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衛健案函〔2021〕18號
周建強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促進河源市基層中醫藥發展的提案》(第20210083號)收悉。現將辦理有關情況答復如下: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出臺了《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政府國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納入到衛生強市建設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大局中統籌推進。加快新時代河源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尤其是注重加強了基層中醫藥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強化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近年來我市推進基層中醫藥發展工作情況
紫金縣、連平縣、龍川縣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國家評審。5縣公立中醫院達“二甲”中醫醫院水平,10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完成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建設,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5家縣級綜合醫院設有標準化中醫科、中藥房。4家縣級婦幼保健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深入推進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建成6個縣區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
(一)在培養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方面。一是啟動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同步推進基層中醫藥職稱評審改革和人才縣招縣管鎮用等改革,加快“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政策落地,切實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待遇等保障,調動醫務人員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質量的內生動力。二是接受三甲公立中醫院“組團式”幫扶,通過托管、專科共建、臨床帶教、業務指導、遠程診療、科研與項目協作等方式,提升縣級公立中醫院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三是推進做好專項公開招聘、中醫全科醫生培養、中醫全科醫生特崗、中醫醫學生訂單定向培養、中醫醫科畢業生下基層等項目,積極落實中醫藥人才招聘和培養計劃。2021年通過中醫轉崗(崗位)、規范化培訓等方式,為基層培養31名中醫全科醫生,培訓10名縣級中醫醫院急診急救業務骨干人員,對40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開展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完成24名農村衛生中醫專業醫學生訂單定向招錄工作,建立4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四是充分發揮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的功能,開展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培訓和推廣應用。2020年6家基地共開展培訓21次,每個基地最少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1次,培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659人次。
(二)在確保基層中醫藥財政經費投入方面。在深化醫改中,我市堅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屬性,突出政府投入和保障的主體責任。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支出,由政府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建設規劃足額安排。足額撥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經費(包括離退休人員經費)、人員培訓和人員招聘所需支出,由各地級以上市、縣(市、區)財政部門根據政府衛生投入政策安排補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個人共同分擔。基層保障方面,2021年預算安排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崗位津貼,按在編在崗人數,每人每月補助1000元,其中省級負擔80%,市級按相應配套240萬元。預算安排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事業費,按在編在崗人數,鄉鎮衛生院每人每年補助1.2萬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人每年補助1萬元,市級按相應配套852萬元。
(三)在彰顯中醫藥對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的優勢發方面。一是市縣兩級公立中醫醫院均設置了中醫治未病科,基層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建有中醫館,形成了以中醫醫院為主體的中醫治未病服務網絡。二是同時大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動中醫治未病服務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三是加強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管理,將中醫藥健康管理項目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統籌實施,65歲以上老年人、0~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率分別達到53.47%、69.31%,均超過國家規定的50%的基本績效目標要求。四是各級中醫醫院和廣大基層醫療機構采取各種方式,借助多種傳媒,面向社會大眾,深入開展中醫藥治未病養生保健文化宣傳活動,普及中醫治未病知識,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市中醫院開展中醫大講堂,河源中醫說融媒體欄目,多種渠道宣傳中醫藥知識,廣受百姓歡迎。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結合。積極宣傳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作用,為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提供中醫藥服務。五是制定了《河源市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通過實施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成以河源市中醫康復中心和中醫康復示范單位為龍頭、醫療機構康復科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為基礎、康養機構為補充的中醫康復服務網絡。中醫藥康復服務范圍得到拓展,中醫藥康復人員數量明顯增加,中醫藥康復科研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形成一批中醫藥特色康復診療方案。
(四)在設立基層中醫藥管理部門和中醫藥研究所方面。一是市縣機構編制部門高度重視中醫藥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在機構改革時就積極推動規范中醫藥管理機構,落實專人負責中醫藥工作。市級設置中醫藥管理局,為市衛生健康局內設機構,負責管理和協調市內中醫藥工作。目前除東源縣外,源城區、連平縣、和平縣、龍川縣、紫金縣均在衛生健康局內設了中醫藥管理機構。根據機構編制分級的規定,縣區部門機構設置由縣區部門研究決定,上級部門不能干預下級部門機構編制事項。市級將積極指導縣區做好相關工作。二是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傳染病防治中的獨特優勢。推進中醫醫院發熱門診診室規范化建設管理。通過督導、排查等多種形式推進公立中醫醫院發熱門診/診室規范化建設管理。充分使用中醫藥防治資源。制定《河源市衛生健康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控工作方案(試行)》《河源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工作應急預案(試行)》,成立河源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專家組,河源市中醫藥應急醫療專家組,征集組建中醫藥相關專業人員作為后備救治醫療隊伍。全面落實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確診病例均納入中醫辨證論治范圍,中醫藥全過程參與新冠肺炎病例治療,中醫藥使用率100%,有效率100%。做好中醫藥防控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工作。制定密切接觸者服用中藥工作方案,全市集中隔離點的本土密切接觸者(含次密接),除個別基礎病及懷孕等特殊情況除外,基本服用“粵抗一號”方增強正氣,預防感染。切實做好中醫藥疫情防控培訓工作。組織全市中醫醫療機構及集中隔離點醫護人員參加中醫藥應對新冠疫情局部爆發的臨床救治和社區防控策略,中醫醫療機構院感工作人員參加中醫醫院院感防控培訓,有效提升中醫藥系統疫情防控整體能力和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我們將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決策部署,結合你們提出的建議,進一步推進基層中醫藥工作,加大對基層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投入力度,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發揮中醫藥在醫改的作用、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繁榮基層中醫藥文化、拓寬基層中醫藥服務領域等,發展壯大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中醫藥服務,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貴委對中醫藥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河源市衛生健康局
2021年9月29日
(聯系人:鄭冰,聯系電話:0762-3331220)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