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新mv在线观看免费高清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图文区_91福利国产精品_日本久久成人网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秋霞影院_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看_日韩欧美第一区_中文字幕亚洲影视_欧美色综合影院

首頁 > 政務公開 > 市政府文件
河源市人民政府關于下達河源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2-03-09 16:39:48 來源:河源市人民政府 作者: 閱讀人次:-
【字體大小: 默認】  分享



河府〔20227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府直屬各單位:

《河源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業經市屆人大次會議批準,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河源市人民政府         

2022128        


河源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022年將迎來黨的二十大,維持全市宏觀經濟社會大局穩定至關重要。2022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如下:(1)主要指標預期目標。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6.5%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左右;進出口總額實現正增長;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2)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安排市重點建設項目189項,總投資約1503億元,年度投資約322億元;重點前期預備項目42項,估算總投資約647億元。

做好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落實省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和省委“1+1+9”工作部署,貫徹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和市委八屆二次全會精神,錨定建設“示范區”“排頭兵”的目標任務,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加快培育“五大產業”,大力實施“七大行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奮力推進幸福和諧美麗河源建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2022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實施產業興市行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一)做大做強工業經濟。深入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發展壯大“6+5”戰略性產業集群,做好“補鏈、強鏈、延鏈”,打造千億級、百億級工業產業梯度集群發展格局,力爭新上規企業50家,實現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左右,工業投資及技改投資同比增長5%左右。規劃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園,加快卓翼科技、華冠科技、聚飛鑫光電等項目建設,引導鼓勵上下游產業鏈配套項目落戶集聚,力爭全年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超600億元加快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高起點規劃建設水產業園,大力發展軟飲料、酒、食品等核心產業和配套產業,推動華潤怡寶飲用水、今麥郎飲品、碧優選飲用水等在建項目竣工投產、達產達效,持續引進行業領軍企業,力爭全年水產業產值超65億元,加快培育百億級水產業集群。推動硅基新材料產業園、硬質合金特色產業園建設,推動礦產資源向精深加工領域延伸,做強做大旗濱硅業、富馬硬質合金等重點企業,力爭全年先進材料產業產值超30億元,加快培育百億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推動工業園區擴容增效,完善園區公共基礎設施,加快產城融合發展;開展園區產業用地整治提升專項行動,健全“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機制,支持縣(區)園區創建省級“特色產業基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支持開展“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產品換代”等智能化改造,推進“5G+千行百業”應用,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

(二)做優做活全域生態旅游。創新全域旅游發展體制機制,充分挖掘“綠色”“藍色”“古色”“紅色”“特色”“夜色”等“六色”旅游資源優勢,加快推動生態旅游業提檔升級,力爭入市旅游人數、旅游收入同步增長13%。推動源城區、東源縣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紫金縣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動萬綠湖景區創5A級旅游景區,黃龍巖、佗城創4A級旅游景區,林寨古村、紫金蘇區、仙坑古村等創3A級旅游景區。加大力度支持鄉村旅游發展,點引導民宿業集群布點、抱團經營、整體推廣,推動民宿業做精做強。繼續抓好文旅消費惠民卡平臺建設,大力發展高鐵旅游,加快“一晚兩天”“兩晚三天”、紅色研學線路推廣。強化旅游招商,加強文旅合作,推動河源恐龍文博園、廣東(龍川)環霍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升級改造項目建設,積極培育開發溫泉、健身、山地越野、戶外露營等康養產品。依托兩江四岸夜景觀及太平古街,打造河源特色夜市。

(三)做精做特現代高效農業。落實產業園建設“園長制”,抓好東源縣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工作,積極推進新一輪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東源縣創建生豬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構建國家、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格局。深入實施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行動計劃,探索推進農業產業鏈鏈長制大力發展優質水稻、高山油茶、特色水果、綠色蔬菜、客家有機茶葉、生態畜禽、嶺南藥材、健康水產等八大產業,籌辦好全省茶葉產業大會和全省首屆油茶產業大會。有序推進現代種業發展,加強藍塘豬、野生稻等特色品種保種工作。接續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等農業生產各項工作,堅決完成省下達我市全年糧食生產任務,穩定生豬等重要農產品供應水平。探索農用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宅基地改革,持續推進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試點工作

