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乍起,北國有些地方開始飄雪了,南方卻仍是艷陽高照,在和平縣南部的公白鎮,卻是在多種花卉、盆栽的點綴下,好似春光常駐般。和平縣公白鎮位于燈塔盆地現代農化農業示范區的北緣地帶,與燈塔盆地境內其他鄉鎮不同,對于公白鎮而言,鄉村振興不僅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更是在希望的田野上鋪展人民幸福畫卷、鄉村美麗畫卷的有效途徑。
美麗事業第一步: 以“美麗經濟”促鄉村振興 追溯起公白鎮的鄉村振興發展道路,其實就是一條“追逐美麗”的道路。 多年前,公白鎮的傳統產業是生豬養殖,該產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經營分散、污染嚴重,影響當地群眾的日常生活。多方考慮后,生豬養殖逐漸退出了公白鎮。為填補生豬養殖退出后的收入空白,加快經濟轉型發展,拓寬當地農戶增收渠道,公白鎮決定引進、扶持花卉小盆栽種植業,并將花卉小盆栽種植基地定在美塘、塘角、東聯3個村。引進的德福農業系集花卉、林木、苗圃、種苗研發與培育,農業技術開發推廣與應用,農業產業化示范種植與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其2021年產銷量達660萬盆,產值7200萬元。 東聯村花卉種植基地 花卉種植為公白鎮增添不少艷麗的顏色,還為公白鎮鞏固精準脫貧、發展鄉村振興鋪就前進的道路。從鎮街驅車到位于公白鎮塘角村的花卉種植基地,一路上滿滿都是各色庭院盆栽,紅的紅掌,綠的狼尾蕨,雖然小巧,但是勝在自然精致。龍頭企業德福農業和村集體幫助農戶發展種植花卉盆栽,為眾多家庭拓寬增收渠道。 公白鎮委副書記陳文麗表示,按照“干凈整潔鎮——生態宜居鎮——精品特色鎮”三步走的工作思路,公白鎮圍繞美麗圩鎮建設工作,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用心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把小型盆栽打造為公白特色產業。 在鎮委、鎮政府和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德福農業積極探索促進農業產業扶貧的長效機制,努力為村集體和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和可持續增收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他們培育扶持了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1個家庭農場主以及200戶農戶,帶著越來越多的村民養起了花,培育起了小盆栽。 德福農業負責人邱巍介紹,公司開發了與農戶合作共贏的“德福模式”,分別以資金入股分紅、租用大棚、自建大棚、就業務工等形式,帶動公白鎮當地群眾通過種植小型花卉盆栽增收致富,實現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無縫對接,達到了“1+1>2”的效果。公司位于公白鎮塘角村的花卉基地采用現代化農業設施大棚進行種植,配備相應的恒溫智能化調控設施,已經徹底改變了傳統農業“靠天 吃飯”的局面。 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基地”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形式,公白鎮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產業示范帶動普通農戶共同發展,將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同步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為創建全域旅游示范點、花卉產業特色小鎮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也將“美麗經濟”和“美麗鄉村”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創造美好生活。 行走在德福農業塘角村的種植基地中,花農們為正處于生長期的白掌澆水,十余個大棚中,種植了近十種盆栽品種,紅的艷麗,綠的嬌俏,頗為壯觀。據駐公白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下稱工作隊)李敢介紹,工作隊自去年7月進駐公白鎮,便多方面考察研究公白鎮花卉產業發展道路,自今年開始便大力支持德福農業在和平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智慧溫室農業區的1500平方米實驗室(種業基地)建設,實驗室完成后可實現年產花卉苗木、作物種子、瓜果蔬菜等優質無菌種苗6000萬株,可輻射周邊近200公里種業市場,可新增就業崗位120個。 美麗事業第二步: “小盆栽”撬動大財富 近年來,河源將燈塔盆地作為生態河源的“主戰場”、鄉村振興的“主引擎”。燈塔盆地內優質水稻種植、特色水果產業、南藥產業、油茶產業、生態康養、花卉苗木、生態養殖、綠色蔬菜、高山茶、有機水產養殖等十大基地快速發展,形成了“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和平縣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便提出,做優當地特色農業,必須搶抓燈塔盆地創建國家農高區機遇,加強政策、資金、用地等要素的對接和保障,充分利用和平片區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推動產業提質升級,著力打造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重要平臺。