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府辦〔2021〕26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府直屬各單位:
《河源市推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打造為農服務生力軍實施方案》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1月18日
河源市推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打造
為農服務生力軍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進一步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打造為農服務生力軍行動計劃>的通知》(粵辦發〔2020〕37號)精神,圍繞我市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大局,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為農服務根本宗旨,堅持政府主導、供銷實施、市場運作、社會協同,實施“聯農擴面、服務提質、運行增效”綜合改革行動,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為促進我市實現“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貢獻供銷力量。到2022年,建成縣(區)鎮村各級各類聯農基層合作組織100個以上,帶動小農戶2萬戶以上;服務土地面積20萬畝以上,農產品購銷額累計4億元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以聯農為農為目標,開展聯農擴面行動。
1.推動縣(區)鎮村三級供銷社聯農擴面。一是充分發揮縣(區)聯社統籌組織和引領帶動作用,推動縣(區)鎮村三級聯動。以綜合性功能的縣(區)域助農服務綜合平臺為引領,主導建設當地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服務示范基地,打造優質水稻、茶葉、茶油、鷹嘴桃、獼猴桃、腐竹等河源特色農產品專業服務平臺。以綜合性功能的縣(區)域助農服務綜合平臺為依托,鼓勵支持建設縣(區)域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注冊登記、年審、財務、金融保險、項目申報、運營管理指導等服務。2021年選取東源縣供銷合作社開展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改革試點工作,建設面向小農戶的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示范推進聯農帶農工程。二是分步分類實施鎮級供銷社改造升級。以農民生產生活需求為導向,因社施策,明確分類,穩妥推進。重點發展農資農技、日用消費品、農產品生產加工等服務功能,拓展與勞動、資本、土地、經營設施等合作,加強與當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聯合合作。將經濟實力、服務能力較強的鎮級供銷合作社打造成具備3項以上服務功能的鎮級社。對于基礎薄弱、服務能力有限的鎮級供銷合作社,以開放辦社為結合點,面向系統內外開展聯合合作,努力建設服務陣地。三是采取多種合作形式共建村級供銷合作社。在具備條件的中心村,以“村社共建”聯合村“兩委”,共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共建產業和服務項目,完善保底收購、二次返利等利益共享機制,合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社會化服務、集體經濟發展、農村(社區)綜合服務。
2.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聯農擴面。圍繞當地特色產業,采取共同出資、共創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積極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根據小農戶生產發展需要,帶動小農戶共同購置農機、農資,推行統耕統收、統防統治、統銷統結等服務,加強完善農產品初加工、倉儲物流、市場營銷等關鍵環節。培育發展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創建一批省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提升小農戶合作層次和規模,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3.推動社有企業聯農擴面。以供銷系統社有企業主導推動,圍繞產業園和當地特色產業,與鎮村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小農戶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簽訂多方合作協議,促進多主體分工協作、多要素投入保障、多層次利益協調,提供產供銷等關鍵環節綜合服務,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二)以完善網絡為目標,開展服務提質行動。
4.構建農資農技服務網絡。著力打通面向中小農戶的農資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提高供銷系統綠色農資服務覆蓋率,鼓勵開展面向小農戶關于種養技術、經營管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培訓,提升小農戶生產經營能力。加強服務統籌,配合省社農資骨干企業建設農資區域配送中心,積極發展本地農民生產服務中心、作物技術服務中心或莊稼醫院,形成規模服務優勢。
5.構建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省、市、縣(區)三級供銷合作社一體推進,完善全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布局,構建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到2022年,骨干網運營管理的冷庫容量達到10萬噸。在我市有條件的鄉鎮布局具備快速移動、預冷保鮮等功能的田頭倉儲冷鏈物流設施。
6.構建放心農產品產銷對接網絡。市、縣(區)供銷合作社統籌整合系統農產品生產服務、冷鏈物流、銷售渠道等資源參與“省級運營平臺+區域配送中心+直供基地”的廣東供銷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網絡建設。建設區域農產品直供配送中心,培育發展生產示范基地,大力拓展消費扶貧、社區配送等業務。
7.嘗試拓展農村合作金融服務網絡。堅持穩中求進、以進固穩,嘗試構建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與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合作,促進金融資源下鄉進村,為小農戶生產生活提供多層次資金支持。
8.開展多樣化城鄉綜合服務。在源城區、紫金縣等地開展再生資源回收處理業務,優化當地人居環境。建設和完善社區綜合服務站,推進經營服務網點向城鄉社區延伸,積極融入本地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建設。配合省社下屬職業教育學校,開展面向農民的技能教育和技術培訓,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需求。
(三)以提升效能為目標,開展運行增效行動。
9.推動各級聯合社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健全市、縣(區)理事會、監事會組織機構,完善理事會、監事會工作制度,加強本區域內供銷合作社的行業管理、政策協調、資產監管、教育培訓,推動各層級聯合社合作。強化聯合社為成員社服務、為基層社服務的工作導向,參與縣(區)鎮村三級基層服務體系建設。穩定縣(區)及縣(區)以上聯合社機關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允許不同發展水平的聯合社機關選擇參公管理模式或企業化管理模式。創新縣(區)聯合社運行機制,鼓勵有條件的縣(區)聯合社進行實體性合作經濟組織改革試點。
10.持續推動社有企業改革。抓牢農業社會化服務主業,積極培育新業務、新業態,推進冷鏈骨干網、直供配送網等重點項目聯合合作,進一步提升社有企業經濟實力。加強企業風險防控,規范發展混合所有制,穩妥推進開放辦企。完善內控體系建設,強化社有資產監管,有效理順社企關系,進一步推進現代企業制度改革。
11.配合建設數字供銷。結合實際,積極對接省供銷合作社的數字供銷云平臺,配合打造涵蓋省、市、縣(區)、鎮、村五級的數字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系統,綜合運用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數據,以銷定產、按需定質,發展“訂單農業”,促進小農戶與市場有效對接。
三、組織保障
12.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要繼續辦好供銷合作社,將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和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三農”工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抓手。積極穩妥推進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改革試點。市委農辦、市供銷社要加強對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和試點工作的跟蹤督導。各縣(區)供銷社要統一思想認識,按照任務分工,加強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認真抓好各項工作任務落實。
13.加大政策支持。市有關部門要繼續支持供銷合作社工作。優先保障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用地需求,符合條件的納入點狀供地范圍。各級財政要加大對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按規定統籌用好相關涉農資金、地方政府債券等,對符合條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重點項目給予支持。支持市供銷合作社全資社有企業河源市河合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河合資產)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建設、區域農產品直供配送中心省級平臺、河源區域配送中心建設。項目落地后,河合資產入股項目公司的資金來源在土地出讓收入中提取的“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資金”以及“省、市涉農資金”中統籌優先安排解決。
14.加強隊伍建設。緊密結合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實際,拓寬社有企業和基層供銷社負責人選任渠道,加強對社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基層社主任等重點業務骨干培養。大力選拔和引進供銷事業發展急需的人才,探索推進與農民聯系緊密的社會組織負責人、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和村黨組織負責人兼任各級供銷合作社不駐社的常務理事或理事會副主任試點。
附件:1.重點工作任務分工表
2.各縣(區)供銷合作社聯農帶農工程改革任務(2021—2022)目標分配表
3.全市系統農業社會化服務網絡建設重點任務計劃表
附件1
重點工作任務分工表
附件2
各縣(區)供銷合作社聯農帶農工程
改革任務(2021—2022)目標分配表
附件3
全市系統農業社會化服務網絡建設
重點任務計劃表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