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下簡稱市食安委)主任林濤主持召開市食安委全體(擴大)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傳達學習2020年省食安委全體會議精神,通報2019年度省政府對我市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結果,總結2019年度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分析研判食品安全監管形勢和食品安全風險,審議有關文件,研究部署2020年重點工作。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副市長林少威、龐啟彪、賴小衛,副市長、市食安委副主任劉東豪出席會議。
會議認為,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各縣區(含管委會,下同)、各有關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的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落實黨政同責,強化監管力度,較好完成工作任務,全市食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未發生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和行業性、區域性食品安全問題,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持續提升。省政府審定我市2019年考核等次為B級,排名全省第9,這是我市在考核中取得的歷史最好成績,實現了市委、市政府關于打好考核“翻身仗”的目標任務。
會議強調,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四個最嚴”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增強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織牢食品安全“防護網”。一是要建立最嚴謹的標準,促進產業發展。引導食品企業依法建立高效、精準的食品追溯體系,鼓勵企業制定實施嚴于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實現食品全產業鏈可追溯管理。調整優化食品產業布局,加快推動小作坊升級改造,推動和平縣腐竹行業等特色產業形成產業集聚。加快引進優質、符合綠色發展的食品企業,推動農業、食品加工、餐飲服務融合發展,大力實施“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產銷對接模式,加快推動9個省級農產品產業園建設取得突破,打造“萬綠河源”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做到既要推動產業經濟發展,又要守住安全底線。二是要實施最嚴格的監管,堅守安全紅線。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手段,建立健全覆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可追溯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繼續落實日常監管和產品抽檢責任,加快構建“雙隨機、一公開”新型監管機制,及時整改安全隱患,嚴防區域性、系統性風險。要持續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全面加強學校周邊、高速公路、旅游景點、農村等重點區域,米面制品特別是濕米粉等重點產品,網絡外賣等重點業態的監管風險隱患排查,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加強對農村集體聚餐的監管,堅決把食品安全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三是要實行最嚴厲的處罰,筑牢安全防線。要嚴格落實食品行業從業禁止、終身禁業等懲戒措施,保持執法高壓態勢,對于違法行為要發現一起打擊一起。要嚴厲打擊制售“三無”食品、“山寨”食品、劣質過期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虛假廣告、傳銷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決取締“黑工廠”“黑窩點”“黑作坊”。四是要堅持最嚴肅的問責,倒逼責任落實。壓實各職能部門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行業管理責任,對工作不力、監管失職、不作為、亂作為的,要依規依紀依法追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議要求,要強化工作保障,確保食品安全各項工作落地見效。一是壓實責任。各縣區要加快建立“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做到謀發展必須謀安全、管行業必須管安全、保民生必須保安全。市場監管、公安、農業農村、衛生健康、海關等部門要發揮主力軍作用,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食安辦要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建立健全市食安委成員單位的溝通協調機制,督促落實各項政策措施。二是加大投入。健全與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相匹配的財政經費投入保障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食品安全專業化服務。三是撐腰鼓勁。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關心愛護一線監管執法干部。四是加大宣傳。堅持“打擊”和“宣傳”相結合,重點宣傳食品安全科學知識和常識,引導市民摒棄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倡導科學、健康的食品消費方式。加大對預防控制采摘野生植物食物中毒的宣傳。鼓勵新聞媒體積極開展食品安全輿論監督。
會議審議通過《河源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規則》《2020年河源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等文稿,由市食安辦會后按程序報批印發。
市食安委全體成員單位參加了會議。
(市市場監管局協調應急科甘梽成供稿)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