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市住建局獲悉,《河源市城市紫線規劃(2016—2020)》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草案》)已編制完成,并進行公示。該規劃旨在進一步強化我市文物古跡保護工作,延續城市文化傳承。
城市紫線是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的歷史文化街區和省政府公布的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范圍界線,以及歷史文化街區外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護的歷史建筑的保護范圍界線。
此次城市紫線規劃范圍為《河源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所確定的城市重點發展區范圍,包括源城區、東源縣仙塘鎮和新港鎮、江東新區建設管轄范圍內的臨江鎮和古竹鎮,總面積約為933平方公里。規劃的劃定對象為規劃范圍內的縣級以上掛牌保護的歷史建(構)筑物,包括古建筑、古亭橋、古墓葬共3類。
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規劃目標是實現對我市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和對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強化山水相應的城市形象,提高河源城市文化品位;推動城市文化建設和社會綜合發展,提升河源的區域城市地位。
《規劃草案》指出,至2020年,共劃定城市紫線18處,包括龜峰塔、李燾故居、上城草行丘屋、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紫金支隊隊部舊址、賓公家塾等古建筑12處,鳴鳳亭等古亭橋2處,以及鄺愈平墓、鄺妃墓等古墓葬3處。
《規劃草案》強調,保護范圍內不得改變文物原狀,不得拆除或改建原有建筑、遺跡及其附屬建筑物,不得破壞、挖掘原有文物,不得添建、新建(構)筑物或其他工程。在保護范圍內進行相關的建設活動不得破壞原有風貌,且建筑物外觀造型、體量、色彩、高度、材質均應與保護對象相適應;對文物開展維護、修繕、整治、新建等活動,需經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及文物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及監督下進行。(河源日報訊 記者 高芳芳 通訊員 魯仲)
信息來源: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