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類)
河環函〔2024〕56號
關于政協市八屆三次會議第20240071號提案答復的函
劉敏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節能環保產業建設的提案收悉。經綜合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國資委、市城管綜合執法局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綠色競爭力的重大舉措,是補齊資源環境短板、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支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客觀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遵循全產業鏈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大力推動環保產業建設。
(一)全力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強化我市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與資源化利用
1.推行工業綠色生產。圍繞“1+3”產業布局,我市著力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和生產制造全過程的綠色化,全產業鏈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綠色工業園區1家。出臺《河源市“十四五”工業領域清潔生產推行工作方案》,推進工業領域清潔生產實施和提質增效,圍繞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重點行業、重點流域和地區、VOCs排放重點企業推行清潔生產。2023年推動27家企業通過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清潔生產審核全年共組織培訓、宣傳93次,培訓企業員工
5982人次,提出清潔生產方案481個,每年可節省綜合能耗
24428.956噸標煤,減少廢水排放量2700噸,減少COD排放量0.0125噸,減少氨氮排放量0.00055噸,減少總磷0.0014噸排放量,減少SO?排放量5.80424噸,減少NOx排放7.69256噸,減少粉塵排放量1.456噸,減少煙塵排放量3.528噸,減少CO?排放量13986.96噸,減少VOCs排放量9.851噸,減少一般固廢產生量89.16噸,減少危廢產生量2.17噸,節水
390296.8噸,節電1091.637萬度,節油8噸,節蒸汽900噸,經濟效益提升2927.389萬元。
2.推動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我市持續提升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能力建設,2019年以來,組織1家一般固體廢物處理企業申報省級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專項資金(綠色循環發展與節能降耗),安排400萬元支持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利用項目。項目建成后可利用處理一般固體廢物20萬噸/年。
3.開展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公告管理。我市加強對已公告再生資源規范企業的事中事后監管,組織對全市2家已公告的廢鋼鐵加工行業規范條件公告企業進行檢查核實,促進企業規范經營,引導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落實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公告企業季度報告制度,按季度跟蹤了解我市已公告企業的生產運行情況,加強動態管理。引導支持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申報規范公告企業,2023年向工信部推薦1家企業申報規范公告企業,目前已通過國家工信部專家現場審核。
4.加大政策扶持支持。我市于2022年11月印發實施《河源市市級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降耗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河財規〔2022〕1號),提出采用補助、事后獎補等方式支持企業開展節能降耗工作,具體包括對獲得省級及以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認定的工業綠色化循環化升級改造園區給予最高1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對獲評國家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的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綠色設計、綠色產品示范企業單位的給予最高1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對獲得市級以上節水型企業給予最高5萬元一次性資助,節水型標桿企業最高給予10萬元一次性資助,節水型園區給予20萬元一次性資助等。
(二)規范引導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補齊短板,提升我市危險廢物安全利用處置水平
1.增強我市工業危險廢物收集、利用處置能力。通過推進各種類型利用處置設施建設,加快補齊我市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短板,確保我市危險廢物得到安全有效處置。全市現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單位2家,分別為河源金圓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廣東金宇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處置利用能力共達16.595萬噸/年,可以處置利用11類危險廢物;現有廢機油收集貯存單位5家,收集貯存能力共達4.12萬噸/年;2022年—2023年新審批危險廢物處置項目2個,分別為廣東名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多金屬資源再生利用項目和廣東一禾再生資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廢活性炭再生利用新建項目。其中廣東名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多金屬資源再生利用項目建成后可新增處置利用危險廢物15萬噸/年,可以處置11個類別的危險廢物;廣東一禾再生資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廢活性炭再生利用新建項目再生利用能力為2萬噸/年,可以處置利用12類危險廢物。目前兩個項目正在推進建設中。
2.增強醫療廢物收運處置能力。我市現有醫療廢物處置單位1家,為河源市康源環保技術有限公司,設高溫蒸煮線(10噸/日)和熱解氣化焚燒線(10噸/日)各一條,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為20噸/天。現全市醫療廢物日產量約為8噸,已建成市、縣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縣級以上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3.鼓勵危險廢物產生量大的企業自建利用處置設施。我市危險廢物產生量最大的企業——景旺電子科技(龍川)有限公司建設了廢液資源化建設項目,通過對自身項目產生的酸性蝕刻廢液、堿性蝕刻廢液和退錫廢液等危險廢物進行綜合利用,年產堿式氯化銅518噸、氧化銅456噸、硫酸銅2287噸、氯化銨506噸、氫氧化錫135噸、氫氧化銅30噸、硝酸鈉115噸,既確保了危險廢物得到了無害化處置,又實現了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利用。
