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董偉偉 近日,《河源市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實施方案(2017—2020年)》(下稱《方案》)出臺,明確提出,將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增強所有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
特殊群體獲取金融服務將更加便捷
《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起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普惠金融服務和保障體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增強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顯著提升金融服務滿意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特別是要讓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殘疾人、老年人等及時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使我市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得到穩步提升。
尤其是在加大對特殊群體金融扶持方面,《方案》提出,將提高金融服務可得性,加大對城鎮低收入人群、困難人群以及農村貧困人口、創業農民、創業大中專學生、殘疾勞動者等初始創業者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對特殊群體的無障礙金融服務。
對此,《方案》要求,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吸收社會資本投入,推廣婦女創業、青年創業、大中專畢業生創業等小額擔保財政貼息貸款業務;推廣金融扶貧小額信貸業務,對符合貸款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原則上不超過5萬元、期限3年以內的貸款,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扶貧特色優勢產業;引導有條件的銀行機構設立無障礙銀行服務網點,完善電子服務渠道,為殘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無障礙金融服務。
基本實現鄉鎮有機構村村有服務
《方案》明確提出,要健全多層次廣覆蓋的普惠金融機構體系,基本實現鄉鎮有機構、村村有服務,鄉鎮一級基本實現銀行物理網點和保險服務全覆蓋,鞏固助農取款服務村級覆蓋網絡,提高利用效率,推動行政村一級實現更多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拓展城市社區金融服務廣度和深度,顯著改善城鎮企業和居民金融服務的便利性;推動移動支付在各公共服務領域的全面應用。
《方案》要求,在全市農村地區全面開展農村普惠金融,全面推動建設縣級綜合征信中心、信用村、鄉村金融(保險)服務站和鄉村助農取款點“四個基本平臺”。今年底,各縣區全部建成縣級綜合征信中心,符合條件的村全部建成信用村,鄉村金融(保險)服務站和鄉村助農取款點100%覆蓋所有村;到2020年,全市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四個基本平臺”建設成果得到廣泛應用,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死角全部消除。
信息來源:信息中心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