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要求,進一步發揮家政服務業吸納貧困地區富余勞動力的作用,結合商務部等國家部委開展的“百城萬村”家政扶貧工作,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精準扶貧的要求,通過政企共同努力,完成家政企業與貧困地區對口部門的對接,通過市場機制引導貧困地區富余勞動力到家政服務需求大的城市從事家政服務,實現貧困地區富余勞動力工作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明顯改善。
二、基本原則
試點先行,分步實施。在2017年廣州家政扶貧試點工作的基礎上,2018年至2020年,珠三角對口幫扶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在對口幫扶地區開展家政扶貧工作,同時與我省粵東西北貧困地區開展家政扶貧對接,深入開展省內扶貧。
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加強政府各部門間協調與合作,建立協調機制,研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形成工作合力。各有關市與對口幫扶地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明確相應責任,共同抓好落實。參與扶貧的家政企業要主動與貧困地區對接,以市場化手段開展招聘、用工等工作。
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貧困地區、結對幫扶干部要堅持從幫扶村、幫扶貧困戶實際出發,逐戶摸查了解情況,鼓勵有富余勞動力的貧困戶積極參與家政服務。家政服務企業要因地制宜做好培訓工作。
三、主要目標
把家政扶貧納入省內對口幫扶內容,到2020年全省家政扶貧要實現以下目標:推動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家政服務需求大的城市與中西部及省內對口幫扶市完成對接,貧困地區在粵從事家政服務人員人均年收入達到4萬元。
四、主要任務
(一)組織供需對接
1.建立家政扶貧對接關系。按照我省與中西部省份扶貧協作關系建立跨省家政扶貧對接關系,廣州市與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畢節市建立家政扶貧對接關系;深圳市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河池市建立家政扶貧對接關系;珠海市與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立家政扶貧對接關系;佛山市與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建立家政扶貧對接關系;東莞市、中山市與云南省昭通市建立家政扶貧對接關系。建立省內家政扶貧對接關系,其中廣州對接梅州、清遠,深圳對接河源、汕尾,珠海對接陽江、茂名,佛山對接湛江、云浮,東莞對接韶關、揭陽,中山對接肇慶、潮州。沒有列入對接名單的地市可結合實際參與扶貧工作。(6個幫扶市人民政府牽頭,省商務廳、扶貧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婦聯等部門及相關地市參與)
2.制定家政扶貧對接方案。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6市,在調查摸底本市家政服務需求量、所需家政服務工種等信息的基礎上,將對東西部省份家政扶貧工作與我省家政扶貧工作相結合,制定家政扶貧工作方案,明確相關部門責任分工,確立工作目標和任務,制定任務完成時間表,確保家政扶貧工作有序開展。(6個幫扶市人民政府)
3.做好家政扶貧對接工作。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6市組織家政服務企業深入貧困地區,免費提供所需崗位信息、政策咨詢、就業指導等就業服務,舉辦招聘會、供需見面會和宣講會,簽訂定向就業協議,招收家政服務人員。被幫扶地區要摸清本地區有意從事家政服務的富余勞動力情況,建立人員檔案,積極做好宣傳、動員工作,主動與大型家政企業商簽協議,培養家政扶貧帶頭人,為家政企業的培訓、招聘等活動提供支持。(6個幫扶市人民政府牽頭,省商務廳、扶貧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婦聯等部門及相關地市參與)
(二)加強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培訓
4.加強家政服務專業設置。支持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增設護理、老年人服務、營養與保健、烹飪、中醫康復保健等家政服務類專業,加強具有家政服務相關專業的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改善教學和實訓條件,發揮院校人才搖籃的作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
5.做好崗前培訓。鼓勵以“訂單培訓、定向就業”模式開展家政扶貧培訓工作。以商務部編寫的《家政服務入門》《家庭生活照料》《家庭保潔》《家庭烹飪》等為培訓參考教材,大型家政企業可結合市場需求調整培訓內容,重點培訓養老護理員、鐘點工、育嬰員(師)、母嬰生活護理員(師)等家政服務人員,以及餐飲、住宿、理發等其他生活服務領域從業人員。記錄存檔受訓人員培訓、考核等信息。培訓要堅持理論培訓與實操培訓并重,確保受訓人員考核合格后能順利從事家政服務,要堅持職業技能培訓與職業道德培訓并重,在提高業務技能的同時提升職業素養。(6個幫扶市人民政府牽頭,省商務廳、扶貧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婦聯等部門及相關地市參與)
6.開展從業人員再培訓。建立貧困地區來粵家政從業人員技能提升長效機制,鼓勵家政從業人員定期參加再培訓,持續提高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實現知識脫貧、技能脫貧。(6個幫扶市人民政府牽頭,省商務廳、扶貧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婦聯等部門參與)