(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力爭全年研發經費投入5.2億元,增長10%以上。加快重大創新平臺布局建設,持續推進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河源分中心、國家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源創新研究院、油茶產業實驗室、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實驗室等重大平臺建設。加快創新主體培育,開展瞪羚企業“分類施策”和獨角獸企業“一企一策”靶向服務;實施新一輪高企倍增計劃,力爭高新技術企業存量320家;啟動市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建設,為組建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夯實基礎。抓好科技成果轉化,建設一批成果中試基地,推出一批技術成果落地應用場景,爭取一批國家、省重大科技項目研究成果在我市示范應用。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貫徹落實市《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若干措施》,推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加大柔性引才引智力度,修訂完善科技人才政策措施。深入推進質量強市建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完成省新型顯示器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

(五)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制定出臺《關于金融支持河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引導金融機構把更多資金用在服務企業發展上。提升政銀企對接效率,支持政策性銀行爭取更多的專項信貸額度用于河源有關項目和企業,鼓勵五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擴大中小微企業貸款覆蓋面。用好用足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引導資金更多流向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消費升級等關鍵領域。推動企業股份制改造,優化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著力推動雅達電子上市,力爭工業企業實現上市“零突破”。健全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和信用信息平臺,創新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方式,推廣“政銀保”農業貸款模式。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做好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及處置,抓好防范處置非法集資、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等重點工作。

(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加快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合理較快增長,力促全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工作機制,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工作力度,推動卓翼科技二期、廣東晟源永磁材料等189個項目建設實施。突出抓好產業投資項目,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快推動一批保安全、保民生、補短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抓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馳援粵東粵西粵北”專融資等項目的謀劃儲備,科學編制三年滾動計劃,形成項目儲備和滾動接續良性循環機制。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交通、物流、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補短板項目建設。

(七)促進消費提檔升級。落實促進消費各項政策措施,激發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持續舉辦汽車大型車展促銷活動,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開展家居家電惠民、旅游美食嘉年華等活動,推動釋放消費潛力。引導網絡購物、直播帶貨等線上平臺與百貨商場、商超便利店等傳統實體合作,協同發力開展線上線下融合促銷活動,加快促進平臺消費。充分利用萬隆城、堅基購物中心、萬達廣場、中駿世界城等大型商業體,培育壯大商圈消費。大力發展夜間經濟、老店經濟、小店經濟、假日經濟等新型消費,增加養老、托幼、教育、健康等領域優質消費供給。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優化農村消費環境,完成24個農貿市場改造任務,深挖農村消費潛力。進一步暢通消費維權渠道,完善消費調解機制和“訴轉案”機制,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

(八)著力推動外資外貿持穩。落實穩外貿政策措施,組織企業通過廣交會、進博會、粵貿全球”等系列展會平臺搶抓訂單、開拓市場,探索發展會展經濟。努力引進年進出口1億美元以上的外貿支撐型項目及大型跨境電商項目,促進更多河源特色食品農產品安全高效走出國門。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推動出口轉內銷,促進本地重點企業異地進出口數據回流。積極申建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爭創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大力發展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商、保稅物流等新業態。持續抓好穩外資工作,推動重點“存量”外資企業增資擴產或技術改造,著力引進一批外資好項目、大項目。

二、積極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加快全域全面“融灣”“融深”

(一)加快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優化對接省“12312”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加快構筑河源“米”字型現代綜合交通網絡。穩步推進梅龍高鐵建設,以贛深高鐵通車為契機加快高鐵沿線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龍尋高速、長深高速改擴建工程、粵贛高速順天互通等項目建設。全面推進國道G205線熱水至埔前段改線、國道G236線龍川豐稔至龍川縣城段改建工程、省道S120線紫金好義杉樹坳至林田冷水坑段改建工程、省道S230線河源市區泥坑村至前進村段(東環路)路面改造工程等國省道項目建設。扎實做好廣河客專、河惠汕高速、河紫高速、東江航道擴能升級、河源港源城港區碼頭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爭創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市,全力完成危橋改造任務。