公白鎮堅持把發展花卉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發揮好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輻射能力,利用種養殖產業,多元化發展,有效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位于塘角村的公白花卉產業基地 市場上,花卉作為商品已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消費品,美麗生活的點綴品。在公白鎮,花卉是公白鎮當地農戶編織“致富階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麗事業”版圖中不可缺少的一塊。東聯村村民曾七妹和其丈夫自2018年回到家鄉時, 沒想過當時一盆小小的盆栽能為自己的生活帶來多大的變化。他們夫妻倆都是和平縣四季沐春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顧好大棚里的狼尾蕨、吊蘭等小盆栽。曾七妹說:“就是普通農民做的工作,但是我和我老公一年下來,收入接近18萬元。而且,老人小孩都在身邊,不用像以前一樣在外辛苦打工照顧不到家庭。” 公白鎮鎮村街道整潔有序 公白鎮東聯村的四季沐春專業合作社與公白鎮其他與德福農業合作的合作社一樣,得到了德福農業的技術扶持和花卉種苗、花 肥、花泥及其他輔助材料支持,德福農業還對四季沐春合作社種植的小盆栽品質達到市場要求進行保價回收。該合作社負責人表示:“未來3年,我們還將繼續租賃荒地帶動本村和周邊村的村民一起開發入股,讓農村青年在家里有事可做,有業可創,減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數量,為建設新農村出一份微薄之力,帶領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這正與駐公白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想要在全鎮范圍內大力推廣“盆栽產業”的想法不謀而合,李敢說:“接下來,我們要通過大力培植德福農業等農業龍頭企業,持續扶持發展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全鎮范圍內逐步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讓小盆栽成為撬動公白鎮鄉村振興的大杠桿。” 美麗事業第三步: 兩地共建美麗家園 美是一個人的畢生追求,要好看的臉蛋,要完美的身材。但對于公白鎮鄉村振興發展道路而言,“美”是干凈整潔、靚麗有序、文明和諧的鎮街環境。而作為從深圳來的幫扶力量,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在公白鎮鄉村振興工作中充分發揮了市場、人才、技術等優勢,為公白鎮搭建了一座與大城市接軌的橋梁,為公白鎮帶來了更多、更好的城市管理經驗。其目的只有一個:讓公白鎮更美好。 塘角村的德福農業花卉培育基地 美麗圩鎮是城鄉結合的示范點,是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交匯地。按照上級工作部署,公白鎮多次召開鄉村振興工作會議,研究部署規劃設計、綠化美化、人居環境等工作,堅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推進美麗圩鎮建設鄉土化、特色化、品質化。 基地內紅掌長勢正好 公白鎮立足鄉村振興大發展格局,全面整治鎮域人居環境突出問題,集中整治鎮街范圍內S163縣道和Y254鄉道道路兩旁以及農貿市場周邊、居委會巷道、中心小學周邊等重點區域環境衛生問題。經過有效整治,公白鎮街“六亂”問題明顯改善,社會治理水平顯著提高,為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強鎮奠定了堅實基礎,還定期組織志愿者在街道開展大清潔活動,不斷提升小鎮整體 “顏值”。 公白鎮以街鎮黨群服務中心為起點,投入專項資金,向四周村莊輻射發展。建設衛生優鎮,打造公白美麗鄉村風貌帶。加快生活污水管道鋪設,將居民生活污水進行統一處理;統一改造農貿市場攤點,規范商販經營行為;統籌建設村內綠道碧道,提升全鎮綠化水平。此外,還建設文化強鎮,營造濃厚文化氛圍。完善配套各村文化廣場基礎設施,讓群眾有地可聊、有地可舞;開展廣場舞、送戲下鄉等文娛活動,豐富人民群眾業余生活。 工作隊提出以圩鎮為中心,健全鎮村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護機制,突出完善圩鎮功能配套,改造提升農貿市場和農產品集散中心,打造特色街區。優化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及公共基礎設施配套,著力推進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廣場、圖書角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美麗鄉村風貌。 公白鎮的美麗圩鎮建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而這幅由深圳河源兩地人民共同描繪的美麗畫卷正在緩緩展開,驚艷世人。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