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疫情防控實際情況,市市場監管局圍繞“共促消費公平”主題,多措并舉大力開展2022年“3·15”消費維權系列活動,深入開展質量整治提升活動,嚴厲打擊制售侵權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開展形式多樣“3·15”宣傳活動,進一步引導廣大消費者樹立科學文明消費理念,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一、開展質量整治提升行動,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水平。一是結合我市產業質量服務需求,開展工業產品質量整治提升行動,充分釋放質量基礎設施服務功能;強化工業產品、危化品及生產許可證后的事中事后監管,檢查生產銷售單位960家次;開展產品質量安全“問診治病”活動,企業簽訂質量安全承諾書450份。二是開展食品安全整治提升行動,嚴厲打擊食品摻雜使假問題整治,持續治理“兩超一非”問題,開展春季學校及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檢查等,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共出動檢查人員4053人次,全覆蓋監督檢查學校食堂907家、學校周邊餐飲單位372家、學校周邊食品銷售單位517家、校外托管機構27家,立案查處7宗。三是開展藥品安全整治提升行動,加強對生產經營使用各環節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的監督檢查和抽檢,依法保障公眾使用藥械安全。
二、開展打擊侵權假冒行動,打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一是開展3·15系列打假專項行動,開展重點區域、重點商品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商標侵權、虛假廣告及銷售“三無”產品等違法行為。二是開展春季農資打假,以化肥、農膜、農機用油等農資產品為重點,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劣農資、無照經營、虛假宣傳、未明碼標價等行為。三是打擊生產銷售偽劣商品違法行為,重點查處各類生產銷售侵權假劣商品違法行為,及查處價格、不正當競爭、違規直銷等違法行為,開展保健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四是開展打擊體系認證虛假認證、買證賣證違法行為,加大網絡平臺、廣告監管力度,查處網站刷單、通過網絡平臺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商標侵權商品及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五是嚴厲查處經營過程缺斤短量、使用未經檢定的計量器具等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打擊未按規定安裝維護鍋爐壓力容器、翻新充裝銷售問題氣瓶等違法違規行為。六是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特別是侵犯冬(殘)奧會有關標志和吉祥物專用權行為。共出動檢查執法人員663人次,開展專項檢查155次,開展宣傳活動44次,立案查處涉嫌侵犯奧林匹克標志專用權案件6宗。
三、開展侵權假劣產品銷毀,震懾制假售假囂張氣焰。由市、縣“雙打”辦牽頭,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煙草等職能部門對2021年以來收繳的卷煙、食品、假酒、醫療器械、化妝品、燃氣器具、電子產品、中藥飲片、塑料制品、教輔資料等等侵權假劣產品進行集中銷毀,極大地震懾了制假售假者的囂張氣焰,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四、開展形式多樣宣傳活動,營造共促消費公平氛圍。一是多種形式開展3·15活動宣傳,通過戶外LED廣告屏、河源日報社、河源廣播電視臺、河源市場監管在線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開展“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相關宣傳,發布消費警示提示、公示消費維權典型案例,引導和支持廣大消費者理性安全消費,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二是高效受理12345平臺和全國12315網絡投訴平臺轉辦的投訴舉報,今年以來,全市共受理消費投訴舉報2012件,辦結1763件,辦結率達到87.62%,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83.13萬余元。三是豐富宣傳形式,集中廣泛宣傳推介“經營者放心消費承諾”“線下無理由退貨承諾”兩項活動,不斷提高經營者依法經營和誠信經營意識,營造我市消費放心環境。全市現有566家“放心消費承諾單位”單位、299家“線下無理由退貨承諾店”單位。
據了解,今年以來,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牽頭協調抓總和“雙打”主力軍作用,共查處各類案件339宗;牽頭組織開展侵權假冒產品銷毀活動6次,共銷毀侵權假冒產品貨值近3800萬元。
(市市場監管局綜合科張奕聰 戴小茜供稿)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