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函〔2021〕183號
民進河源市基層委員會、陳惠鋒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做強做精紅色旅游的系列提案收悉,現綜合市委宣傳部、市黨史辦、市教育局意見,答復如下:
一、辦理過程
第20210066號提案是重點提案,由市政府副市長龐啟彪掛案領辦。龐啟彪副市長高度重視此提案,親自研究提案辦理方案,并部署辦理工作。我局作為牽頭單位,精心組織,會同市委宣傳部、市黨史辦、市教育局專門制定了《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第20210066號重點提案辦理工作方案》,明確工作措施、工作要求等,成立由我局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單位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具體承辦人員為成員的工作小組,主動溝通協調,認真聽取協辦單位以及委員意見,多次到阮嘯仙故居、蘇區等紅色旅游點進行實地調研。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河源是中國革命策源地之一,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和豐富的紅色革命資源。目前,龍川閩贛粵邊五興龍蘇維埃政府及兵工廠舊址、紫金蘇區鎮紅色旅游區等18處紅色旅游資源被列為省級重要紅色旅游資源,閩贛粵邊五興龍蘇維埃政府舊址及兵工廠舊址在2017年1月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
(一)突出河源特色,強化資源保護。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市委、市政府把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放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予以研究部署。2017年制定了《河源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方案》,對切實加大包括革命遺址在內的文物保護力度、穩步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完善保障機制提出明確要求。編制《河源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修編(2013—2025)》、《河源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把紅色旅游建設納入規劃。紫金縣印發了《關于加強我縣革命史跡保護、開發和利用的實施意見》《關于大力推進客家古邑文化建設的意見》《建設文化紫金規劃綱要(2011-2020年)》《紫金縣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河源市革命遺址保護條例》列入2019年市人大立法項目。二是抓好全面普查登記。全市有革命遺址682處,其中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295處,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活動舊址221處,革命領導人故居71處,烈士墓15處,紀念設施80處。其中,香港文化名人大營救指揮部舊址(福建會館)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阮嘯仙故居等6處革命遺址被認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等7處革命遺址認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平縣第一期黨訓班舊址等52處認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河源市紅色革命遺址數據庫正式發布上線,是全省地級市中最早建立的紅色革命遺址數據庫的市。三是做好修繕保護工作。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已完成第一批中共九連地委(粵贛邊支隊)舊址等19處重點革命遺址修繕工作,并列入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市級中共黨史及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其中,紫金縣蘇區革命遺址群被認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源市革命歷史(烈士)紀念館、阮嘯仙故居、紫金蘇區革命遺址群、龍川福建會館被授予省級黨史教育基地。另外,紫金縣也加大了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對蘇區鎮19處、縣城2處革命舊(遺)址及紀念設施進行修繕,并對蘇區鎮部分革命舊(遺)址及紀念設施的周邊環境進行整治。
(二)活化利用資源,大力打造紅色景點。一是打造紅色旅游品牌。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著力把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融入到構建“客家古邑,萬綠河源”旅游產業建設當中,做活紅色旅游產業。充分做好紅色資源活化利用工作,建成了33處河源市中共黨史和革命傳統教育示范基地。主要有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色蘇區展覽館、“血田”紀念廣場、革命烈士劉爾崧紀念館和故居、淞滬抗日和籍烈士紀念碑、阮嘯仙故居、塔嶺烈士墓園、佗城景區朱氏宗祠、五興龍革命舊址等景區。其中,紅色蘇區被省委宣傳部授予“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共和平縣第一個支部舊址”、“連和縣人民政府舊址”、“中共九連工(地)委舊址”也被列為河源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阮嘯仙烈士陵園及故居、紫金蘇區遺址群、和平抗日淞滬英雄紀念碑、龍川南拔寮兵工廠被列為廣東省紅色旅游經典景點。目前,蘇區已啟動創建3A景區工作,積極利用海陸豐革命老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政策,爭取上級支持,加大對蘇區鎮紅色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開展蘇區紅色遺址提質工程,對蘇區革命舊遺址群烈士雕塑園、紅二師練兵場論證設計,爭取資金實施龍遂區聯隊隊部舊址復建。二是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申報認定了和平縣紅色歷史、客家文化游線路、紫金縣蘇區紅色鄉村之旅精品線路、江東新區東江抗日舊址游線路3條省級歷史文化游徑線路,東源縣義合鎮紅色歷史文化游、和平縣旅游大道沿線鄉村游、龍川縣古邑文化神奇山水鄉村游、紫金縣鄉村紅色之旅、連平縣粵贛古驛道魅力鄉村游5條省級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出了“兩晚三天”紅色景點生態游線路。