(二)加快推動體制機制互聯互通。積極對接“灣區通”工程,拓展與“雙區”商事規則銜接、職業資格互認、標準對接的領域范圍。大力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省級試點建設,抓好總體實施方案和六個行動方案實施工作,推動試點建設盡快取得成效,促進要素自由流通。對標“雙區”優質營商環境,縱深推進營商環境綜合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優化完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以“粵治慧”為核心平臺的“一網統管”工作,加速推進本地高頻服務事項接入“粵省事”“粵商通”;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努力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力爭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580億元,負債率控制在60%以下;鼓勵企業實行股權多元化,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工作任務。深化財政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三)加快推動產業企業互聯互通。持續深化深河產業共建,積極承接深圳產業轉移項目,做大做強8個產業轉移工業園。謀劃建設深河產業共建示范區,深化合作模式、功能定位等重點事項研究。加快深河特別合作區試驗區建設,大力推廣“‘雙區’總部研發設計+河源制造基地”等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加快發展“飛地經濟”。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建設,積極參與《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編制和實施,謀劃出臺新一輪全面對口幫扶政策。大力實施“圳品”品牌工程,打造與“圳品”標準體系相適應的河源農產品標準體系。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深度對接“雙區”和“兩個合作區”主導產業,樹立產業鏈、供應鏈精準招商導向,圍繞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現代農業等產業鏈主企業開展上門精準招商活動,爭取引進一批競爭力強、關聯度高、成長性好的產業鏈引擎性項目。

三、扎實做好“三農”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動過渡期內脫貧攻堅政策平穩轉型、無縫對接、有效銜接,執行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扶貧資產運營管理和監督,采取精準幫扶措施拓展穩定增收渠道,健全社會救助、關愛服務和醫療保障體系。健全深河對口幫扶機制,充分利用省直和深圳幫扶資源,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持續落實市領導鎮包片抓落實工作機制,實施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程,統籌整合縣、鎮、村幫扶資源,接續開展企幫·企興”行動,推動形成“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科技力量+志愿者+金融助理”“企業+合作社”等組團式的幫扶工作格局。

(二)加快燈塔盆地開發建設。集中全市優勢資源加快燈塔盆地發展,全力支持燈塔盆地創建國家農高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辦好燈塔盆地現代農業高峰論壇和全國農業產業招商大會。加快推進萬隆茶濃縮液項目、美林油茶加工產業園、光明鴿產業園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農高區產業聚集度,推動農高區社會總產值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大幅躍升。加強與省農科院等涉農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加快推動P3實驗室、農業醫院等平臺建成運營。持續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推動華農大研究生院河源分院實體運作。優化提升燈塔盆地交通路網,統籌推進信息通信、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以燈塔盆地灌區改造提升工程為核心的水利設施規劃建設。持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引領全市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順天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等各項改革試點工作。

(三)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加強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培育,以燈塔盆地農高區為主引擎,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主抓手,建設農業產業強鎮和農業專業鎮,高水平構建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組合供應鏈,健全完善龍頭企業外聯市場、內聯基地和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產銷對接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鼓勵錯位發展、協同發力,提高產業效益。大力發展“農業+”新模式,培育發展鄉村旅游、生態康養等新業態,讓鄉村“顏值”轉化成富民“產值”。加大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不斷提高家庭農場經營管理水平和示范帶動能力。

(四)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編制完善村莊建設規劃,統籌協調縣城、圩鎮和農村一體發展,促進城鄉融合,實現鎮村同建同治同美。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突出抓“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三個重點”,鞏固整治成果,促進村莊清潔常態化持續化。全面推進鄉村特色風貌提升,改善農村住房質量,建設一批具有客家傳統文化元素、功能現代的宜居示范村居。塑造美麗鄉村風貌帶,建立落實“帶長制”,結合“四好農村路”建設、萬里碧道等,以東江為主軸加快打造“一區四帶”,沿線連片建設美麗驛站和風景長廊,推動形成串點成線、以線帶面的發展格局。統籌推進“四好農村路”、農村集中供水、農村電網、農村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5G網絡、移動互聯網等新基建向鄉村延伸,健全鄉村基礎設施運營管護長效機制。

