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國家、省有關部門的相關工作部署,市市場監管局聯合東源縣局在東源縣白水磜設立河源分會場,舉行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罰沒物品集中統一銷毀活動。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劉益東出席銷毀活動現場并作講話。
在活動現場,劉益東充分肯定了我市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對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落實監管責任。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認清當前形勢,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壓緊壓實屬地監管責任,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使老百姓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二是加強重點打擊,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要本著讓廣大農村地區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原則,堅持標本兼治、打防結合,執法行動重點關注校園周邊小商店小超市等食品生產經營主體、中秋端午等節令食品及群眾集中消費的時間點,提高農村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三是加強部門聯動,形成打擊合力。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與公安、農業農村、商務、供銷合作聯社等部門的溝通協調,聯合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制售假劣食品違法行為形成打擊合力,強化信息歸集共享,進一步分析、研判、防范、化解農村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探索構建農村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四是加強業務培訓和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社會共治氛圍。要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強化監管手段,提升監督抽查、追溯管理、案件查處移送等方面的執法能力水平。要加大對農村食品從業人員的培訓,增強企業主體責任意識,規范生產經營行為。要充分利用“食品安全宣傳周”“世界知識產權日”“質量月”等活動機會,將展臺向農村地區延伸,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增強群眾辨假識假能力,發揮社會公眾監督作用。要進一步發揮舉報獎勵制度的激勵作用,凝聚社會各方力量,進一步推動市場監管效能,營造健康規范的社會共治格局。
據了解,本次活動共銷毀大豆、腐竹、凍肉、酒等各類農村假冒偽劣食品2.99噸,有力震懾了制售假劣食品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凈化了我市農村消費市場,規范經濟社會秩序。自2020年河源市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查處案件361宗,其中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案件1宗;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2宗;生產經營過期食品44宗;生產經營未經檢疫或檢疫不合格肉類24宗;生產經營“三無”食品3宗;生產經營劣質食品80宗;生產經營“山寨”或商標侵權食品3宗;其他類型案件204宗;移交公安機關案件4宗,共計罰沒款195.3萬元,吊銷許可證1件。
市人大、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供銷合作聯社;各縣區市場監管局、市市場監管局相關科室、市市場監管局直屬分局的相關負責同志;河源市電視臺、日報、晚報在記者及群眾代表參加了活動。

(市局執法監督科謝翔宇供稿/圖)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