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21〕149號
賴彌平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鄉村旅游與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近年來,河源市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鄉村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目標,銳意改革創新,開發了瓜果采摘、休閑娛樂、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等一系列“農業+旅游”新業態,在推進鄉村文旅全域融合上取得了新突破。
一、主要做法
(一)著力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鄉村旅游與一產融合。一是豐富鄉村旅游產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古建筑古村落、民俗文化等資源,打造鄉村旅游扶貧示范點。如源城區埔前鎮坪圍村、上村村、陂角村等依托巴伐利亞莊園、客天下水晶溫泉度假區兩大景區及春沐源特色小鎮的輻射帶動作用,連片開發了一系列集農業觀光、農事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特色產品。二是多部門全域聯動。除了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外,農業農村、人社、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鄉村振興指揮部、深圳對口幫扶指揮部等部門及共青團、婦聯等組織,以及廣大企業、社會組織紛紛從各自職能和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出發,出臺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的幫扶舉措,舉辦技能培訓班、開發扶貧旅游線路、評選美麗鄉村等,實現了全域全要素互動合作的良好局面。據2020年度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發展情況調查統計,全市有從事休閑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主體205家,涵蓋了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鄉村民宿等新型經營主體,與去年同期相比,經營主體數量增長了5.13%,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態勢良好。2020年我市休閑農業營業收入達145401.28萬元,利潤總額32627.44萬元,全年接待人次約211.43萬人次,共舉辦休閑農業相關節慶活動109次,總體帶動農戶數17650戶,帶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效果顯著。
(二)大力推動農產品、民宿提質升級,促進鄉村旅游與二產融合。我市聚焦美麗鄉村旅游,促進“生態經濟”向“美麗經濟”轉變。一是做大旅游商品。通過做強做優做大優質水稻、高山油茶、特色水果、客家茶葉、綠色蔬菜等優勢特色產業,擦亮“萬綠河源”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激活休閑農業、田園綜合體、溫泉康養等鄉村旅游新業態,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二是做強民宿品牌。在去年以來的推進鄉村文旅全域融合創新改革中,我市突出重點培育發展和規范管理民宿業態。通過落實《河源市民宿管理實施細則》、啟動民宿登記工作、組織民宿業主參加各類考察培訓、引導民宿集群發展、開展民宿社群營銷、組織文旅融合創新大賽、組織民宿業與旅行社及研學機構對接,開展河源民宿繁花微公益活動等,民宿作為我市旅游業第四業態逐漸規范發展,其知名度、美譽度和品牌影響力為省內業內所認可。今年5月11-12日我市舉行美麗鄉村民宿招商推介會舉行,市委書記、市長等領導以及來自全國的民宿投資人代表參加了推介會。會上,188個民宿建設項目達成意向投資,投資總額約63億元,其中,在推介會上實現現場簽約的項目14個,為我市民宿產業規模化、品牌化、集約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目前,全市有民宿約300多家,指導和扶持了梨花屋舍、楊家小院、康禾酒坊、竹里館、仙塘山居等一大批精品民宿發展,持續推進民宿登記工作。東源新港、義合、康禾鎮等已形成了小規模民宿集群,河源的“民宿微景區化+親子、研學、團建、文創、電商”特色發展模式得到了業界的認可。
(三)全力挖掘文創內涵,促進鄉村旅游與三產融合。一是打造鄉村旅游產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古建古村落、民俗文化等資源,推動“農業+旅游”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旅游示范點。目前,全市已有鄉村旅游點近30家,主要有高埔崗鄉村旅游點、客茶谷、五色茶嶺、綠油花果樹小鎮、大湖鎮(綠竹)鄉村旅游點、林寨古村等。二是打造鄉村旅游品牌。源城區埔前鎮陂角村、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新評2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5個3A級旅游景區;新評2個廣東省旅游風情小鎮、11個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5個森林旅游新興品牌地。據統計,我市共培育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示范點1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10個、示范點31個,廣東農業公園3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個。三是推出多樣化鄉村節慶活動。如連平大湖蓮藕文化旅游節、東源漳溪畬族鄉捕魚節、萬綠湖打魚節、船塘鎮板栗節、連平縣上坪鎮桃花節、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萬綠湖徒步活動等,從原來不定期舉辦到成為當地固定節慶活動,帶動當地村民辦起農家樂、民宿,帶旺了鄉村旅游人氣和農特產品銷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四是以推動全市非遺工作站創建為抓手,推動“忠信花燈”“墩頭藍織染”等13個鄉村項目開展政企學研跨界合作,向產業化方向發展。深挖“客家童謠”“樓鎮彩扎”等項目的文化價值與內涵,19個項目推薦申報省級非遺,3個鎮村項目申報“廣東省文化藝術之鄉”。實施“河源市優秀傳統文化藝術體育進校園三年行動計劃”,保障戲曲進校園、進鄉村傳承展演達60場次。“客家山歌擂臺賽”“藍大將軍出巡節”列入省2021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重點活動。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全域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繼續擦亮全國旅游重點村、旅游風情小鎮、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等品牌。積極培育民宿新業態,繼續舉辦鄉村旅游文旅融合創新大賽,著力謀劃建設民宿村,培育一批鄉村旅游點、精品民宿健康發展,把鄉村旅游培育成我市旅游產業的重要增長極和特色品牌,推動全市鄉村旅游上檔升級。
(二)加大產品建設力度。深挖鄉村文化內涵,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帶動貧困戶參與能力強的鄉村旅游產品。發展一批以農家樂、休閑農莊、森林人家等為主題的鄉村度假產品。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風光、美麗鄉村、傳統民居為特色的鄉村旅游景區。繼續推動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歷史文化游徑線路創建。
(三)推動客家文化傳承。開展文化資源普查,深度提煉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利用“科技+互動”“情景重現”等方式讓文物“活”起來,推出一批體驗性、參與性更強的文旅體項目。依托歷史文化資源,到2022年打造歷史文化游徑6條以上,打造一批文化遺產旅游品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資源對接,打造非遺周、非遺品牌大會、非遺旅游線路等項目,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文創,開發非遺主題研學游主題線路6條,創建市級傳統工藝工作站6個。
(四)加強宣傳推廣力度。加強各種新聞媒體、微信和網站等“互聯網+”新媒體、新平臺加大對我市鄉村旅游點的宣傳報道;將鄉村旅游納入全域旅游精品線路范疇,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推廣營銷活動,鼓勵其參加或舉辦鄉村旅游推介會。
總之,我們將著力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最后,謝謝你們提出的建議!希望你們繼續關心支持我市旅游業的發展。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1年8月20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