四、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效促進城市提質發展

(一)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品質。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快編制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和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科學劃定落實“三區三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持續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客家文化公園四期景觀綠化工程、智慧濱江公園等77個總投資230.44億元的城建項目建設。著力提升市域交通質量,新建華達街、雅居樂、江源小學、中山大道等4座人行天橋,推進建設大道(越王大道至沿江東路段)、益民街(凱豐路至旺源路)等市政道路改造提升,盡快貫通由河源大道、永康大道、東環路、迎客大道形成的市區首條“快速路網內環”。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快新江市場區域水浸整治工程、穗香街排水改造等項目實施。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開展違法建筑、城市“六亂”等城市“頑疾”專項整治,提升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繼續落實“創文”“鞏衛”整改要求,優化城市主要街路、出入通道等重要節點環境,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園林城市建設,完善城市公園體系。

(二)促進高新區擴容提質。加快劃定河源國家高新區跨江融合發展規劃片區和首期開發位置,高標準高起點規劃設計,邊開發邊招商邊運營。提升園區土地綜合利用水平,開展歷史閑置低效用地和廠房整治,支持優質企業通過產業升級改造、重組、合并、股權轉讓等形式盤活空間,全年完成用地整治20萬平方米以上。推動園區提質發展,打造“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園區,申報國家高新區綠色發展示范園區。推動形成產城融合發展態勢,與江東新區協同推進產業發展、市政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城市配套建設,加快推進中央活力區、濱水景觀綠化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完善園區生產生活及城市功能配套設施,構造宜居宜業環境,提升區域競爭力。

(三)加快江東新區開發建設。有序推進高鐵新城開發建設,全力發展高鐵經濟,放大高鐵效應,完善河源東站旅游商貿功能,主動承接“雙區”“兩個合作區”產業轉移,吸引要素聚集,促進金融、商務、旅游、居住等業態快速發展。加快推動江東濱江新城項目建設,全力推進國道G205東移線、東環路路面升級改造工程、東江東岸碧道工程(勝利大橋至紫金橋段)、生態環保城市會客廳等重點項目以及河源市青少年宮教師發展中心等城市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加快東塔商務中心、總部經濟區、市融媒體中心、文博新城等項目建設。加快推動古竹鎮城市規劃落地,逐步完善古竹鎮城市功能。

(四)增強縣域城鎮承載力。加強政策和項目對接,謀劃儲備老區蘇區重點項目庫,推動全市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繼續支持各縣區結合自身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加快推進縣城補短板強弱項,積極探索“農業+”“旅游+”“生態+”等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增強縣城發展產業支撐能力和縣域發展內生動力。東源縣城要高質量建設濱江新城區,扎實開展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示范建設工作;和平縣城要推動“產城融合”“城園互動”;龍川縣城要加快構建“一江兩岸五組團”城市空間格局;紫金縣城要實施品質縣城建設三年提升行動;連平縣城要加快打造生態旅游新城。

五、深度挖掘城市魅力內涵,聚力提升河源形象

(一)努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積極開展文明促進工作,推動全域文明創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弘揚老區精神、蘇區精神、新豐江水庫精神,全面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持續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創建工作,開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網、文明禮儀等行動,弘揚社會文明新風尚。

(二)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規劃建設市美術館、市科技館新館等一批重大文體設施,高質量推進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文體設施網絡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戰略,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和創意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與河源傳統特色產業交互發展。實施嶺南文化“雙創”工程,深入挖掘趙佗文化、陽明文化、恐龍文化等優秀特色文化的精神內核和文化特質,推動文藝精品創作上新臺階。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扶持地方戲曲、傳統音樂舞蹈、墩頭藍等一批獨具客家民俗特色的文化建設。

