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及時、全面了解當前民營企業生產運行狀況,準確判斷宏觀經濟形勢、做好經濟運行提供決策依據。結合省統計局對我市民營工業企業的課題任務,7月,我們采取現場調研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形式,對全市三大門類合計10家規模以上工業民營企業進行快速調查和實地調研,從39個問題去調查我市工業企業運行狀況。從調查資料結果顯示,我市工業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緩中趨穩,企業對宏觀經濟及本行業發展的信心逐步增強。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業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
我市民營經濟廣布于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特別是工業經濟中,民營經濟可謂是“三分天下有其二”。2024年上半年,我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有505家,占全市比重達77.3%;實現工業增加值117.54億元,同比增長7.5%,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62.9%。
(一)多數企業產品價格上漲,訂單增加。上半年,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市民營工業經濟雖然受到內外市場需求減弱,遭遇了一定程度上的挫折,但危機之中也蘊含了發展機遇,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發展的信心持續增強,企業生產經營緩步回升,企業綜合生產經營狀況繼續保持發展向上的趨勢。調查資料顯示:上半年,民營企業主要產品價格比去年同期增長的達46.7%。其中:比去年同期增長超20%以上的占20.0%;同比增長0-20%以上的占26.7%。主要產品價格比去年同期同比持平的占40.0%,主要產品價格比去年同期同比下降的占13.0%。
在企業訂單方面,有20%的企業訂單同比持平;有26.6%的企業訂單同比減少;有53.3%的企業訂單同比增加。
(二)全年預期看好,綜合成本提高。受需求不足,經濟下行影響,企業在原材料、用工、運輸等成本方面全線上漲。在對本年度企業經濟經營預期上:有46.7%的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會提高;有20.0%的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會持平;有33.3%的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速會下降。
有60%的企業綜合成本費用比去年同期提高;有26.7%的企業綜合成本費用比去年同期持平;有13.3%的企業綜合成本費用比去年同期下降。
從企業利潤上看:利潤總額同比增速保持增長的占33.3%;利潤總額同比增速持平的占33.4%;利潤總額同比增速下降的占33.3%。
(三)自主研發不斷加強,國產設備仍需提升。近幾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并貫徹落實,推出了機器換人考核制度,促使我市工業企業機械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進一步深化,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程度顯著提高,企業自主研發不斷加強,設備國產化不斷提升。對此,調查資料顯示,在企業核心技術的來源上:有53.3%的企業有自主研發或引進和模仿(有53.3%的企業研發人員數占員工數比重超10%,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超2%的企業占60.0%);有46.7%的企業沒有研發團隊。
二、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雖然我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上半年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并成為工業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活力源和加速器。但是,內外市場需求萎縮,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各項成本不斷上升等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在調查問卷的眾多問題中,大部分企業認為有以下一些問題:原材料成本高,采購受阻;租金、稅費、社保負擔重;人工成本上升快;出口物流成本上升,物流配送不暢。
(一)原材料成本高。隨著物價上升,運輸成本加重,從而不斷推高原材料成本。據現場調研了解:在產成品出廠價格方面,53.3%的企業比上年同期上漲,40%的企業與上年同期持平,6.7%的企業比上年同期下跌。
在原材料購進價格方面,66.7%的企業比上年同期上漲,20.0%的企業與上年同期持平,13.3%的企業比上年同期下跌。
(二)用工成本攀升。隨著內陸地區加快發展,這些地方對勞動力需求逐漸加大,越來越多工人被留在原籍地區,外出務工人員減少,對人才需求形成一種競爭環境。同時隨著保險福利需求加大,企業招工難問題凸顯,熟練工人、技術人員更緊缺,這都要求企業增加工資吸引人才,企業用工成本越來越高。據調查資料顯示:有33.3%的企業認為招工難。
從招工的類型上看:企業目前最缺的人才依次是:有60%的企業需要普通生產工人、有20.0%的企業需要高級技術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有20.0%的企業需要營銷及其他崗位的人員。
