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拓展投資空間扎實推進投資增長
2023年,河源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著力拓展有效投資空間,抓項目、擴投資、穩增長,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大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全力拼經濟、拼項目、拼發展,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2023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全省平均水平8.5個百分點,居全省各市第二位。
一、投資總體運行情況
(一)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2023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長1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0.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整體延續較快發展態勢。從主要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3.3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4.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1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7.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6.2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上年同期縮窄43.2個百分點。
(二)投資結構不斷優化。2023年,全市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為3.7:39.9:56.5,與上年同期相比,第二產業投資占比提高6.9個百分點,規模進一步擴大,第一產業投資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規模保持相對穩定,第三產業投資占比降低。從增速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57.2%,比上年同期提高102.7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4.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1個百分點,高于全部投資23.1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年同期縮窄30.8個百分點,拉低全部投資增長1.7個百分點。
(三)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繼續加快。2023年,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3.3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4個百分點。例如,長深擴建、梅龍鐵路、國道G205線河源市熱水至埔前段改線工程、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東段工程、河源市高新區基礎設施工程及配套、水產業園(一期)、紫城工業園二期基礎設施(含二期安置區)、河源國家高新區跨江產業園基礎設施及配套、藍塘產業新城一期基礎設施(含安置區)配套項目等本年完成投資超億元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5.7%,反映出大型基礎設施帶動了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的穩步回升。
分行業看,在粵港澳大灣區500千伏外環東段工程、2023年配網基建、河源市熱力發電廠、龍川縣政府控制的屋頂光伏資源特許經營、東源縣政府控制的屋頂光伏資源特許經營等電網和光伏項目的拉動下,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174.2%,拉動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8.6個百分點;在國家管網集團廣東省天然氣管網縣縣通工程興寧-和平-連平項目的拉動下,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9703.8%,拉動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8個百分點;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同比增長3.3%,拉動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3個百分點。分縣區看,五縣三區中有4個縣區基礎設施投資實現正增長,分別為連平縣(103.1%)、源城區(23.2%)、紫金縣(19.8%)、和平縣(8.6%)。
(四)大項目發揮穩投資穩增長關鍵支撐作用。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近年來,河源市堅決落實省委關于制造業當家的部署要求,大抓招商引資,大興項目建設,全市上下形成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良好發展態勢。2023年,全市計劃總投資超億元以上項目432個(不含房地產),比去年同期增加27個,項目個數同比增長6.7%,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10.8%,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3.7%,拉動全部投資增長6.9個百分點,對投資增長貢獻率達到62.7%,億元以上大項目是全市投資持續穩定增長的關鍵支撐。
(五)制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2023年,全市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7.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6.2個百分點,高于全部投資6.8個百分點,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占全部投資比重達到28.6%,拉動全部投資增長4.8個百分點。源城區水主題產業園、喬豐河源生產基地、眾拓光電高頻低損耗A1N基體聲波濾波器關鍵材料及器件產業化、河源市艾佛光通科技有限公司濾波器生產研發基地、華潤怡寶華南河源生產基地項目一期等制造業本年完成投資額排名前十的項目合計完成投資39.25億元,同比增長18.9%,拉動制造業投資增長3.5個百分點。
(六)民間投資增速趨穩結構向好。2023年,全市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3.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8.8個百分點,高于全市投資增速2.2個百分點。其中,全市民間項目投資同比增長22.7%,高于全部投資增速11.7個百分點,民間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3.8%,降幅比上年同期縮窄45.8個百分點。
民間投資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68.2%,高于全行業增速255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增長210.6%,高于全行業增速197.4個百分點;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158.4%,高于全行業增速145.2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10.8%,高于全行業增速97.6個百分點;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82.5%,高于全行業增速69.3個百分點。
二、工作建議和措施
(一)盤活存量,全力加快項目建設。一要盤活在庫項目存量。各級政府及項目主管單位全面排查轄區在建項目入統情況,對推進緩慢的項目列出問題清單,加強督導,精準協調,打通項目推進中的難點、堵點,抓住有效施工時段,搶工期、趕進度、補欠賬,爭取形成更多投資實物量。二要盤活招引項目存量。要緊盯招商項目開工率、資金到位率,健全制度機制,加強行業主管部門協調力度,為項目建設提供各類要素保障,強化責任要求,密切聯系,精準解決審批慢、基礎設施不配套、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實際問題,大力推動招商引資項目從“紙面”落到“地面”。
(二)引入增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一是聚焦國家、省重大戰略、著眼重點領域鍛長板、補短板,集中精力謀劃項目、包裝項目,儲備一批中央預算內、地方專項債和一般債投資項目,力促一批新簽約項目早落地、早開工、快推進,盡快形成新的投資主體,迅速擴大投資增量。二是圍繞基礎設施、重點產業領域,提出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項目,優化營商環境,出臺優惠政策,實行全周期服務機制,落實項目責任制,強化要素保障,及時解決“堵點”“卡點”問題,全面提升項目建設便利化水平,以優質高效服務推動項目加快落地、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三)提高質量,夯實項目投資基礎工作。一是加強資料收集。嚴格貫徹落實關于投資領域入庫管理的各項規定,進一步規范項目入庫材料,加大項目入庫審查、抽查、核查力度,夯實源頭數據質量,確保投資項目客觀真實規范。二是加強業務培訓。要加強對新入庫項目企業負責人、統計人員的常態化業務培訓,從項目入庫管理、聯網直報操作流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業務等各方面,進行講解和實操演練,確保基層統計調查單位數據質量。三是加強項目核查。進一步規范投資領域統計數據填報依據,促進統計調查對象建立健全統計原始記錄,提高數據填報的規范性、科學性和可核查性。加強投資項目現場核實力度,確保每個投資項目真實可信。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