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生產環節濕粉類食品安全的日常監管,做好對米酵菌酸毒素食品安全風險有效防控,3月25日,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市、縣區61名監管人員和24名濕粉類食品小作坊從業人員參加省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環節“濕粉統一查”專題培訓。
培訓會中,省食品檢驗所專家結合新修訂的《廣東省“濕粉統一查”行動工作手冊》內容,重點分析了“濕粉”類食品中椰毒假單胞菌的污染來源、生物特性和中毒風險,并在科學研究和實踐論證的基礎上,針對生產銷售過程中的倉儲、蒸粉(熟化)、冷卻、切粉稱量、清洗消毒、包裝標識、運輸等7個關鍵控制點提出詳細的風險防控措施,便于從業人員理解如何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并提高監管人員日常監督檢查的針對性。
據了解,河粉、腸粉、粿條、瀨粉等“濕粉”類食品在高溫潮濕天氣下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引發食物中毒事件。“濕粉”類食品是我市重點監管的高風險食品,自去年10月份以來,我市已持續開展了半年的“濕粉統一查”行動,每月的第一個工作日開展濕粉類食品生產經營和執法統一行動,共出動檢查人員428人次,檢查相關生產單位69家次,經營單位215家次,立案查處3家違法生產經營單位,關停取締6家不再具備生產條件的小作坊。通過集中力量針對濕粉類食品生產經營行業開展大檢查,市場監管部門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大風險隱患排查力度,有效消除食品安全風險,防范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市局食品生產科吳水平供稿)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