(三)全面做好城市宣傳推廣。樹立城市大宣傳理念,加強城市宣傳策劃,充分利用國內有影響力的新聞媒體加強城市形象宣傳,不斷提高河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強旅游宣傳推廣,培育壯大一批文旅旗艦項目,打響河源“中國好水”“中國天然氧吧”“客家古邑、萬綠河源、溫泉之都、恐龍故鄉、紅色經典”等特色品牌。發展超級農業品牌,培育壯大東源板栗、連平鷹嘴桃、河源米粉、紫金茶等特色農業,加強“萬綠河源”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力爭培育15個以上符合標準的企業品牌和產品。精心舉辦“廣東省文化與自然遺產日”活動、廣東省民歌民樂大賽、萬綠湖主題賽事等大型賽事活動,申報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皮劃艇(激流回旋)競賽項目,培育城市活動品牌。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堅持穩定和促進就業。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深入貫徹就業創業3.0版新政策,抓好高畢業生、異地務工人員、退役軍人、特困家庭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全年完成新增城鎮就業25000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000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00人,促進創業1800人,帶動就業500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深入推進“兩街兩園”平臺建設,建設一大批有示范引領效應的廚師村、月嫂村、工匠村、特色傳統名店等,努力培養鄉村工匠,打造河源客家工匠文化品牌。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依法治理各類企業欠薪行為,加強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力度,完善勞資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力爭年度勞資糾紛群體性事件預警率達100%,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累計達92%以上。

(二)促進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有序推進城鄉學校規劃建設,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持續鞏固學前教育“5080”攻堅成果,在城市開發建設中全面落實配套建設幼兒園的“五同步”政策。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力爭完成39個教育補短板項目、新增2.56萬個學位。積極推進“兩類學校”建設,有序推進“雙減”工作落地見效,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推進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力爭創建2個省級優質特色教育集團,同時各縣()至少成立12個市級優質特色教育集團。實施普通高中全面提升計劃,支持普通高中提質促優。增加優質中職學位供給,規劃市區新建12所中職學校建設粵北職業教育示范基地,打造粵北職業教育品牌。大力支持廣師大河源校區完善辦學條件,支持河職院創建省域高水平高職院校。持續抓好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工作。完善教育信息化資源與平臺建設,推進數字化(智慧)校園建設。實施教師隊伍提升工程,制定“新強師工程”實施方案,持續提升教師隊伍建設水平。

(三)提升衛生健康保障能力。緊抓市人民醫院成功融入省人民醫院體系以及我市與暨南大學合辦深河人民醫院的重要契機,推動我市醫院綜合治療水平和管理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切實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引導優質資源下沉,創新基層衛生人才培養方式,推動一批縣級醫院達到國家縣級綜合醫院推薦標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優化生育政策與相關經濟社會政策的配套銜接,完善婦幼健康和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增加醫養結合服務供給。深入實施愛國衛生運動,提高群眾健康素養水平。鞏固塵肺病防控攻堅成效,提升基層職業病防治能力。修訂出臺我市醫療救助辦法,加快推進醫保業務信息化、標準化建設,擴大異地就醫門診醫療費用直接結算范圍。深入開展參保人員個人信息授權查詢和使用國家試點工作,建立完善個人醫保信息授權查詢和使用機制。

(四)統籌做好其他社會事業。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落實社保費減免政策,推動實現應保盡保,爭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9%以上。繼續實施“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實現“雙百工程”社工服務村(居)全覆蓋。提高低保、特困供養、孤兒養育、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確保不低于省定標準。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制度,提高社會救助的精準度。完善養老服務政策保障體系,編制《河源市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推動市養老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和市居家養老信息平臺建設。加快市民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常態化落實黨政主要領導“面對面”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機制,健全“明責、履責、督責、問責”閉環落實制度。扎實推進雙擁共建工作,加強烈士紀念碑等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落實紅色教育基地建設和光榮院建設工作。做好退役軍人工作,推進基層退役軍人服務站建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臺港澳、水庫移民、體育、信訪、統計、審計、氣象、地震、打私、供銷、人民防空、史志檔案、社會組織、殯葬管理、國防動員、婦女兒童、青年發展、嬰幼兒照護、殘疾人事業、紅十字事業等各項工作。扎實做好十件民生實事。

