步穿越等文旅體賽事,推動研學旅游、康養旅游高質量發展圍繞激活“內循環”,舉辦“文旅惠民”系列活動,大面積推廣文旅消費惠民卡等一系列高性價比產品,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推動消費升級。三是利用贛深高鐵開通的契機,構建互聯互通的旅游外部交通網絡,提高可進入性和通達性。打造東江百里畫廊旅游公路、桂山旅游大道,進一步提高各景區旅游公路、鄉村旅游公路通達性,串聯相關景區旅游公路。提升基礎設施服務功能,深化智慧服務,提升文旅企業開展在線預訂、智能導游、承載量監測預警等數字化應用水平。四是全方位加強對我市旅游形象和旅游產品的宣傳,提高河源全域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創新市場營銷方式,打造節慶品牌,繼續打造“三天兩晚”旅游精品線路。不斷加快“融灣”“融深”步伐,深化文旅交流合作。
總之,我們將著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最后,謝謝您提出的建議!希望您繼續關心支持我市旅游業的發展。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1年8月20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