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河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進一步深化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工作實施方案》部署,為進一步加強濕米粉類產品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河源市市場監管部門主動作為,迅速組織市縣兩級執法人員加強對轄區內的濕米粉生產環節的排查監管,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是領導重視,及早籌謀。7月20日上午,省局組織召開全省食品生產環節“守查保”視頻工作會,部署開展濕米粉生產經營主體專項檢查行動。市局領導高度重視,會后立即召集食品生產科工作人員進行研究部署,統一行動時間、重點檢查場所和相關任務安排,確保此次專項行動取得了實質性成效。
二是突出重點,迅速行動。結合濕米粉“深夜生產”的行業特性,7月20日下午、21日晚上,市局組織市、縣(區)兩級執法人員組成檢查組,直接對紫金縣5家登記在冊、源城區3家已注銷小作坊登記證的濕米粉食品生產小作坊進行突擊檢查,重點排查達不到《濕米粉生產和經營衛生規范》(DBS44/ 017-2021)標準要求的處于停產狀態的濕米粉小作坊、已注銷的濕米粉小作坊是否存在偷偷生產加工濕米粉行為。檢查中發現,5家濕米粉生產加工小作坊已停產,3家已注銷食品生產小作坊登記證的單位已經轉成濕米粉經營單位。
三是加大宣傳,提高意識。一方面,組織各縣區市場監管局對濕米粉生產加工、銷售、餐飲服務等單位派發《關于濕米粉類產品生產經營風險告知書》,要求經營者做好索證索票、貯存運輸、衛生條件、廢棄銷毀等注意事項,嚴格落實好食品生產經營者企業主體責任。另一方面,市局在微信公眾號上及時發布消費提示《這樣的濕米粉、木耳都不能吃!小心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等科學普及知識,提高公眾防范意識。
下一步,市市場監管局將持續高壓開展濕粉生產加工單位風險隱患排查。一是修訂食品小作坊禁止目錄。結合省政府公告和濕米粉生產經營衛生規范要求,修訂我市食品小作坊禁止生產加工食品目錄,禁止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濕粉類食品。二是繼續引導不再符合食品安全保障條件的濕粉類小作坊轉型轉產或升級改造。對未通過核查、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及《濕米粉生產和經營衛生規范》(DBS44/ 017-2021)生產的單位、“黑作坊”無證照生產加工單位嚴厲查處。三是繼續深入宣傳椰毒假單胞菌等致病菌危害及防范措施、濕粉類地方標準等,提高相關食品生產經營者、消費者濕粉類食品風險意識,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堅守道德底線,強化管理,推動形成行業規范發展的良好格局。
(市市場監管局 食品生產科 張園媛供稿)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