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優化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布局結構,全面改善中職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提升辦學形象。根據《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印發<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和《中共廣東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廣東省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工作實施方案><廣東省技工院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和要求,結合全市中職學校實際,制訂本工作實施方案。
一、總體情況
(一)基本情況
全市現有中職學校14所(公辦10所,民辦4所),其中:一般類中職學校13所,分別是河源市衛生學校、河源理工學校、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河源市特蕾新藝術幼兒師范學校、河源市現代職業技術學校、東源縣職業技術學校、東源衛生職業技術學校、和平縣職業技術學校、龍川縣職業技術學校、紫金縣職業技術學校、連平縣職業技術學校、河源市黃崗職業技術學校(2022年新設學校)、河源市科貿職業技術學校(2022年新設學校)。對照《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重點監測指標》要求,截至2022年底,全市達標的一般類中職學校有2所,分別是和平縣職業技術學校、紫金縣職業技術學校,其余學校均不達標(2所新設學校暫未納入辦學條件達標監測)。體育類中職學校1所,是河源市體育運動學校,亦不達標。各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重點監測指標達標情況詳見附件1和附件2。
(二)工作目標
按照國家和省有關部署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在2023年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實質性舉措,推動各縣(區)、各中職學校全面加快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加大政策供給和資金投入,確保達標工作取得顯著進展;到2025年底,實現全市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率達到90%以上。
二、組織領導
(一)加強統籌領導。充分發揮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作用,將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納入市“十四五”職業教育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審定工作方案,建立完善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協調機制,加強對相關部門、各縣(區)、各中職學校工作監督指導,形成工作合力,加大達標工作推進力度。
(二)建立組織機構。根據工作要求,結合部門職責,成立河源市中職學校達標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指導全市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作,確定目標任務,全力予以推進;達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中共河源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擔任,副組長由市政府分管教育副市長擔任,成員由市委編辦、市發展改革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組成。市教育局牽頭成立工作專班,具體協助協調指導我市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實施,調度推進各縣、各部門職業學校達標工作,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職業與成人教育科,負責專班日常工作。
(三)完善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定期會商會議制度。各成員單位根據職責分工強化協同配合,定期舉行職業學校達標工作會商會議,研究部署重大政策措施和任務項目。二是聯合監督檢查制度。各相關部門結合教育督導、地市履職評價考核、專項督查等,聯合開展監督檢查,督促各縣(區)各校落實達標工作要求;同時,做好對縣區對口部門的業務監督指導。三是建立信息共享和通報制度。及時匯總全市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進展情況,梳理工作經驗和存在問題,并在一定范圍內通報。
三、工作安排
各縣(區)、各校要根據國家及省有關職業院校辦學條件達標工作的要求,按照“一地一案”“一校一策”的原則,對標重點監測指標標準,逐項認真梳理和分析研判達標情況,加大資源統籌配置力度,完善工作機制,制定達標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部門,有序抓好辦學條件達標工作。
(一)時間安排
1.制定方案(2023年9月—2023年10月)
各縣(區)、各校在全面調研摸底的基礎上,制定本地和本校辦學條件達標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落實舉措、進度安排、資金保障等,于2023年10月31日前報市教育局。