7.健全職業保障機制。支持貧困地區在粵家政從業人員參與職業資質考試,對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貧困地區來粵家政從業人員,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申領相關職業培訓補貼(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負責)。支持企業為家政從業人員投保家政服務員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重大疾病險等商業保險(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保監局負責)。鼓勵家政企業對貧困地區富余勞動力從事家政服務墊支培訓費、崗前體檢等費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衛生計生委、財政廳負責)。對貧困地區來粵的家政從業人員,符合入戶條件的優先落實落戶政策,有序實現市民化(省公安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三)培育家政扶貧示范企業
8.降低家政企業經營成本。對參與家政扶貧的企業,要積極落實家政企業由員工制家政服務員提供家政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的政策(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負責)。對積極吸納貧困地區富余勞動力就業的家政服務企業,按當年購買商業保險的新吸納貧困地區富余勞動力人數給予支持(省財政廳牽頭,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保監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參與)。符合國家有關扶持小型微利企業、鼓勵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等稅收優惠政策相關規定的家政服務企業,依法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負責)。有條件的地市可探索建立家政服務產業園區(6個幫扶市人民政府負責)。
9.做好保障服務。探索建立政府、行業協會、企業聯動的工作格局,相關政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研究解決扶貧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行業協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協助相關政府部門做好協調工作,發動家政服務企業積極參與扶貧,組織企業開展專業培訓;家政企業直接與貧困地區開展對接,協助貧困地區開展家政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安排考核合格人員上崗就業(省商務廳、扶貧辦牽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婦聯參與)。探索解決貧困地區來粵家政從業人員的醫療衛生、子女就學、文化生活、住房保障等實際問題(省財政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公安廳、衛生計生委、教育廳、文化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參與)。鼓勵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行業協會(或社會組織)建立家政服務糾紛處理機制,為消費者、家政企業、家政從業人員提供公平公正的糾紛處理服務,加強人文關懷,豐富貧困地區來粵家政從業人員精神生活(6個幫扶市人民政府負責)。
(四)建立家政服務誠信體系
10.探索建立在粵家政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對家政從業人員的身份信息、健康證明、教育程度、職業培訓證明、所在家政服務企業、消費者評價及行政處罰記錄等登記造冊,將家政從業人員信用檔案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適時向社會公開。加強貧困地區來粵家政從業人員統計。(6個幫扶市人民政府牽頭,省商務廳、扶貧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婦聯等部門參與)
五、組織實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家政扶貧事關家政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事關人民福祉,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家政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集中資源,真抓實干,確保我省家政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二)加強組織領導。各部門要各司其職,根據部門職能加強協調,共同推進家政扶貧工作方案的落實。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地市要成立家政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動員有信用、有實力的家政服務企業積極參與,加強對企業的指導,確保貧困地區來粵家政從業人員實現就業。
(三)建立省級家政扶貧聯系機制。相關單位要加強聯動,建立家政扶貧聯系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做好涉及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文化生活、公共衛生、黨團組織和工會建設及婦女權益保障等相關工作。
(四)加強督促檢查。家政扶貧要堅持實事求是原則,防止弄虛作假。省級有關部門要不定期開展督查,認真查找家政扶貧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聽取基層干部群眾意見建議,不斷完善工作舉措,推動家政扶貧舉措落實。
(五)強化宣傳報道。深入挖掘家政扶貧示范企業和帶頭人的典型事跡,通過多種形式做持續性報道,廣泛宣傳家政服務業在促進就業、保障民生方面的重要意義,營造雇主與家政從業人員平等互敬、尊重家政從業人員的良好社會氛圍。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