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的部署要求,市市場監管局始終堅持嚴的主基調,以問題為導向,全面深入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切實解決突出問題,維護全市食品安全大局穩定,力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是堅持高站位部署。將此項工作列入2022年河源市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和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重要內容,制定專項行動工作實施方案和進一步深化專項行動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以局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9個工作組,抽調專人集中辦公。各縣區市場監管部門細化任務分工,落實責任到監管所、股室和個人,形成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是堅持高頻率調度。建立專項行動定期調度、會商和督導等各項機制,市局每2周組織召開一次風險會商,分析排查數據,研判共性問題、苗頭性風險和不確定因素,提出防控措施。各工作組定期匯總各縣區情況,分析研判風險隱患并及時反饋。每2周召開一次全市視頻調度會,及時傳達上級工作要求,通報工作情況,進行統籌調度。每月2次開展市級督導,采取“四不兩直”方式,直接到一線檢查。不定期通報各縣區工作開展情況,對工作落實不力,給予通報批評。
三是堅持高要求排查。堅持問題導向,在監督檢查覆蓋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基礎上,結合河源市食品行業特點,分環節、有重點開展風險排查。其中,食品生產環節以食品生產加工集聚區、產業園、集中加工區以及食品小作坊集中區域等重點區域,以腐竹、茶油等河源地方傳統特色食品為重點品種;食品流通環節以連鎖銷售、生鮮配送、旅游景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特產街市等重點領域,以濕粉類、進口冷鏈食品、河源特產手信等重點品種;食品餐飲環節以連鎖餐飲、網絡訂餐、供應校園的集體配餐單位等重點領域,以對濕粉類、野生植物、自泡酒、進口冷鏈食品等重點品種;特殊食品環節聚焦保健食品經營聚集區、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區域,以減肥功能、緩解體力疲勞等保健食品重點品種。對照國家、省要求開展重點檢查,力爭檢查關鍵項、一般項全部符合要求。
四是堅持高密度抽檢。將食品抽檢作為專項行動的重要抓手,在抽檢監測覆蓋所有品類和業態的基礎上,聚焦不合格率排名靠前的領域,突出對同一品種連續多次抽檢不合格的產品,實行高密度抽檢。同時組織開展一輪覆蓋河源本地特色食品生產單位的專項執法抽檢,并加大流通環節抽檢力度,對市民消費大宗食品、河源特色食品進行高密度風險監測,重點監測是否存在“兩超一非”等風險隱患。對高風險的產品的抽檢監測情況進行單獨分析報送。
五是堅持高標準整治。聚焦非法添加或超范圍添加,采用非食品原料生產,有毒有害,無證經營等重點問題,及時整治查處。對確認的各類問題,循線深挖、嚴打徹查,堅決處置到位。對故意違法、性質惡劣、危害嚴重的,堅決處罰到人,通過處罰少數,警示大多數,規范一個行業、促進一個產業發展。同時舉一反三,對同類問題進行延伸排查、集中整治,確保風險可控、隱患消除。
六是堅持高強度宣傳。將宣傳工作作為開展專項行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全方位、多層次、高強度開展宣傳。在市區、縣城中心城區采取電視廣播、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推送等形式,在農村特別是庫區、山區等則要求市場監管所、食品安全協管員采取宣傳欄、廣播、宣傳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傳,系統展示專項行動成果和整治成效,讓市民切實感受到市場監管部門把“四個最嚴”的要求落實到各方面,擴大專項行動影響力,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市檢查生產經營主體8275戶,發現問題511個,完成處置483個,完成94.5%;接到投訴舉報57件,全部按規定處理;完成食品抽樣8752批,完成檢驗5556批;查辦案件299件,移送司法機關5件,并落實處罰到人。全市食品安全形勢總體保持穩定,未發生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件和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風險。
(市市場監管局協調應急科朱景峰 供稿)
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