2.組織實施(2023年10月—2025年12月)
各縣(區)、各校要按照行動方案要求,全面推進達標工程,聚焦重點難點,明確責任分工,按照時限安排,有序組織實施,確保到2025年底完成工作目標任務。各校要及時將工作進展情況在全國中職學校管理信息系統工作臺進行更新,所填數據作為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的依據。相關數據填報前,報市教育局職業與成人教育科審核后填報。
3.驗收復核(2024年10月—2025年12月)
2024年10-12月,對全市14所中職學校(含河源市黃崗職業技術學校、河源市科貿職業技術學校)組織開展達標工程中期驗收,各校由屬地教育主管部門適時組織自評,由市教育局組織專家組開展現場中期驗收。達標工程實施期間,未按計劃完成達標任務或中期驗收未通過的中職學校將予以通報并限期整改,整改后辦學條件仍無明顯改善的中職學校,將采取調減招生計劃等措施。2025年底前,由省、市適時組織開展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驗收復核。
(二)重點任務
1.優化資源布局
統籌全市中職教育資源,結合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采取合并、集團化辦學及終止辦學等形式,優化中職學校布局,合理規劃招生規模,適當調控招生計劃。在教育資源投入中,優先保障中職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達標工作。對辦學質量差、社會不認可、各項指標嚴重不達標的學校要依法進行合并或終止辦學。鼓勵市屬、縣屬中職學校集團化、聯動發展,或將規模小、辦學條件差的縣屬中職學校委托高水平市屬中職學校統一管理,實現校園、校舍、師資、儀器設備等辦學資源實質性共建共享,并整體考核辦學條件。鼓勵各縣(區)統籌區域內義務教育閑置校舍、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成人文化學校、職業培訓機構、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學校、公共實訓基地等辦學資源,優先供給區域內中職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市教育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各部門形成工作合力,著力支持中職學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在制定教育用地規劃時向職業教育傾斜,在用地指標達標的前提下大力加強中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簡化中職學校新建或改擴建增容建設項目審批程序,優化代建制等建設模式,支持中職學校加快補齊土地、校舍面積缺口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對于中職學校的校園占地和校舍建筑,學校獨立產權部分應占一定比例,確需租賃校園校舍的,租賃期限應與學校辦學規劃相匹配,原則上不低于3年,并以協議或補充協議等方式加以保障,具體要求按照省相關政策文件實施。學校舉辦者要加大投入,加強中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消除危房,落實學校校舍、教室和實驗(實訓)室標準化建設。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及學校要按照國家、地方相關標準,科學制定和落實學校事業發展規劃,確保學校基礎設施與辦學規模相適應。市教育局、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3.補齊師資隊伍
加強事業編制挖潛創新和統籌調劑,全面摸清師資隊伍缺口底數,推動編制資源合理向職業教育傾斜。在選人用人上進一步落實中職學校自主權,在教師招聘、教師待遇、職稱評聘等方面,完善中職學校教師招聘辦法,允許學校自主設置崗位,自主確定用人計劃,自主確定招考標準、內容和程序。鼓勵中職學校從行業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和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中通過面試或直接業務考核方式聘用急需緊缺專業教師。推動通過“編制周轉池”“固定崗+流動崗”“設置特聘崗位”等方式,吸引優秀人才從事中職教育工作,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與職業學校教師雙向流動。市教育局、市委編辦、市人社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4.改善教學條件
加強教育相關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社會力量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鼓勵企業以設備捐贈、場所共享等方式支持和參與職業教育,并在企業落實社會責任報告中反映有關投入情況,受贈設備應按要求納入學校資產管理、計入事業統計數據。產教融合型企業享受組合式激勵政策可適當與企業相關投入掛鉤。中職學校要按照達標要求,配齊配足圖書、計算機、實訓設施等,加快設備更新和管理,及時將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引入教學,提高校內校企實訓基地利用率。在滿足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基礎上,要對照有關標準和教學條件的基本要求,逐步改善專業教學條件。鼓勵中職學校依托學校特色和優勢的專業群,打造一批專業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專業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專業教學資源庫。市教育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5.加大資金投入
