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源市2020年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二次解讀會召開。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利華出席會議并講話。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東輝,市教育局二級調研員陳俊蕩,市教育局主任督學曾民衛出席會議。會議由陳俊蕩主持。

據悉,今年4月,市教育局收到教育部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下發的《2020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廣東省河源市德育狀況監測結果報告》和《2020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廣東省河源市科學學習質量監測結果報告》。對此,市教育局高度重視,專題召開局黨組會進行解讀和研究,并于會后將我市監測結果向市政府報告。根據安排,4月15日,省教育廳對2020年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進行了首次解讀,為進一步做好我市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推動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運用,我市召開了本次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二次解讀會。
會上,楊利華強調,一要充分認識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發現的突出問題,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要堅持問題導向,層層制定整改方案,迅速開展整改落實工作,切實加強學習上級政策文件、教育教學理論,認清新形勢新問題新要求。此外,市、縣(區)教育督導部門要把落實義務教育質量問題整改任務督查納入責任區督學職責要求,定期對各地各校開展整改過程進行督查,對整改工作不到位、整改效果不明顯的任務,要重新整改,確保整改取得實效。二要全力爭取本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困難,切實補足專業師資和硬件設施兩個短板弱項。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校長特別是鄉村學校校長培訓力度,研究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多方籌措“研訓評”和完善辦學條件的必要經費,為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保障;要借力于省對市縣履職考核和國家、省高度重視教研體系建設政策機遇,借力于省級層面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重大舉措,全力提升教研工作質量;要抓住國家實施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政策機遇,重點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快消除城鎮大班額,逐步降低班額標準,促進縣域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三要健全完善縣區級質量監測工作制度機制,切實增強學校辦學的質量和主責意識。要創新工作思路,圍繞“雙減”政策提質增效目標,抓實抓好學生作業管理,定期對轄區內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監測和診斷,加強質量監測結果分析與應用,增強學校質量意識和主責意識,促進學校持續改進管理,提高辦學質量。四要建立健全市縣校三級教研工作體系,切實增強教科研在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要加強教研員關鍵能力培訓培養,建立良性持久的“旋轉門”制度,激發教研員隊伍活力,強化以鄉鎮中心小學、優質初中為核心的連片教研,發揮優質學校的引領作用,建立教研員鄉村學校聯系點制度,推動各項教研工作落實落地。五要積極構筑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格局,切實增強德育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樹立“大思政”觀和“大德育”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工作計劃和教師業務培訓的內容,同時加強與宣傳、黨史辦、公安等部門的聯系,合力推動問題解決,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格局。
會上,市教研院3位教研員分別對2020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德育、科學兩個學科的監測結果進行詳細的二次解讀,列舉了全市和各縣區關于德育、科學兩個學科的基本情況,分析了問題,查找了原因,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市教研院主要負責人針對我市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存在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建議。
會議以視頻形式開至各縣區,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進行,市教育局為主會場,各縣(區)設分會場。各縣(區)教育局(社會事務)局主要負責人;市教育局有關科室負責人,市教研院道德與法治、科學、物理、地理、生物等學科教研員;市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長、分管德育副校長、分管教學副校長、教研室主任在主會場參加會議。各縣(區)教育局(社會事務)局分管教研負責人、分管德育負責人、分管督導負責人,有關股室負責人、道德與法治、科學、物理、地理、生物等學科教研員,縣(區)屬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長、分管德育副校長、分管教學副校長、教研室主任在分會場參加會議。市直小學、初中道德與法治、科學(初中為物理、化學、生物)學科科組長、任課教師,德育科(或學生科)負責人在本校線上參加會議。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