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源城區科學技術局、江東新區經濟促進局、市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各有關單位:
現將《河源市科學技術局關于強化科技攻關實施科技惠企行動支撐疫情防控的若干措施》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河源市科學技術局
2020年2月19日
河源市科學技術局關于強化科技攻關實施科技惠企行動支撐疫情防控的若干措施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關決策部署,充分發揮科技攻關作用支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支持科技企業渡過難關,根據省科技廳《關于強化科技攻關 實施科技惠企行動 支撐疫情防控的若干措施》(粵科高字〔2020〕39號)的通知精神,提出如下措施。
一、加強疫情防控科研攻關
(一)啟動科研應急攻關。設立疫情防控科研攻關應急專題,圍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臨床診治、院感綜合防治技術、病毒快速篩查技術產品、病毒致病性研究及流行病學調查等方向,采用定向組織、自由申報等方式,分批次組織實施科研項目。獲得立項項目經費可先行下達承擔單位,由承擔單位實行包干使用,對科研經費開支科目比例不做要求。加強省市聯動,針對疫情防控需要,向社會公開征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治技術和產品,快速推進一批疫情防控技術成果的使用驗證和推廣應用。
(二)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發揮省財政科技“大專項+任務清單”資金的引導作用,在省財政科技資金“大專項+任務清單”的支出領域增加疫情防控方向。加強省市聯動,積極鼓勵引導我市企業(單位)參與省關于疫情防控的科研聯合攻關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治技術產品征集,圍繞公共衛生與健康、重大傳染病防治、生物安全與應急防控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科技計劃項目,取得一批科研成果。
(三)加強科研臨床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快補齊我市生物醫藥科技創新體系中重大平臺缺乏、供應鏈不完整、配套能力不足的短板,引導我市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向疫情防控方面開展科研工作,優先支持在應對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單位申建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二、強化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
(四)加大科技創新券支持力度。擴大科技創新券支持范圍,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所需的實驗動物研究開發、檢驗檢疫、材料測試等納入創新券支持范圍。提高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新創業公司的支持比例,省市協同,合力推進,對獲得省科技創新券支持的項目按1:1比例給予疊加協同支持,單個項目最高30萬元。
(五)降低企業研發成本。鼓勵全市科技企業孵化載體在疫情期間根據實際情況對在孵科技企業和創業團隊給予減免租金。對疫情期間做出重要貢獻的孵化載體,在全市年度運營考核評價中予以優先評優支持,并在科技企業孵化載體運營后補助中給予經費補助。
(六)深化科技金融服務。主動協調對接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金融服務需要提供關于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發立項、成果和能力評價等相關信息,對研究疫情防治技術和生產相關產品的企業優先安排在線評估、盡職調查,幫助企業快速獲得優惠貸款。對抗擊疫情作用突出的科技型企業新增貸款,按其貸款利息(科技信貸風險準備金承擔部分)的50%給予補助。
(七)開展科技暖企行動。組建科技暖企志愿者服務隊,赴企業開展上門服務,宣講疫情防控知識,對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取得的成果、技術和產品,指導企業率先應用。加強疫情對科技企業影響的統計和監測,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實施“一企一策”幫扶,會同縣區科技部門、工業園區管委會等,暢通產學研結合服務,幫助企業對接在復工復產中所需的專家指導、技術服務等問題。
三、強化疫情防控科技合作和人才支撐
(八)加強疫情應對科技合作。加強與大灣區在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上的合作,支持大灣區科研機構和科學家參與我市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項目。對我市企業與大灣區科研機構聯合開展的疫情防控科研攻關項目,優先立項或給予配套資金支持。
(九)發揮高層次人才引領作用。支持入選國家、廣東省及市重大人才工程的科技人員積極參加疫情防控,對其中行之有效、應用廣泛的防治技術和產品設備,擇優給予支持。
四、改進和優化科技管理服務
(十)優化科技項目過程管理。實現科技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市科技局相關業務科室按照便利化原則及時辦理和反饋結果,確需紙質材料的可待疫情結束后補交。疫情期間,對受疫情影響且完成時間在2019年12月后的在研項目,由項目承擔單位提出申請并審核,驗收時間可按延期六個月執行,項目延期不影響其承擔單位及項目參與人員的誠信記錄;對確需組織驗收的項目,利用互聯網技術采取無紙化形式開展驗收或委托項目主管單位直接驗收;優化項目中期評估方式,加快撥付疫情期間立項項目科研經費。
(十一)擴大科技信息數據開放共享。鼓勵科研機構、科技人員和醫療衛生專業人才開放共享實驗數據、臨床診治案例、傳染病學統計資料等重要信息,協同抗擊疫情,共享相關數據可視同學術成果,作為科研評價的重要指標。
(十二)加強應急科普宣傳。針對疫情防控需要,發揮科普正面引導作用,組織引導醫療疾控、科普教育基地等機構平臺,及時廣泛深入開展科普傳播。對于科普宣傳成效顯著的項目,優先推薦省科技計劃立項支持。發揮農村科技特派員的作用,積極開展疫情防控科普、技術與產品研發和推廣應用,實施“互聯網+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機制,指導農村抗疫復產、村民預防營養康復、科學開展春耕春種春防等工作,相關工作可視同實施重點派駐任務。
五、激勵廣大科研工作者樹立崇高的科研價值導向
(十三)樹立正確的科技獎勵和評價導向。對在疫情防控前線工作或對疫情防控作出積極貢獻的科技人員,優先推薦參評省科學技術獎和省人才榮譽稱號。對在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不受應用效果滿兩年以上、課題須結題驗收等限制,優先推薦參評2020年度省科學技術獎。
(十四)倡導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弘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緊迫感,引導廣大科研工作者不追求發論文、搶新聞,勇于創新、嚴謹求實,爭分奪秒、刻苦攻關,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勝疫情的戰斗中,把論文寫在抗疫一線。及時發現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事跡和重大科研成果,做好典型帶動和模范引領,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本措施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為1年)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