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持續加強重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深入開展重點產品質量提升行動,牢牢守住產品質量安全底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質量獲得感。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優化質量服務,促進產業升級。印發實施了《開展新型墻體材料行業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工作方案》,結合我市產業質量提升和企業質量服務需求,將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務領域延伸,充分釋放質量基礎設施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服務我市新型墻體材料企業質量創新升級。
二是加強質量監管,守住安全底線。從生產源頭入手,強化工業產品、危化品及生產許可證后的事中事后監管,從生產環節到標準化生產、嚴把產品質量安全關。加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今年以來全市共抽檢工業產品289批次,不合格發現率2.4%,同時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對不合格產品開展后處理。
三是開展專項整治,凈化市場環境。今后以來,先后開展了深入開展非法成品油(燃料油)整治行動、建筑用鋼筋專項清查整治、摩托車電動自行車產品專項整治等系列行動,督促企業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嚴厲打擊質量違法違規行為,有效凈化市場環境。今年以來,全市檢查各類生產及銷售單位623家,查處產品質量安全案件27宗。
四是創新監管模式,實現多元共治。強化產品實名實證管理,持續開展“清無”“治偽”等專項整治行動及產品標簽標識質量專項監督抽查。推進抽查不合格問題“清零”工作,全面強化監督抽查結果應用。以產品質量信用分類監管為抓手,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監管效能。加大對“廣東產品檢查”“粵品通”“監督抽查APP”等小程序的運用,建立健全全市產品及其生產者、銷售者信息庫,目前,全市已經建立制造業生產者、銷售者85156戶檔案數據庫。
五是加強質量幫扶,推動質量提升。開展產品質量安全“問診治病”活動,對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進行“把脈問診”,分析“病因”,推動質量提升。對市縣新建或改造的鋼鐵、水泥、陶瓷等重點項目,進行走訪幫扶,宣貫有關法律法規,指導企業完善體系建設。通過組織生產企業參加省市場監管局集中約談會、召開約談會、上門約談等方式重點開展了電線電纜、空氣能、鋼筋等產品質量安全約談。央視“3·15”晚會曝光了“瘦身”鋼筋問題后,約談218家建筑用鋼筋生產銷售企業并簽訂質量安全承諾書,有效督促企業進一步落實質量監管主體責任意識。
(市市場監管局質量科陳文華供稿)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