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源城區科學技術局、江東新區經濟促進局、市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持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現開展2022年河源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認定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建設要求
工程中心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載體,是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的重要抓手。工程中心建設要求圍繞產業發展的重要需求,搭建技術創新平臺,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以質量與效益并重、研發與應用同步認定一批工程中心。
二、面向對象
(一)申報單位。
河源市內注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工程中心。
(二)申報數量。
企業、高校和科研院只能申報1個工程中心,已建有工程中心的單位原則上不再受理申報。
三、申報條件
(一)單位規模。
企業類:依托單位在行業、領域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企業上一年度銷售額原則上不低于1000萬元,上一年度研發經費占年銷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或不少于100萬元。
公益類:必須能保證落實工程中心的建設資金和日常研究開發經費。每年承擔所申報行業(領域)的市級以上科研項目不少于1項,同技術領域至少已推廣轉化1項重大技術成果。
(二)科研條件。
依托單位具有較好的研發基礎條件,具備進行工程化研發、設計和試驗的綜合能力,有必要的場地和實驗、檢測、分析的工藝設備(不含生產設備),設備原值不低于100萬元。
(三)科研成果。
申報單位應擁有專利、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等自主知識產權,其中,依托高校和公共服務技術機構及科研院所組建的,應擁有3項以上專利、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等自主知識產權。
(四)人才隊伍。
工程中心應配備管理負責人和技術帶頭人,專職科研人員不少于10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不少于1名(含外聘人員),擁有本科(含)以上學歷或中級(含)以上職稱的人員不低于科研總人數的30%。
(五)管理機制。
原則上已建有內部研發機構并正常運行,且有完善的管理架構和運行管理機制,有健全的內部研發體系和人才激勵、知識產權管理等制度。
四、申請材料
1.《河源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申報書》,并附《工程中心可行性報告》。
2.申報單位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
3.上一年度財務審計報告(含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4.上一年度研發費用專項審計報告。
5.知識產權材料:知識產權證書、軟件著作權、工法、標準等。
6.科技成果轉化證明材料:成果來源可從知識產權、技術訣竅、項目立項證明等方面提供證明材料;轉化結果可從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推廣應用證明、產品質量檢測報告等方面提供材料。
7.研究開發活動證明材料:科技項目立項證明、企業自立研發項目證明以及其他證明材料等。
8.工程中心專職研發人員學歷、職稱證明材料。
9.工程中心研發設備原值證明材料(發票或購銷合同等)。
10.產學研合作證明材料。
書面申請材料須和網上申請材料一致。以上申報材料一式三份統一藍色卡紙膠裝,書脊格式為“2022年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申報單位”。
五、申報程序
符合條件的單位自由申報,經專家評審后,擇優認定。
(一)網上注冊登記。
首次申報的單位需登錄河源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云平臺注冊賬號(www.hysti.gd.cn),獲得單位用戶名和密碼,同時獲得為本單位項目申報人開設用戶賬號的權限,項目主持人從單位科研管理人員處獲得用戶名和密碼,填寫個人信息后進行申報。已注冊的單位繼續使用原有賬號進行申報和管理。
(二)申報。
各單位和申報人注冊后即可通過網絡提交申請書及相關材料,并在主管部門審核通過后打印書面申報書一式三份(含通過系統上傳的所有附件)送交所屬縣(區)科技主管部門,由縣(區)科技主管部門匯總審核后統一交市科技局。
(三)審核推薦。
縣(區)科技主管部門在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云平臺對申報單位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核,擇優推薦。
六、申報時間
申報單位網上申報截止時間為2022年9月12日下午17:00,各縣(區)科技主管部門網上審核推薦截止時間為2022年9月19日下午17:00。
各縣(區)科技部門需正式行文報送推薦匯總表,連同書面申報材料于2022年9月25日下午17:00前報送市科技局科技發展規劃與產學研結合科。
七、聯系方式
具體業務聯系:曾仕傳、傅彥文 0762-3389036
平臺技術支持:劉峻潔、邱文虎 0762-3883403
附件:
2.關于印發《河源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管理辦法(修訂)》的通知(河科〔2020〕39號).pdf
河源市科學技術局
2022年8月12日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