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21〕157號
致公黨河源市總支部:
你們提出的關于推進“旅游+文化+農業”融合發展的提案收悉,現綜合市農業農村局意見,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主要工作
近年來,我局緊扣打造“全域旅游河源樣板”目標,大力推動“旅游+文化+農業”融合發展,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鄉村旅游,打好脫貧攻堅戰,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一)統籌規劃,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支撐。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游發展工作,先后出臺了《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河源市民宿管理實施細則》《河源市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方案》《河源市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化提檔升級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文件,編制了《河源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等規劃,為“旅游+文化+農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整合資源,打造旅文農融合產品。一是打造鄉村旅游產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古建古村落、民俗文化等資源,推動“旅游+文化+農業”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旅游示范點。目前,全市已有鄉村旅游點近30家,主要有高埔崗鄉村旅游點、客茶谷、五色茶嶺、綠油花果樹小鎮、大湖鎮(綠竹)鄉村旅游點、林寨古村等。從2020年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情況統計數據來看,全市從事休閑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主體有205家,休閑農業營業收入達145401.28萬元,利潤總額32627.44萬元,全年接待人次約211.43萬人次,共舉辦休閑農業相關節慶活動109次,總體帶動農戶數17650戶,切實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二是打造茶旅融合景區景點。近年來,我市以“旅游+茶產業”的思路創新茶旅游產品,依托現有的茶園,加強服務和指導,培育出石坪頂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景區、源城崇志生態農業園、和平東水馬增生態茶園、紫金黃花村黃花莊園、紫金客茶谷、紫金豐號茶園等茶旅景區景點,且大部分入選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此外,挖掘和包裝了一批原生態的茶旅商品,包括仙湖茶、石坪茶、紫娟茶、崇志紅茶、紫金竹殼茶、黃花茶等,豐富了全市旅游產品。三是打造民宿新業態。充分利用全市文化、農業資源,打造民宿300多家,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東源縣梨花屋舍、康匯·酒坊民宿、到·吉宿等一批精品民宿示范引領,且呈現了民宿“微景區化”的特點,有力地促進全市鄉村旅游、鄉村振興健康發展。
(三)專項扶持,打造“旅游+文化+農業”示范項目。2019-2020年,我市成功舉辦了河源市第一、二屆鄉村旅游文旅融合創新大賽活動,將250萬元扶持資金以“以獎代補”的方式,直接獎勵鄉村旅游點和鄉村民宿的實施主體,扶持發展。今年,我市也安排了89萬旅游產業發展資金繼續舉辦第三屆鄉村旅游文旅融合創新大賽,扶持一批鄉村旅游點示范項目和精品民宿健康發展。另外,對獲得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30萬元、20萬元,對獲得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鎮、示范點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5萬元、2萬元。通過扶持,2019年以來,全市新評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5個3A級旅游景區,2個廣東省旅游風情小鎮,11個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5個森林旅游新興品牌地。培育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示范點1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10個、示范點31個,廣東農業公園3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個。
(五)創新營銷,打造鄉村旅游品牌。一是2019以來,我市充分利用微信、抖音、短視頻等新媒體資源,進一步擴大鄉村旅游、民宿品牌影響力。二是先后成功舉辦了“河源市鄉村旅游沖鋒號”系列活動、“5·19”中國旅游日暨廣東省第20屆體育節河源龍川霍山大型徒步活動等一系列鄉村文化旅游和休閑體育主題活動。三是通過參加深圳文博會等活動,為大灣區城市群客源地量身定做了一批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線路、研學線路等優質文旅產品。四是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精品線路。2019年以來,我市先后創建、申報、評定了一批體現文旅全域融合的旅游線路、產品,共形成7條省級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條工業旅游線路、5條省級森林旅游特色線路,4條省級歷史文化游徑線路。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十四五”期間,我局將聯合市農業農村局,進一步把“旅游+文化+農業”融合發展作為我市文旅的重要發展方向,促進鄉村旅游業態特色發展,全力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農文旅規劃,合理布局鄉村旅游發展。突出特色鄉村資源,將鄉村旅游發展列入“河源文旅體‘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同時,依法有序盤活閑置農房、閑置集體建設用地等資源,用于鄉村旅游和民宿業態建設。
(二)堅持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鄉村旅游發展環境。一是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將旅游基礎和配套設施深度融入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中,認真統籌謀劃,一并推進。加強鄉村旅游特色村的道路、電力、飲水、標識標志、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做好鄉村風貌提升工程。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十百千”工程、燈塔盆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示范帶、原中央蘇區(粵贛交界)鄉村振興示范帶以及和平縣沿粵贛高速公路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帶等項目的建設工作,大力開展農房建設管控、鄉村風貌提升工程,打造優美獨特的嶺南農村風貌帶,充分展示鄉土鄉愁文化魅力風采。
(三)堅持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拓寬鄉村旅游發展內涵。一是挖掘文化資源。圍繞連平鷹嘴蜜桃、東源仙湖茶、紫金蟬茶、龍川油茶、和平溫泉、源城溫泉等特色亮點,將農產品宣傳與客家文化、民俗活動、民俗民風相結合,擦亮“土字號”招牌,講好客家故事。二是整合現有旅游資源,積極打造精品鄉村民俗風情游、紅色歷程游、節慶游等文化旅游主題線路;引導、指導全市的鄉村旅游業豐富產品內容,提升抗風險能力。三是支持鄉村民宿發展,鼓勵打造基于當地特色文化的民宿,扶持創建研學基地、休閑農莊、休閑漁業綜合體等經營主體,滿足游客農事體驗、美食享受、旅游觀光、休閑放松的需求,構建吃、住、游、購、娛一體化的綜合服務體系,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拓寬鄉村旅游發展空間。
(四)加大農旅品牌建設力度,打造鄉村旅游示范樣板。一是繼續創新營銷。借助節假日開展“非遺”文化展示、客家文化旅游節、千人宴、特色農產品展銷及特色美食展,充分利用互聯網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傳播范圍廣的功能, 最大限度的讓更多群體了解河源鄉村旅游特色,擴大河源鄉村旅游客源市場。二是打造鄉村節慶品牌。依托賞花摘桃、板栗節、打魚節、品茶節、龍舟節等一系列極具文化特色的節慶活動,將河源優質特色農產品轉變為旅游商品、將農村轉變為旅游景點、將農民轉變為旅游從業者,推動優質農特產品“走出去”、八方游客“走進來”,打造廣東鄉村旅游示范樣板。繼續搭建完善鄉鎮健身平臺,大力開展鄉村廣場舞、舞獅等趣味性運動。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1年8月20日
(聯系人:張燕芬,電話:3388793)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