各中職學校舉辦者要加大資金投入,多渠道籌措專項資金充分保障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要支持中職學校布局優化和辦學條件達標工程涉及的項目立項、審批等工作,匯聚各方資源建設一批集實習實訓、社會培訓、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開放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財政部門要加大對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斷優化教育支出結構,新增教育經費向中職教育傾斜。各中職學校要用足用好地方專項債券、預算內投資等政策資金,調整優化校內支出結構,在保障學校正常運轉經費基礎上,把支持學校發展的資金更多用于辦學條件達標工作。積極探索社會力量多元投入機制。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支持改善辦學條件;鼓勵外出鄉賢、杰出企業家、優秀校友等社會力量關心支持中職教育發展;多方式多渠道爭取資金,用于改善辦學條件。市教育局、市發展改革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三)工作舉措
對照《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重點監測指標》要求,由學校舉辦者通過遷建、擴建等方式改善未達標中職學校基礎設施,根據在校生規模配齊配足專任教師,增加儀器設備和圖書投入,改善未達標中職學校辦學條件。
1.針對校園占地面積、生均用地不達標的市職校、東源衛校、東源職校、龍川職校、市現代職校、市特蕾新學校等6所學校,可以采取遷建校、政府劃撥或調配土地資源、校企共享共用校舍或實訓場地等舉措予以解決,目前市職校、龍川職校、東源衛校、東源職校4所學校已啟動遷建工作。
2.針對建筑面積不達標的市體校、龍川職校、連平職校、東源職校可以采取遷建、擴建校區等舉措予以解決。生均建筑面積不達標的東源職校、東源衛校、龍川職校采取遷建校區方式,市現代職校、市特蕾新學校采取租用校舍或實訓場地方式,河源理工學校、市衛校通過爭取政府投入,擴建教學場所以及通過加強校企合作共享共用實訓場地等舉措予以解決。
3.針對專任教師數、師生比不達標的河源理工學校、市衛校、市體校、東源衛校、東源職校、龍川職校由地方政府統籌編制資源,加大教師招聘力度,用好編制周轉池、縣管校聘等改革政策,通過聘請校外教師、行業導師等舉措予以解決。市特蕾新學校等民辦學校通過加大招聘教師力度予以解決。
4.針對教學儀器設備值、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不達標的東源衛校、東源職校通過遷建新校區配套解決,市現代職校、市特蕾新學校等民辦學校通過加大投入增加儀器設備值予以解決。
5.針對生均圖書不達標河源理工學校、市衛生學校等9所學校,通過加大資金投入購置紙質圖書及數字資源、鼓勵社會人員捐贈圖書等方式予以解決。
四、保障措施
(一)壓實責任分工。各縣(區)要充分發揮地方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將達標工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工作專班,推進屬地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作。各縣(區)政府要統籌抓好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在校園占地面積、建筑面積、師資隊伍配備等方面予以保障;教育部門要牽頭協調推進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作,統籌做好中職學校資源優化工作,支持中職學校探索多元化方式補充優質師資,進一步推動職業學校師生比達標;編制部門要統籌“編制周轉池”,引導有限的編制資源向發展勢頭好、作用發揮強、編制使用效益高的中職學校合理傾斜;財政部門要優化教育支出結構,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確保職業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增長;發改、自然資源、住建等部門要在中職學校建設規劃等方面支持職業學校。各縣(區)、民辦職業學校舉辦者要按學校隸屬關系落實舉辦者主體責任,實行重點工作清單管理制度,建立達標任務臺賬,明確責任單位、具體措施、完成時限,大力推進達標進程,全面落實各項政策措施。
(二)強化政策保障。市、縣補齊辦學條件缺口要優化整合存量資源、共享共用公共教育資源,財政部門要充分利用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省級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地方教育費附加等支持中職學校達標工作。各級各部門要結合實際出臺配套政策,有效配置土地、資金、編制等公共資源,為辦學條件達標提供保障。各中職學校要用足用好相關政策,統籌資源,加大投入,加快全面完成辦學條件達標目標。
(三)加強監督考核。省將達標情況納入市、縣政府教育履職考核,將達標情況作為對市、縣級黨委和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考核、獎懲的重要依據。市教育局將建立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調度機制,通過數據平臺核查、實地抽檢等形式,定期調度。2024年起,落實按季度一匯報,半年一通報,對各縣(區)各校達標情況進行監督通報,對未按時間要求完成達標任務的學校將采取調減招生計劃、限制招生、暫停招生等措施。同時,將辦學條件達標情況與經費、項目、招生等掛鉤,將民辦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達標情況列為年檢重要內容,推動全市中職學校高質量發展。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