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環函〔2023〕63號
關于政協市八屆二次會議第20230002號
提案協辦意見的函
市水務局:
現就姜玉華委員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農村飲用水源地規范化管理的提案提出如下協辦意見:
近年來,我局堅決貫徹國家、省、市關于農村飲用水安全和保護工作部署,大力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目前,全市共劃定鄉鎮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120個,其中市縣級15個、鄉鎮級105個。根據近年來監測結果,我市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基本達到國家標準Ⅱ類及以上的優良水平,切實保障了我市廣大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
一、推進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主要措施
(一)嚴格規范飲用水源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我局積極開展各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2017年至今我局幫扶各縣(區)申請上級資金補助用于我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和規范化建設項目共20個,累計金額達到1.223億元。我局定期開展飲用水源調查評估工作,歷年評估結果顯示我市各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均達到優良水平。
(二)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完成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排查調整和禁養區畜禽養殖場清退工作,進一步規范禁養區管理,引導畜禽規模養殖業綠色健康發展。2022年以來我市持續深入開展新豐江水庫集雨區畜禽污染防治交叉執法行動,共排查畜禽養殖場338家,其中責令整改143家、立案處罰12家、責令搬遷清理或拆除關閉50家。
(三)完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全市建成鎮級污水處理設施90座、管網702.92公里,處理能力達22.81萬噸/日,實現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共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144座,合計處理能力5.35萬噸/日,建成農村污水管網2068.45公里,農村污水治理率達54.4%。建成8座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處理能力共2770噸/日,建立了“村收集、鎮轉運、縣(區)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村莊保潔覆蓋面均達100%
(四)深入推進水源地環境執法。2018年以來,我局持續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整治行動,全面排查各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嚴格落實省、市整治要求,建立環境問題清單和整治進度臺賬,已全部完成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工作。2022年我市進一步深入排查“千噸萬人”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未發現新增環境問題。
(五)加強飲用水源環境監測及預警應急能力建設。為保障水源地源頭管護工作,市、縣環境監測部門全部通過標準化建設達標驗收,嚴格按照監測要求每年制定年度監測方案。制定印發了《河源市飲用水水源和供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了市、縣、鎮應急處理三級保障體系,不斷總結我市水源地環境保護和管理經驗,做好我市水源地風險防控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推進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規范化建設。按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相關標準,認真查漏補缺,提升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水平,加大水源地環境保護力度,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制度,確保全市各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全面達到規范化建設要求,持續改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
(二)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整治。結合全市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等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大農業面源污染的整治力度,規范畜禽養殖行為,加強畜禽養殖場污染物排放監管。健全禁養區長效防控機制,嚴防畜禽養殖污染反彈,開展流域內養殖戶全面排查,持續開展新豐江水庫集雨區畜禽養殖業專項執法行動及問題整改“回頭看”。
(三)加快完善生活污水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城鎮配套管網,實現污水全收集、管網全覆蓋;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提升污水處理設施處理效率;因地制宜推動完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運維管護機制。
(四)強化環境執法和監測預警工作。全面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嚴把建設項目環保審批關,從源頭上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深入排查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建立問題清單和整治銷號制度。繼續做好環境監測預警工作,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和水環境質量預警,確保我市農村飲用水水質安全。
河源市生態環境局
2023年6月8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