(三)合理規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全力提高我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占比
1.強化規劃引領。為合理規劃我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系統統籌、科學布局我市范圍內同類項目建設,2020年3月我市印發了《河源市城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規劃(2018-2030)》,規劃明確了全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占比目標,近期焚燒處理占比達到60%,遠期達到100%。根據我市現有生活垃圾產生量及增長量,初步預計第一階段建設規模為2400噸/日,第二階段2300噸/日為目標,在全市范圍內規劃建設6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分別是河源市熱力發電廠(市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東源縣綜合資源利用中心(三縣聯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龍川縣能源生態園(龍川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紫金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連平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平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2.做好項目進展跟進。(“十四五”)期間,我市規劃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個,其中已有2個項目已開工、1個項目正在組織前期工作,另有3個項目為遠期規劃建設項目。各項目具體情況如下:
(1)河源市熱力發電廠項目建設情況。項目選址在江東新區臨江鎮七寨填埋場二期用地,總用地面積11.885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0151萬平方米。總規模為1800t/d,其中一期建設規模為1200t/d,二期預留建設規模為600t/d。項目采取PPP模式,公司由河源市國資公司(占股49%)和中標社會資本方(占股51%)共同出資成立。總投資87354.00萬元。目前,該項目主體工程已部分完成封頂,2024年6月30日實現首次進垃圾,進入設備調試階段,預計2024年9月30日可正式運行并網發電。
(2)東源縣綜合資源利用中心項目建設情況。項目選址在東源縣致富林場內,總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900噸,年垃圾處理量32.85萬噸,其中一期規模為日處理生活垃圾600噸、全年垃圾處理量為21.9萬噸;項目總投資6億元,其中一期投資3.5億元。配置1×600噸/日機械爐排+1×15MW純凝式汽輪機+1×16MW發電機。預留二期1×300t/d機械爐排爐+1×8MW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建設場地。目前,該項目已建成,2024年5月31日實現首進垃圾,6月28日正式運行并網發電。
(3)龍川縣能源生態園項目建設情況。項目總投資約7億元,其中一期投資約4億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本期建設規模為600t/d,預留遠期300t/d擴建空間;同時本期協同處置餐廚垃圾50t/d,預留50t/d遠期擴建空間。項目擬選址龍川縣豐稔鎮豐稔村黃果坑附近林地,占地約77余畝。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可研批復、土地報批等前期工作。
(4)紫金、連平、和平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情況。根據《河源市城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規劃(2018-2030)》,紫金、連平、和平項目為遠期規劃建設項目,建設條件還未成熟,現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還有處置空間。后續將根據地區經濟發展、人口增長等實際情況在“十五五”期間謀劃以上項目建設。
(四)扎實做好城鎮生活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工作,確保我市生活污泥得到規范安全處置
一是配備足夠的生活污泥處置能力。為確保生活污泥得到規范安全處置,我市積極推進生活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其中河源市七寨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通過技術改造新增污泥堆肥處理能力275噸/日,完成《廣東省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18-2020年)》新增處理能力為100噸/日的污泥處理處置設施的建設任務。目前,接收我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的處置企業共2家,分別為河源市七寨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和河源市安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其中河源市七寨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污泥處置能力為10萬噸/年,河源市安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污泥處置能力為50萬噸/年。當前我市污泥處理處置設施處置能力遠大于污泥產生量,城鎮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100%。
二是確保污泥安全規范處置。2023年,我市有32家鎮級以上污水處理廠產生污泥,產生量約31863噸。各污水廠產生的污泥均在廠內脫水處理至含水率為80%以下,處理工藝為帶式壓濾和板框壓濾脫水,經脫水后的污泥交由河源市七寨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和河源市安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統一集中處置。這2家企業均采用污泥堆肥的處置工藝,通過土地利用的方式使城鎮污水污泥得到資源化利用。2023年兩家企業生活污泥處置總量約為31841噸和22噸。
(五)鼓勵節能環保先進技術成果應用示范,增強我市廣大人民群眾節能環保意識
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省科技專項資金(“大專項+任務清單”)和市社會發展科技計劃項目引導作用。2023年立項涉及節能環保科技成果轉化示范項目2項,即“河源市大氣污染溯源和改善對策研究”“鴨跖草復合市政污泥生物質炭的制備及吸附性能研究”。同時,抓好2022年已立項涉及節能環保技術成果轉化示范項目1項,即“‘雙碳’目標背景下河源市餐廚垃圾資源化影響因素實證研究”。通過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升了我市科技助力節能環保水平。
二、下一步計劃
下來,我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緊扣加快實現綠色崛起目標定位,保持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持續加快我市節能環保產業建設。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環保工作的關心支持。
河源市生態環境局
2024年7月4日
(聯系人及電話:陳婷婷,3883720,)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抄送:市政協提案法制委,市府辦公室(綜合六科)。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