七、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鞏固拓展生態優勢

(一)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根據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下沉督察指出問題和交辦信訪件,制定反饋問題整改方案,迅速整改到位;對照通報的典型案例舉一反三檢視自查,系統治理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加快推進省級環保督察整改任務銷號清零,持續鞏固已完成的整改任務。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推進河湖“清漂”常態化規范化,確保國控、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加強飲用水源保護,推動“五水同治”,加快推進東江飲用水水源保障工程,持續推進碧道建設。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力度,落實好“管車、降塵、治污、禁燒、控放”措施,打好移動源、工業源、面源污染防治和VOCs整治等組合拳,確保空氣質量優良率AQI及空氣質量各項指標達到省下達的目標要求。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加強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及其周邊土壤監測,積極推進固體廢物堆場的“三防”整治,完成醫療廢物處置經營權終止工作,確保土壤環境安全和地下水達標,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廢水規范處置到位。大力實施綠美河源工程,加快補齊“創森”短板,完成高質量水源林建設7萬畝,森林撫育13.5萬畝,大徑材培育3萬畝,桉樹林改造10萬畝以上。做好自然保護地、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工作,加大巡護巡查、執法監督和科普宣傳等工作力度。

(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認真組織實施“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規劃,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以綠色低碳為鮮明導向,嚴格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決策部署,完成《河源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河源市碳達峰前期研究報告》編制工作,明確時間節點、工作任務和工作責任,確保如期實現減排降碳目標。加強行業能耗形勢研判,做好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節能審查與能耗雙控的銜接,嚴“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確保完成省下達的能耗雙控任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農夫山泉創建“綠色工廠”,推進東源、連平工業園循環化改造。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節約用水監管,力爭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的驗收。加強宣傳引導,推廣綠色生活方式,倡導綠色消費,推廣綠色建筑,推進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低碳建設,引導公眾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環保理念。

(三)抓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加強政策研究,摸清資源底數,謀劃啟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形成一套全面的自然資源管理基礎數據,逐步構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自然資源統計核算制度,逐步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統計評估核算體系。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推進用水權、用能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推動生態要素向生產要素轉變。系統做好“水文章”,推進“水系、水運、水能、水資源、水產業、水環境”等“六水”體系建設。系統做好“山文章”,規范有序開發礦產資源,發展礦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系統做好“林文章”,探索建立“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扶持和建設一批森林旅游特色線路和森林康養基地,大力發展油茶等特色林下經濟。

八、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一)持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堅持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健全完善“提級指揮、屬地處置、區域協作、高效聯動”的應急處置機制。加強重點地區來河返河人員的排查管理和境外返回人員的管控,持續做好冷鏈食品運輸及其從業人員、跨境貨車司機等重點人群及汽車站、火車站、景區、商超、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防控工作。穩步推進疫苗接種工作,提高全程接種覆蓋率。

(二)聚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河源。堅決反對恐怖主義,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各類危害國家政治安全違法犯罪活動和各類滲透顛覆破壞活動。始終保持對各類違法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重點打擊電信詐騙、盜搶騙、黃賭毒等突出違法犯罪,抓好監管場所規劃布局建設。統籌好經濟安全工作,防范化解金融、房地產等重點經濟領域風險,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高質量完成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各項工作,強化源頭管控與治理,突出抓好食品藥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能源、水上交通、特種設備、煙花爆竹、工貿行業、城市建設和運行、電力、農業機械、漁業船舶及旅游業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落實監管責任,消除監管盲區和漏洞。健全應急指揮、應急預案、應急救援力量、應急救援裝備和救災物資保障、鎮村應急管理、應急管理責任體系以及實施一體化應急響應運行機制,加快推進智慧應急指揮平臺和應急物資倉庫建設。