(三)大力宣傳紅色文化,營造良好氛圍。一是開展紅色系列活動。今年開展了“灣區之眼·河源懷抱”河源文旅紅色系列活動,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主流新聞媒體齊聚河源,共品河源紅色文化,提升我市“紅色經典”旅游品牌形象。二是開展紅色創作活動。啟動了河源市紅色旅游微視頻創作活動,在我市10個紅色教育點拍攝創作。編纂出版了《阮嘯仙傳》《劉爾崧傳》《黃居仁傳》三本“東江三杰”叢書,和《中國共產黨紫金地方史》等多本黨史教育書籍。為進一步講好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創作了大型歌舞史詩《東江驕子·阮嘯仙》。紫金縣制作了《紫金革命斗爭史》《紫金“四二六”武裝暴動》等電視專題片。同時,注重利用和發揮新媒體傳播優勢,創作一批紅色網絡精品。如:紀念紫金“四·二六”武裝暴動90周年微視頻,總點擊量突破170萬人次。三是開展紅色文化研討及展覽。紫金縣多次舉辦“紅色紫金”學術研討會。組織開展“紅色宣講輕騎兵活動”,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在引領時代主流和社會新風尚等方面的導向作用。在東源縣阮嘯仙故居、龍川福建會館、五興龍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紫金縣鄧纘先故居等十多處文物保護單位內設有基本展陳,介紹文物的基本情況和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免費對公眾開放。市博物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潮涌東江 黨旗飄揚’——河源市革命文物專題展覽”、龍川縣博物館“閩粵贛邊五興龍蘇區革命歷史展”展覽成功入選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覽推介名單。
(四)開展紅色研學,傳承紅色基因。一是加強對學生中國歷史、中國共產黨黨史、改革開放史的教育,拓展社會實踐形式,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參觀學習。二是組織重要時間節點的教育實踐活動。清明節期間,組織未成年人開展線上線下“緬懷英烈”活動,引導他們感恩祖國、崇尚英雄。三是組織我市師生到紅色旅游基地開展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四是印發了《河源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工作的通知》,規定研學實踐活動要以國家、省、市命名的研學基地或紅色旅游基地為主。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加大力度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實施廣東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九大行動”和紅色革命遺址保護規劃建設提質工程,打造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文化主題宣傳“五個一批”建設,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推進紅色革命文物資源普查,建立全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項目庫,打造經典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基因主題教育、紅色研學線路。
(二)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深入挖掘南粵古驛道沿線的紅色旅游資源,打造一批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探索嘗試開設紅色劇場,推出紅色主題沉浸式戲劇,評選了一批紅色研學主題精品課程,推進紅色研學旅行。重點建設提升阮嘯仙故居、紫金蘇區革命舊(遺)址群、五興龍蘇維埃政府舊址、龍川福建會館、葉卓故居、仰天堂、和平古寨“小延安”、江東新區古竹東江抗日戰爭革命遺址群等紅色旅游點,2022年前2個以上紅色旅游景區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三)統籌推進客家文化與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把紅色旅游與客家民俗風情游、生態游、歷史文化游、休閑度假游等有機結合起來,培育形成以紅色旅游為主題的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旅游產品和線路,促進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滿足多樣性的旅游市場需求,增強紅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堅持加大紅色旅游的宣傳促銷力度。組織策劃一批紅色文化和紅色旅游宣傳推廣以及全民體育健身活動。繼續積極組織開展紅色旅游促銷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促銷活動、紅色旅游教育活動等宣傳活動,通過互聯網、電視、廣播、報刊等多種渠道,廣泛、深入、有效的宣傳。加強與中央媒體、周邊城市、省內外媒體和旅行社的合作,在鞏固本省客源市場的基礎上,爭取省外和港澳臺地區客源市場有新的突破,不斷擴大河源紅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各位委員,以上是我市發展紅色旅游過程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和下一步的工作計劃。但是對標你們提出的建議和期望,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必將充分吸納你們的建議,務實推動我市紅色旅游發展。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我市紅色旅游發展的關注和支持,并誠請你們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河源旅游產業的發展。
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1年9月30日
(聯系人及電話:劉學鋒,3388795)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