(三)資金周轉困難。目前,我市處于轉型升級階段的民營企業無論是從產品、技術入手,還是從品牌、市場的培育入手,或是為了規范企業管理等,都需要投入大筆資金,而尚處于轉型升級前的企業在實力、資質、信用等方面很顯然無法與已進入成熟期的企業相媲美。由于資金來源渠道狹窄,民營企業貸款結構矛盾突出,制約了企業的擴張和后續發展能力。據調查資料顯示:有26.7%企業出現資金周轉困難,融資難等問題。
在融資需求方面:有66.7%的企業有融資需求,其中有很大資金缺口,急需融資的企業占22.2%、有33.3%的企業資金充裕,無需融資。
在融資難問題上:53.3%的企業因為抵押擔保不足,20.0%企業因為規模小,20.0%企業因為金融行業嚴監管政策,6.7%的企業因為其他原因。
三、對推動我市民營工業發展的建議
未來幾年,我們要充分估計經濟形勢的嚴峻性,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 在發展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民營企業的同時,培育壯大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民營企業集團、高科技民營企業。鼓勵民營企業加快發展積極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影響力的民營工業企業,鼓勵民營工業企業走規模化、集團化、品牌化道路。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也是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市民營經濟還屬于粗放的增長模式,質量、效益低下,不僅制約自身的進一步發展,也阻礙我市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市民營工業企業必須提高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首先,民營企業必須正確處理模仿創新和自主創新的關系。對于處于發展初期,資金、技術、人才短缺的民營企業來說,模仿創新是企業獲得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而對于已經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和人才資源的民營企業,則要在通過自主創新,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從而確立市場競爭優勢。其次,要以市場為導向,緊緊圍繞市場需求,發揮民營企業反應靈活、貼近市場的優勢,根據市場反饋信息,不斷改進產品,不斷創新技術。最后,政府要加大對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扶持力度,對于具有領先水平的技術創新的企業,要在金融、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同時要做好創新技術的保護,創造有利于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法制環境。
(二)拓寬融資渠道,抓好投資融資工作。要加大對企業和產業發展資金需求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金融政策,拓寬融資渠道;要進一步完善和健全中小民營企業信用擔保和再擔保體系建設,研究設立中小民營企業信用擔保基金,鼓勵擔保機構為中小民營企業提高優質的擔保服務;積極推動建立多元化的產業投資體系,探索進行股權投資,引進基金投資公司,培育和扶持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增強直接融資能力;支持民營企業以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探索發展創業風險投資、私募股份投資、中小企業集合債券、中小企業集合中期票據等直接融資方式;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鼓勵和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扶持力度,積極探索成立為民營企業服務的民營企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及金融服務組織;要支持、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上市直接融資。
(三)增強品牌意識,打造名牌企業。品牌是企業的形象,是企業質量、技術、管理、信譽和文化的結晶,也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最有力武器。當前,我市民營工業企業的薄弱環節之一就是品牌缺失,很大一部分企業從事低層次、粗加工生產活動,處于價值鏈的末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低下。因此,政府要創建和優化企業品牌生存、發展的法制環境,嚴格執行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品牌宣傳活動,推廣優秀名牌產品和品牌企業。完善各類產品的質量標準體系,推行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提高民營企業的產品質量意識;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各種假冒偽劣商品;加快以中介信用體系、銀行信用體系、服務信用體系和社會保障信用體系為主要內容的信用體系建設,整合政府各職能部門的企業信用信息,構建統一平臺,凈化市場環境,增強民營經濟競爭力;提高創新能力,實施名牌戰略。突出項目建設,加快技術改造,提高裝備水平,在加快新產品開發的同時,著力培育一批市場前景好、占有率高、具有一定競爭能力的品牌產品,爭創國家和省名牌,以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