(三)全面提高自然災害防御能力。深入實施地質災害綜合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加快497處在冊及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工程治理。優化三防體制機制,完善水旱災害防御體制機制和方案預案體系,推動水旱災害防御標準化建設工作。構建反應靈敏、高效運作的森林防滅火應急聯動機制,落實各項森林火災綜合防控措施。認真做好綜合減災示范社區、防震減災示范學校等示范創建工作,高標準完成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風險普查工作任務。

(四)著力增強社會治理效能。統籌推進法治河源建設,貫徹落實“一規劃兩綱要”,推進實施“1+7+N”法治建設創新工程,積極開展法治政府示范創建活動。完善重大行政決策配套制度,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健全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糾紛綜合機制,加快“全國首個司法所”建設進度。推進社會治理多網融合,加快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社會治理要素數據化、治理數據標準化,加強城市安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改革,抓好基層民主自治,完善村民議事決策制度,開展村級議事協商試點工作;創新城鄉社區治理方式,建成社區治理創新示范點,完善社區綜合服務體系建設。

 

附件:1.河源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指標表

2.河源市2022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表

3.河源市2022年重點前期預備項目計劃表

 


附件1

河源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指標表

類別

指標名稱

絕對值計算單位

2020年
(統計年鑒數)

2021年

2022年計劃

絕對數

增長(%)

絕對數

增長(%)

絕對數

增長(%)

經濟

發展

地區生產總值

億元

預期性

1102.74

1.3

1273.99

8.0

6.5左右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億元

預期性

212.8

6.3

240.26

8.7

10以上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億元

預期性

280.8

2.2

349.53

12.5

8左右

建筑業總產值

億元

預期性

138.7

0.3

160.89

16.0

8.5左右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預期性

38802.26

1.8

7.0

6左右

固定資產投資

億元

預期性

848.74

5.1

8.9

8左右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

預期性

360.7

-6.7

387.62

7.5

6.5左右

進出口總額

億元

預期性

293.3

-3.2

304

3.6

正增長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億元

預期性

79.8

3.0

84.29

5.6

5左右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預期性

102.6

2.6

100.4

0.4

103.0

3左右

接待旅游者人數

萬人次

預期性

635.4

-29.2

699.2

10.0

790.1

13.0

旅游總收入

億元

預期性

53.3

-43.0

58.7

10.0

66.3

13.0

經濟

發展

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

%

預期性

49.4

[2.0]

50.0

[0.6]

51.0

[1.0]

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制造業增加值比重

%

預期性

53.1

[-4.7]

53.2

[0.1]

53.3

[0.1]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

預期性

48.5

[1.0]

49.5

[1.0]

50.5

[1.0]

創新

驅動

研發經費投入

億元

預期性

4.26

9.79

4.69

10.0

5.2

10.0以上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例

%

預期性

11.1

[-1.7]

11.3

[0.2]

11.5

[0.2]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制造業增加值比重

%

預期性

36.2

[-6.9]

37.0

[0.8]

37.2

[0.2]

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

預期性

1.85

[0.05]

2.54

[0.69]

2.90

[0.36]

民生

福祉

常住人口規模

萬人

預期性

283.56

284

286.0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預期性

22291.1

5.9

24627

10.5

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預期性

36417

27000

25000

城鎮登記失業率

%

預期性

2.6

3.0

3.0

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預期性

2.43

2.49

[0.06]

2.65

[0.06]

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

預期性

0.94

1.02

[0.08]

1.20

[0.18]

人均預期壽命

預期性

77.8

78.0

[0.2]

78.3

[0.3]

民生

福祉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

預期性

90

91

[1.0]

92

[1.0]

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

%

預期性

99.0

109.0

[10.0]

106.0

[-3.0]

綠色

轉型

單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

約束性

8.32

以統計數據為準,

暫無法預測

完成省下達指標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

約束性

4.85

碳強度以年度為單位統計,

暫無法預計

完成省下達指標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

%

約束性

98.9

96.7

完成省下達指標

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占地表水比例

%

約束性

100

100

100

森林覆蓋率

%

約束性

73.18

[0.02]

73.19

[0.01]

73.20

[0.01]

安全

保障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萬噸

約束性

80.16

80.20

80.00

能源綜合生產能力

萬噸標準煤

約束性

97.30

56.91

99.83

 

