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科函〔2021〕66號
九三學社河源市基層委員會:
貴委員會提出的《關于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提案》收悉。提案分析了我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現狀、存在問題,提出了做好我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的意見建議。經綜合市農業農村局、市人社局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我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現狀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市委林濤書記(時任市長)高度重視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在聽取市科技局工作匯報和到市科技局調研時強調,要做實做細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為我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市政府制訂出臺了《河源市推進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工作方案》,主要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研院所征集備案市級農村科技特派員近1000名,建設了河源市農特派員“三庫一平臺”,建設了全省首個農村科技特派員之家,組織開展了“千名科技專家進千村”活動,對95個鎮設立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廣大農村科技特派員深入我市農業企業、農村基層或通過網絡遠程視頻方式開展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等服務達100多場次,培訓服務農戶約3萬人次,對接服務農業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100多家,推廣農業新品種35個、新技術42項,解決農業生產技術難題25項。比如,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的劉建良老師,扎根服務我市連平縣鷹嘴蜜桃農業產業十多年,先后開展“鷹嘴蜜桃高品質綠色生產關鍵技術集成示范”項目,打造連平縣鷹嘴蜜桃產業4.0技術模式,推動了連平縣鷹嘴蜜桃產業的技術升級,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又比如,市農村科技特派員葉濃青(農村鄉土專家),帶領紫金縣古竹鎮村民大力發展荔枝產業,推廣荔枝高位嫁接換種技術,引進適合當地種植的荔枝新品種10多個,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種植500多畝,荔枝品種改良400多畝,提高了荔枝種植效益,帶動了周邊鎮多條村200余戶農戶以“荔”脫貧致富,實現戶均增收2萬多元,得到了當地農戶的好評。
二、我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主要措施
1、制定出臺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工作方案。為加強對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的組織領導,扎實推進我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2020年,我市制定出臺了《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河源市推進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河府辦〔2020〕22號),明確了我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重點任務、組織實施和保障措施等。成立了以市長為召集人,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長為副召集人,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扶貧局、市燈塔盆地管委會等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河源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定聯席會議工作規則,明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職責,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我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
2、建立了高素質的農村科技特派員隊伍。2019-2021年,我市先后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本市征集備案市級農村科技特派員。通過發動征集、公示,大灣區高校院所以及我市的近1000名專家(含農村鄉土專家)成為我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其中來自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技術學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等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占80%以上,為推動我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人才支撐。
3、成立全省首個“農村科技特派員之家”。為更好地服務農村科技特派員,解決來自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研院所的農村科技特派員在我市開展“三農”服務的吃、住、行等問題,開展農村科技特派員服務模式探索、機制創新,搭建起廣大農村科技特派員服務我市“三農”的橋梁,吸引和留住更多的農村科技特派員服務我市農業科技創新和鄉村振興。2021年1月26日,我市與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聯合共建了全省首個農村科技特派員之家-“河源市農村科技特派員之家”,擬搭建一個有服務人員、有辦公場所、有資金支持、有成果轉化的工作機制,為廣大農村科技特派員在我市開展“三農”工作提供一站式的服務。依托省農科院雄厚的科研實力、豐富的科研成果、強大的專家團隊力量,打造成集農村科技特派員對接服務、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農業科技資源市場化配置、現代農業種養技術培訓,以及農村科技特派員代言優質農產品的綜合性平臺。
4、建立特派員“三庫一平臺”工作機制。為創新我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對接服務模式,確保農村科技特派員與“三農”技術需求精準對接,我市專門建設了河源市農特派員“三庫一平臺”,即農村科技特派員庫、現代農業技術成果庫、現代農業發展技術需求庫,以及農村科技特派員服務“三農”管理平臺,構建科技特派員的服務監管及績效評價的數字化體系。2019年以來。先后組織開展了“三農”技術調查摸底,面向我市農業園區、農業企業、種養大戶,以及農村基層等征集技術需求100多項;開展了“三農”科技成果的征集,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涉農高校、科研院所征集農業科技成果175項。目前,正抓緊完善擴充“三庫”數據,完善動態采集、審核入庫、分類查詢、智能匹配、跟蹤出庫等功能,確保農村科技特派員與農村基層技術需求高效精準對接。
