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企業是全市重要的經濟實體,是主要經濟指標的重要支撐,也是反映全市經濟總量的重要體現,更是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保障。我市嚴格按照一套表調查單位審核認定標準,嚴格審核流程,嚴把質量,狠抓落實,圓滿完成了1-6月月度調查單位的審核確認與上報工作,情況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24年6月,在統計云工作平臺中,我市一套表在庫“四上”調查單位數為146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單位數646個,占全市單位數的44.2%;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建筑業單位數分別為119個和231個,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9.3%、15.5%;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單位數133個,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3%。(見下表)
二、“四上”調查單位增減變動情況
(一)入庫情況。2024年1-6月,全市新開業和投產“四上”調查單位入庫共納入41個,比上年同期增加8個,增長24.2%。(見下表)
從行業看:工業14家,建筑業12家,批發零售業5家,住宿和餐飲業2家,房地產開發經營業6家,服務業2家。
從區域看:源城區12家,紫金縣1家,龍川縣5家,連平縣2家,和平縣2家,東源縣3家,高新區11家,江東新區5家;其中高新區、江東新區、紫金縣與去年同期入庫企業數相比分別增加了8家、4家和1家。
1-6月全市“四上”調查單位入庫情況表
(二)退庫情況。2024年1-6月,退出“四上”調查的單位共34家。(見下表)
從行業看:工業2家,建筑業4家,批發零售業2家,房地產開發經營業24家,服務業2家。
從區域看:東源縣10家,紫金縣9家,和平縣7家,源城區5家,龍川縣2家,連平縣1家。
1-6月全市“四上”調查單位退庫情況表
三、存在問題
1-6月,我市“四上”調查單位入庫形勢不容樂觀,在全省及粵東西北地區排名末位,說明我市企業培育力度和工作機制不足。同時,由于政策性關停和企業經營下滑等客觀因素影響,退庫單位數量較多,全市在庫“四上”企業數量凈增緩慢。
(一)部分企業生存周期較短、穩定性不夠。一是因經營管理不力、產品創新乏力,企業經營的產品和服務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困境較多。二是全市退庫企業占在庫企業比重的2.3%,高于肇慶(1.9%)、清遠(1.8%)、揭陽(1.3%)、茂名(0.3%)等市。企業平均生存周期過短,意味著創業成本偏高,社會效率低下,難以形成以技術、資本等為核心的競爭力,以至于穩定性差。三是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缺少核心競爭力,對于后續市場活力提升、經濟發展支撐力度較弱。
特別是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受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受到沖擊較大,1-6月入庫6個單位,退庫24個單位,凈減少18個單位。與去年同期比,在庫單位減少17個,同比下降11.3%。
(二)行業分布不均衡。2024年上半年我市新增“四上”企業從行業看,主要集中在工業、建筑業和房地產業,三個行業單位數合計占比78.1%,接近八成。其他行業數量較少,如服務業僅2家,分布不均衡。
(三)縣區發展不平衡。2024年上半年,全市五縣三區新增“四上”企業41個,其中僅源城區和高新區新增企業數量是10家以上,其他縣區數量較少,紫金縣新增企業數量最少,只有1個,與最多的源城相差10個。各縣區新增“四上”企業數量差距較大,發展極不平衡。
(四)“四上”企業培育成效不明顯。一是企業入庫積極性不高,怕入庫后稅賦增加,要履行聯網直報工作義務,增加工作任務,主觀上不愿入庫。二是部門重視程度不夠。個別地區和部門對組織“四上”企業申報的主動性不高,對符合申報條件的單位缺少調查摸底、獎勵政策宣導,牽頭部門與配合部門未能真正發揮職能作用。三是“個轉企”“小升規”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受經營成本增加、個體經營者認識不足等原因影響,部分規模較大的個體戶不愿進行轉型升級,導致無法將其納入培育名錄。
四、對策建議
(一)筑牢企業根基,提升企業內生力。企業作為一個市場經濟生命體,存在生命周期,企業可以通過變革實現再生,從而開始一個新的生命周期。一是通過提高企業經營者素質,練好內功,優化管理,增強抵抗市場風險能力;二是科學制定企業發展規劃,適時根據市場變化調整企業發展方向;三是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增強抗風險能力、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促進可持續發展。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激發市場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落實各級促消費政策措施,助力市場主體恢復生機、增強后勁;落實稅收優惠等扶持企業發展政策,加強監測預警和分析研判,及時發現并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加大企業融資支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揮“互聯網+”優勢,提高企業自身活力和競爭力。
(三)加大企業培育和申報力度,確保達標單位上規納統,認真做好“一套表”調查單位審核確認工作
各級各有關部門應及時了解國家、省統計局有關統計方法制度改革的新動向,了解“四上”單位的申報流程和申報條件,組織符合條件的單位及時報送申報材料,扎實推進“一套表”調查單位審核確認工作。
1、加強部門協調聯動。一是建立起“政府主導、部門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統籌安排,細化分工,發改、工信、商務、住建、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要聯合摸排,壓實各職責部門責任,做到入庫工作有保障。二是按照省“小升規”入統辦法,加強部門協調聯動,抓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新增入統工作的重大機遇,積極推動建立“黨委、政府全面領導,統計部門業務指導,行業主管部門分工負責,企業依法規范申報”的新增入統工作機制。
?。?、建立準“四上”企業信息庫。利用稅務、社保等部門的行政信息進行整理比對,篩選出符合“四上”標準的企業,并及時做好排查和企業入庫準備,使“四上”企業申報工作有的放矢。
3、縣區要制定年度內按季入庫規劃的具體實施方案,分梯次培育。市級行業主管部門對各縣區培育任務落實情況開展督導,對已達到規模的企業,要按季指導完善各項基礎工作和入庫條件,提高入庫工作成效。
4、縣區要利用“掃碼讀數”做好名錄維護更新工作。通過名錄更新維護發現預達標的企業并進行實時監測,做到應統盡統,促使達標企業盡快入庫。
(四)加強宣傳服務,強化業務培訓
1、加強統計法宣傳,統計人員不定期攜帶統計宣傳資料,向企業和經營戶發放宣傳資料,進行面對面的普法宣傳,講解統計法相關知識、依法統計、如實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和統計數據弄虛作假違法違紀行為帶來的嚴重后果。
2、提供入庫指導服務,協助企業了解申報流程、申報材料和時間節點,確保“四上”企業入庫數量和質量。同時,引導企業負責人和經營戶們自覺遵守統計法律法規,使企業自覺承擔統計報表義務,明確統計工作流程,消除企業戒備心理和抵觸情緒。
3、強化業務培訓,及時普及企業入庫的新變化和新要求,適時組織到先進地區學習觀摩,不斷提高“四上”企業入庫申報通過率。
(五)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加大培育扶持力度
1、對全年完成“四上”企業入庫目標的縣區,以及納入“四上”企業統計的單位和統計人員實行獎勵政策;對已達“四上”企業規模但拒絕入庫、刻意瞞報的企業,要加大執法檢查力度。
2、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對具有創新實力的民營企業,在資金和政策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對困難民營企業酌情給予減免或延遲繳納部分稅費,促進穩定就業。針對企業不愿申報的現象,明確財政部門整合出臺培育發展“四上”企業的獎補政策,積極動員和鼓勵其及時依法申報入庫。
3、加大培育力度,重點培育接近“四上”標準的企業;對已達到“四上”標準的產業活動單位和大個體戶,積極引導其注冊為法人企業,實現注冊登記的轉型升級。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