備注:1.[]為累計數。

2.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建筑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般公共 預算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實際統計數據,其余指標為預計數


河府[2022]7號附件2、3.河源市2022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表.xlsx



日韩三级影院| 围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91蜜桃在线免费视频| 激情综合网最新| 麻豆精品久久久| 日本高清精品| www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天天97| 在线a人片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深爱激情|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好看的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77777最新版本| 精品久久久国产| 亚洲精品高潮| 日韩在线成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电影《睫毛膏》| 四季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日韩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w女人spa| 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成人自拍高清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av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第一区综合| 亚洲午夜久久久|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1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极品白浆推特女神在线观看| 337p亚洲精品色噜噜| 免费av小说|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麻豆| 麻豆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资源| 欧美jizz19性欧美| 欧美在线网站| 国产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性久久久久久久| 女人成午夜大片7777在线| 日韩av免费观影| 欧美一区午夜精品| 精品美女调教视频| 香港伦理在线| 国产91欧美| 成久久久网站| 日本最新不卡在线| 91在线国内视频| 精品久久久国产| 日本欧洲一区| 国产传媒在线| 久久精品色综合| 国产第一亚洲| 国产精品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成视频年人免费看黄网站| 91在线云播放| 天天色 色综合| 开心丁香婷婷深爱五月| 久久av色综合| 一区二区美女| 美女尤物国产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资源| 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app| 欧美一区二区性放荡片| 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高清在线视频| 电影天堂国产精品| 懂色av一区| 色狼人综合干| 日韩a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 在线观看日韩电影| 成人动漫在线免费观看| 99tv成人影院| 免费看的黄色欧美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小说| 免费黄视频网站| www.26天天久久天堂| 欧美婷婷在线| 综合久久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天天干人人干| 欧美男女交配| 亚洲高清毛片| 亚洲色图在线视频| 如如影视在线观看经典| 亚洲欧洲二区| 蜜臀久久久久久久| 国内久久婷婷综合| 91久久久免费一区二区| 成人欧美亚洲| 日日夜夜精品视频天天综合网| 嫩草在线视频| av不卡一区二区| 美女视频黄 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 欧美tk丨vk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在线播放精品| 午夜影院久久久| 黄色一级片在线观看| 日韩黄色大片网站| 国产精品白丝在线| bdsm精品捆绑chinese女| 91欧美极品| 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麻豆成人综合网| 婷婷丁香久久五月婷婷|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高清久久|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高| 97影院在线观看| 卡一精品卡二卡三网站乱码| 91免费视频大全| 天堂男人av| 伊人成综合网yiren22|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女国产乱| 69日本xxxxxxxxx49| 亚洲人成777| hitomi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网站观看9久| 激情视频极品美女日韩| 久久午夜国产精品| 欧洲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视频在线| aa亚洲婷婷| 久久综合网色—综合色88| 日韩午夜精品视频|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视频| 99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很黄的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播放|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偷拍| 黄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在线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91丝袜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日韩|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 欧美亚男人的天堂|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观看|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精品| 日韩av资源| 亚洲一区网站| av手机免费观看| 久久理论电影| 正在播放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美女| 色老汉一区二区三区| 24小时成人在线视频| 中文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丁香花在线电影| www.欧美日韩| 99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视频app| 福利成人在线观看| 看电视剧不卡顿的网站| 在线免费国产视频| 久久精品30| 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aa国产精品| 美女被人操视频在线观看| 色猫猫成人app| 久久久精品人体av艺术| av毛片在线免费| 99re在线精品| 国产www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av资源站| 久草在线视频福利| 91老师国产黑色丝袜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av| www 日韩| 日韩理论电影大全|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多人混战 |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在线| 成人高清av在线| 国产精品—色呦呦| 欧美激情在线看| 国产精品99| 午夜a成v人精品| 久久久伦理片| 91精品国产美女浴室洗澡无遮挡| 婷婷综合久久| 在线影院福利|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福利影视| 精品久久久久人成|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成v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伊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欧美综合网| 超碰成人久久| 日本粉色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