5、加快科技特派員技術成果轉化示范。近兩年來,我市充分發揮中央引導地方發展專項資金和省科技專項資金(“大專項+任務清單”)的作用。2019、2020年,我市先后組織實施了一批重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項目、支持鄉村振興戰備和農業科技創新項目。其中組織實施點農業技成果轉化示范項目8項、鄉村振興戰備和農業科技創新項目18項,立項金額1500多萬元。比如,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劉袆帆老師承擔的重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河源板栗及其副產物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針對目前我市板栗生產加工企業存在板栗儲藏干裂、顏色變化等問題,開展板栗護色、保水等現代保鮮技術成果示范,同時對板栗加工過程產生的一系列副產物進行開發,提高板栗的綜合利用率,經濟社會效益明顯。又如,由省農科院的周波老師組織實施的“仙湖茶優異單株篩選與配套生態栽培技術示范”項目,通過仙湖茶特有或與其他茶類共有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仙湖茶生態適應雜草類型篩選與防控技術、老茶園嫁接換種及配套管理技術等成果的轉化示范,全面提升仙湖茶的產量和品質。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廣大農村科技特派員通過科技項目實施或技術成果交易方式,在我市先后轉化科技成果30多項,建設成果示范基地26個,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
6、積極引導特派員服務我市鄉村振興。近兩年來,我市積極引導廣大農村科技特派員深入我市農業企業、田間地頭或通過網絡遠程視頻的方式開展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等服務,有效支撐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比如,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的劉建良老師,扎根服務我市連平縣鷹嘴蜜桃農業產業十多年,先后開展“鷹嘴蜜桃高品質綠色生產關鍵技術集成示范”項目,打造連平縣鷹嘴蜜桃產業4.0技術模式,推動了連平縣鷹嘴蜜桃產業的技術升級,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再如,省農科院駐我市原省定貧困村東源縣黃村鎮三洞村的馮作舒老師,帶動當地貧困戶大力發展胡須雞養殖。馮老師創新胡須雞養殖方法,培育出高成活率高、品質高的“雙高”胡須雞。馮老師養殖的胡須雞生病少,出欄高,雞苗在60天后就不需要用抗生素,長到180天便能出欄銷售。目前,胡須雞已成為三洞村農戶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又如來自我市紫金縣古竹滿山紅荔枝種植農民專業合的農村科技特派員葉濃青(農村鄉土專家),長年扎根農業農村生產一線,帶領紫金縣古竹鎮村民大力發展荔枝產業,推廣荔枝高位嫁接換種技術,引進適合當地種植的荔枝新品種10多個,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種植500多畝,荔枝品種改良400多畝,提高了荔枝種植效益,帶動了周邊鎮多條村200余戶農戶以“荔”脫貧致富,實現戶均增收20000多元;又如來自我市和平縣水果研究所的農村科技特派員陳金愛,長期服務和平縣獼猴桃等產業發展,開展獼猴桃新品種選育引進研究,推廣獼猴桃高效栽培技術,手把手傳授果樹修剪、整枝、嫁接等技術,經常在和平縣廣播電視臺相關欄目播放獼猴桃、百香果、柑桔等水果栽培專題錄像資料,每年親自授課或參與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活動10多期,培訓農戶達6000多人次,參與編寫及發放通俗易懂的科普技術資料2472多份,帶動農戶123戶,累計新增產值1500多萬元。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廣大農村科技特派員深入我市農業企業、農村基層或通過網絡遠程視頻方式開展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等服務達100多場次,培訓服務農戶約3萬人次,對接服務農業企業等農業經營主體100多家,推廣農業新品種20個、新技術35項,解決農業生產技術難題15項。全市原省定貧困村實現農村科技特派員全覆蓋。同時,廣大農村科技特派員積極參與直播帶貨,做優質農產品的形象代言人,幫助解決鷹嘴蜜桃、獼猴桃、茶葉等農產品銷售問題。
7、組織開展“千名科技專家進千村”活動。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資源,引導技術、成果、人才等創新資源向我市“三農”集聚,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助力我市鄉村振興。2021年,我市組織開展了“千名科技專家進千村”活動,7月21日,我局在龍川縣田心鎮舉行了河源市農村科技特派員龍川縣田心鎮工作站揭牌儀式,將確保每個鎮最少2名以上的農村科技特派員定點對接幫扶田心鎮,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目前,全市95個重點鄉鎮已實現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站覆蓋。通過組織開展“千名科技專家進千村”活動,構建有效支撐鄉村振興的科技創新與服務體系,強化農村科技特派員在農業生產、農村生活、鄉村生態中的創新引領和支撐作用,擬引導農村科技特派員深入我市農業企業、農村基層開展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等服務500場次以上,實現全市鄉鎮服務全覆蓋;培訓農業技術人員或農戶3000人次以上;組織實施一批農業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示范推廣農業新品種或主導品種15個以上、農業新技術或主推技術15項以上,實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不少于10項。
8、努力營造特派員服務“三農”良好氛圍。我市進一步加大農村科技特派員服務我市“三農”工作宣傳報道。2020年以來,相關新聞媒體共宣傳報道廣大農村科技特派員服務我市“三農”工作典型事跡40余篇次,其中國家級媒體宣傳報道2篇次、省級媒體宣傳報道2篇次、市級媒體宣傳報道20篇次、學習強國宣傳報道15篇次,較好地營造廣大農村科技特派員服務我市“三農”工作的良好氛圍。2021年,我市設立農村科技特派員補助專項經費,對廣大農村科技特派員深入我市農村基層開展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等服務給予經費補助。同時,通報表揚了一批農村科技特派員和組織實施單位等。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1、繼續扎實推進“河源市農村科技特派員之家”建設,打造成集農村科技特派員對接服務、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農業科技資源市場化配置、現代農業種養技術培訓,以及農村科技特派員代言優質農產品的綜合性平臺,為廣大農村科技特派員在我市開展“三農”工作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2、加快完善特派員“三庫一平臺”對接服務功能,抓緊完善擴充“三庫”數據,完善動態采集、審核入庫、分類查詢、智能匹配、跟蹤出庫等功能,確保農村科技特派員與農村基層技術需求高效精準對接。
3、積極組織開展“千名科技專家進千村”。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資源,引導更多的技術、成果、人才等創新資源向我市“三農”集聚,強化農村科技特派員在農業生產、農村生活、鄉村生態中的創新引領和支撐作用,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助力我市鄉村振興。
4、加強對科技特派員服務我市“三農”工作考核,加大對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的宣傳報道,對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村科技特派員及科技特派員派出單位,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表彰,增強大眾對農村科技特派員認同感、光榮感,激勵更多科技人員踴躍參與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
河源市科學技術局
2021年8月20日
(聯系人及電話:伍文彬,13829367830)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