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廣東認真貫徹落 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 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應對疫情等超預期因素沖擊, 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極力克服短期內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 行引發的生產經營成本高企、虧損加劇和利潤下降不利影響,大力 實施保供穩價和減稅降幅政策,助力汽車、新能源和醫藥等產業加 快發展、做大做強,為全省工業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運行特點
(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近四萬億,全年增幅趨緩。
2022 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 39533.52 億元,總 量逼近四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 1.6%。從季度看,受疫情、 產業鏈供應鏈短期沖擊和需求不足等多方面影響,全省規模以上 工業增加值增幅呈現前高后平走勢,一季度增長 5.8%,上半年 增長 3.5%,前三季度增長 3.4%,全年增長 1.6%。從月度看,在 汽車、醫藥等行業快速增長的帶動下,2 月增長 15.7%,3 月增 長 6.2%,實現開門紅;4 月份以來,先后受深圳、上海等地疫情 影響,廣東工業產業鏈供應鏈受到較大沖擊,工業生產增幅放緩, 4—6 月分別增長 0.8%、1.8%和 1.7%;7 月開始,產業鏈供應鏈 逐步恢復,工業生產企穩向好,當月增幅穩步回升,7 月增長 1.1%、8 月增長 1.4%、9 月增長 5.5%;10 月份以來,省內疫情 形勢嚴峻復雜、消費電子行業周期性下行、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和 房地產產業鏈相關行業持續低迷,10 月下降 0.1%,11 月下降 3.9%,12 月下降 3.8%。
(二)制造業支撐作用減弱,行業增長面不足五成。
一是制造業拉動作用減緩,采礦業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 生產和供應業增幅回落。2022 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中,采礦 業增加值 1129.82 億元,同比增長 4.6%,增幅比上年回落 0.9 個百分點;制造業增加值 35608.43 億元,增長 1.3%,增幅回落 7.2 個百分點,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1.1 個百分點, 拉動力減弱 6.6 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增加值 2795.27 億元,增長 5.3%,拉動力減弱 0.8 個百分點。
二是行業增長面不足五成,汽車、醫藥等行業增長較快,電 子、電氣和房地產相關行業較為低迷。2022 年,全省在產的 39 個行業大類中,19 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為 48.7%。 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情況較好,汽車制造業增長 20.8%;疫情 相關醫藥和醫療設備需求較大,醫藥制造業增長 15.1%;消費電 子周期性下行,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 1.1%; 家電消費需求不足,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 2.8%;房地產 市場景氣度較低,相關行業持續低迷,家具制造業下降 5.3%,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 5.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 5.2%,金屬制品業下降 4.1%。
(三)工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現代產業占比穩中有升。
一是先進制造業占比穩步提高。2022 年,全省先進制造業 增加值 21792.10 億元,增長 2.5%,增幅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高 0.9 個百分點,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1.4 個百分點, 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 55.1%,比上年提高 0.9 個百分 點。其中,先進裝備制造業增長 9.6%,增速比全省先進制造業 快 7.1 個百分點;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增長 12.5%,增速 比全省先進制造業快 10.0 個百分點。從產品產量看,新能源汽 車增長 142.3%,充電樁增長 91.2%,風力發電機組增長 52.7%, 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增長 43.1%
二是高技術制造業占比近三成。2022 年,全省高技術制造 業增加值 11836.18 億元,增長 3.2%,增幅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 高 1.6 個百分點,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1.0 個百分 點,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 29.9%,與上年持平。其中, 醫藥制造業增長 15.1%,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增長 12.6%, 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 8.3%,合計拉動全省高技 術制造業增長 2.3 個百分點。從產品產量看,醫療儀器設備及器 材增長 26.9%,數字程控交換機增長 49.1%,虛擬現實設備增長 52.5%,5G 智能手機增長 10.2%,光纖增長 86.6%。
(四)國有企業增長較快,大中型企業支撐作用減弱。
一是國有控股企業增長較快,外資企業增速較低。2022 年, 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 7013.02 億元,增長 4.7%,增幅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高 3.1 個百分點;股份制企業增 加值 25227.95 億元,增長 2.2%,增幅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高 0.6 個百分點;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 13735.70 億元,增 長 0.9%,增幅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低 0.7 個百分點。
二是大中型企業拉動作用減弱,小微型企業下降。2022 年, 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中,大型企業增加值 18680.70 億元,增長 4.6%,其中百強企業增加值 12456.88 億元,增長 7.7%,拉動全 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 2.2 個百分點;中型企業增加值 8867.42 億 元,增長 1.6%,大中型企業合計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 2.5 個百分點,比上年減弱 2.9 個百分點;小微型企業增加值 11985.41 億元,下降 2.3%,拖累全省工業經濟增長。
(五)規模以下工業穩健運行,全年平穩增長。
2022 年,廣東持續推進一攬子幫扶小微企業的政策落地落 實,小微企業普遍享受到政策紅利,生產經營平穩向好,全年規 模以下工業增加值 3867.70 億元,同比增長 3.5%,增幅比上半 年提高 0.3 個百分點,與前三季度持平。分行業看,在產的 40 個行業大類中,37 個行業營業收入實現增長,增長面為 92.5%。 總量占比最大的三個行業保持增長,金屬制品業營業收入增長 3.8%,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 7.4%,橡膠和 塑料制品業增長 9.9%,為全省規模以下工業平穩運行提供有力 支撐。同時,通用設備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長 8.8%,汽車制造業 增長 19.3%,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增長 5.2%,為全省規模以下 工業增長發揮重要作用。
二、對策建議
2023 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 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全省上下要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經 濟工作會議和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落實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 當家戰略部署,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推動全省工業經濟高質 量發展上新臺階。
(一)加強關鍵技術突破,壯大產業集群規模。
持續加大工業投資力度,加強技術創新,攻克核心技術,通 過鼓勵龍頭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等單位加強對關鍵技術的 研究和成果應用,發現新的增長引擎,搶占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 點。壯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推動新一代電子、智能制 造、綠色石化、汽車等龍頭行業不斷壯大,穩定全省經濟增長面; 深挖智能機器人、新能源、區塊鏈、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展潛能,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核心競 爭力,實現全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地區聯動,大市帶小市,助力地區均衡發展。
一是珠三角各市要利用原有產業分工特點,充分利用地理、 人才、技術、設施等多方面優勢,壯大龍頭企業,引進大企業、 開發大項目,挖掘城市亮點,打造城市產業新名片,推動升級產 業結構,形成新的特有產業優勢。二是深入開展制造業產業轉移, 縮小地區發展差距。鼓勵珠三角核心區制造業向粵東西北地區轉 移,分散生產經營風險,實現資源優化,靠近消費者市場,減少 運輸成本與限制,實現產業鏈、科研創新一體化發展,推動大市 帶小市,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共同實現做強做優做大。
(三)切實解決企業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一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解決訂單不足問題。要通過開展 市場調研,根據用戶需求加強研發產品搶占市場,維護增加用戶黏性,形成穩定訂單來源。充分利用自貿區、大灣區、保稅區等 競爭優勢,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打開國內外市場, 提高市場占有率。二是加大對企業支持力度,切實解決原材料短 缺和成本高企難題。要加強重點支柱產業上下游產業布局,完善 制造業和相關生產服務業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提高核心產品可 替換程度,降低對國外、省外的原材料、關鍵零配件的依賴,發 展新能源、清潔能源,減少用能成本。三是留住基本勞動力,引 進高端人才,解決用工難題。加強人才引進力度,提高成果轉化 獎勵,加大專利保護力度,提高研發效率,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做 好住房、醫療、教育等基礎配套設施的保障工作。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